关灯
护眼
字体:

纯粹的智慧_国平【完结】(10)

  小孩一哭就会有麻烦,大人要拿糖或玩具哄他,或打他。小孩是一个感知者,长此以往他觉得只要笑,就有玩具、有奖励,于是他便笑得多了。理性固然在此生长,不巧虚伪也同时滋生出来了。

  我们的教育是从一个一个片段去做的,它本身就存在着不足,那么对于我们的接受者也是一个片断一个片段接受的,如知识分出数千种学科,而每个人又依爱好修习不同的学科,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学习的是整体知识。实际上这些只是局部的局部,分支的分支。这些省去了前因后果,省去了背景的教化,如大人教小孩不能玩火,就那么一句话,不解释为什么不能玩火,当然,解释了小孩也听不懂,故在小孩被烫后才渐渐知道真不能玩火。这就遗留下一个问题,在小孩身上,人是习惯的动物,于是小孩便在一系列的规定里被塑造成了束缚型的人。小孩子为了取悦大人、老师等,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好处,但这种心思行为多了,他便成了迎合型的人了,成了圆滑型的人了。我们长期对小孩进行枯燥的说教,从而渐渐扼杀了小孩的兴趣,扼杀了小孩的感知力。当然,除了被教成迎合型的人之外,我们还被各种各式省去了前因后果的“好心”教育,教成了刻板的人、狡诈的人、冷漠的人、胆小的人和疯狂的人等。

  在传统教育中,我们的绝大多数人忽视了一个最起码的目的——把人教得活生生,教得生活虎,教得对生活充满激情。而现实却恰恰相反,你只要到大学生就业分配的招聘现场看看,便知道教育方式还存在多大的不足。当然我们不能一味指责教育,因为任何存在形式都会有它本身的不足。

  假如我们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于是在这种一切为了未来的教育中,我们被教成了准备型的人,我们只要看看现实生活中,谁都在为明天作准备,都希望通过今天的付出,明天一定会过上好日子。我们一直在等,如一个女人年少的时候希望考个好学校,以后找个好工作。工作找到后又希望找个好老公,好老公找到了又希望生个好儿子,好儿子生出,又希望儿子考个好学校,又为儿子找个好工作,又等儿子成家立业,一个循环下来,操劳过度,华发早生。生命没有一分钟活在此时此刻,一生都陷在为明天的准备之中。有准备就有担忧、有悲惧。

  活在未来之中,自然也就是活在恐惧和忧虑之中了。类似这样有极大副作用的方法,是学校教育、是局部教育和片段教育本身所无法根本解决的。

  总之,父母爱孩子,惟有孩子以大人期许的方式表达时,才会爱他。于是在小孩身上强加了无数的不自然的东西,你今天的头脑里的片段的内容都是不同时期被加入的。你的头脑就成了不真实的了。当那个分裂太大的时候,你就无法连接起来了,你会完全忘掉你真实的本性,你会变成一个虚假的人,而你本来的面目就丧失了。同时,你也不愿意重操本来的面目,因为重操它时,因为它太真实了,因而,这个社会有许多人都会反对你。

  任何完整的人都有三种能力需要开发,一是知觉感悟能力,二是逻辑分析能力,三是灵性穿透能力。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尤其是东方教育只强调了逻辑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大都是能力发展不足的人,西方人为什么那么幽默生动,是因为他们在这一点上、在知觉教育上有足够的开发和开放。

  第6章 执偏——芝麻与西瓜(4)

  文明的本意是教我们活得更真实,而事实上它却成了一项不真实的训练。而我今天写的这些文字,是愿你走向真理,回归真实的一种有效方法。我没有强调逻辑,因为逻辑人们在学校教育中已得到足够的开发,我在此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大咳一声,让人们警醒起来,不要成为一个被人主宰的生灵;二是不要舍本逐末,走向极端。我就是要人们了解这个阻碍人生圆满的大障碍,一旦你了解了,很多事便会马上改变,很多行为观念就会马上改变,从了解真相的那一瞬起,你就会成为突变中的人。

  生活片段:

  这是一张普通的床。

  床上睡着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他叫明杰。

  朝霞东升,小鸟欢唱。

  乡间的早晨,空气新鲜,此时明杰睡意正浓。

  他母亲在大吼。

  起床,再不起床,你给我小心点。

  显然母亲是在叫小孩起床上学。

  这是在关心他,但方式是粗鄙的,失败的。

  他醒了。

  他脸上露出惊恐的神色。

  显然,他这么怕,可能是习惯形成的结果。

  为什么会这样?

  他有一个严厉的母亲。

  若想赖床,没门。

  不是掀被子,就是打屁股和半个小时的训斥。

  咒骂儿子仿佛成了她的日常事务。

  一天不斥责,她仿佛就有一种失落感。

  儿子已不是儿子。

  儿子只是母亲情绪的发泄工具。

  骂几声之后,她反倒觉得自己好受些。

  在我们对子女的教化中,又有几次真正能心平气和的,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对待子女,从内心深处去理解他、赞美提升他?

  没有。

  休想。

  我们有的只是谩骂和责怪;有的只是讽刺和挖苦;有的只是放弃和悔恨。

  这样能教育好孩子么?

  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前提都是人。

  只要是人,就有三点需要注意:

  一是理解认可;二是智慧认可;三是进步认可。

  也就是说,我们要多给予其鼓励、肯定和理解。

  就算他错了,我们也要给他下一个积极的定义。

  觉悟7.一生二和二生一是不同的

  我们的文明、教育、文化的基石全都不够完善。几乎很少有理论是完美无缺的,虽然他们在实践中不自觉地运用了正确的理论,但他们却不自知。

  一生二,这是传统的教法,它教导的是“一”是母体,“二”是子体,没有“一”就没有“二”。由于持这种理论,于是我们的头脑便分出了身体、四肢,便分出了亲人和陌生人,分出了不同和差异。我们一直在教一生二,于是我们便分出了头脑和身体,分出了主人和仆人。头脑控制身体,头脑是主人,身体是仆人,环境是仆人,于是裂隙便渐渐产生了。问题便出现了,冲突便形成了。所有的精神病患者、所有的失败者都是由于这个差距造成的。所有的烦恼都是由于这个差距造成的。

  二生一,即“二”理论,恰好相反,它更强调整体,它不仅承认有头脑,有身体。它的区分是按客观存在来区分的,区分不是目的,只是开始,“二”理论更加强调的是整体,是由两个不同的存在合成的整体。这种早巳存在于客观之中的理论我们却不知道,而要去听令于一生二的“一”理论,这是一个最根本的失误,一个最大的障碍。

  “二”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是尽人皆知的,如一个男人加一个女人便合二为一个家庭。产品是组合而成,团队是组合而成,思想是组合而成等。世间万象无一不是以“二”理论为基础。如果你是持“一”理论,你便是持了一个分裂的理论,“一”理论过分地强调特殊性、个性,它将个性绝对化起来。由此我们便知道,西方社会为什么高度崇尚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便知道中国为何窝里斗现象十分严重;便知道在教化人成功的要素中总是将个人品质放在前面,而将合作教育放在最后,仿佛合作成了一种手段,合作成了一种临时行为,这是错误的,是本末倒置的。当然,“一”理论是一个阶段性的认识理论,是一个描述局部的理论,它强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这是半个真理,它是不完备的。而“二”理论是二生一,三生一,无穷生一。这一理论便丰富和补充了“一”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