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条“狗”_白岩松【完结】(4)

  谈到中国的舆论监督,不能不提及另一家重要的媒体——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社主办的《南方周末》.如果说《焦点访谈》因其全国"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地位而显得特别有威力的话,那么《南方周末》则是因为拥有全国几百万基层读者和知识分子的关注而享有特殊的威望.然而比起《焦点访谈》的"杀伤力"来,自觉"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的《南方周末》尽管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其影响力仍然要逊色不少.电子媒体相对于印刷媒体并不天然具有优势,作为电子媒体的《焦点访谈》之所以比作为印刷媒体的《南方周末》更"牛",其间"中央领导重视"的特殊作用显得格外突出.

  《南方周末》的一位署名"邓筱金"的读者在该报某期的中缝写道:"据说《焦点访谈》能取得很大功效,除了看的人多外,还有领导也看.贵报有许多揭露腐败的文章,我想,如果领导也看,那么这些文章的效用更大.贵报每年都向'读者之友'赠报,我想把这部分报纸改为赠领导看,效果更好."他的意见未必十分可行,但他对《南方周末》的某种"先天不足"的认识无疑是十分真实的.

  方宏进说:"如果一件十分确凿的事,通过《焦点访谈》曝光后,当事人处在几亿人的注视之下,而且他在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也会受到舆论的谴责."事实上,从《焦点访谈》现有的选题模式看,那种真正足以令万众瞩目的、事关全国大局的大事、国是并不多见,最典型的无非是某省某市街头流行电脑算命,某市某区向刚上班的师范院校毕业生收取"上岗费",某县某村强行与农民签订不合理的耕地使用合同……之类的小焦点.

  按照现代信息传播规律,甲省的观众对乙省某市的电脑算命、某村的不合理的耕地合同未必有多大的义愤,欲使丙市的某当事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受到监督、谴责,让丙市的媒体访谈一下就足够了.因此,各省、市、县的媒体原本是应该很好地就本地的小焦点进行访谈的,但他们却无一例外分别受制于当地有关部门和领导,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只好由《焦点访谈》以中央电视台之权威不耻"下"访,因其易于被中央领导收看、能对小焦点发生地的领导形成一定威慑而显得格外有力、有效.这种小题大做、"牛刀杀鸡"式的"小焦点大访谈",恰恰体现了中国舆论监督的特殊性,体现了《焦点访谈》在中国的独特价值——通过高层领导而不是通过普通公众发生实质性的监督作用.

  当然,我这里揭方宏进的"老底",并不是对他个人、对《焦点访谈》有什么不好的想法.必须承认,方宏进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他参与主持的《焦点访谈》在今天能有如此不俗的成绩,已属难能可贵.但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计和社会进步的大势而论,只有一个中央级的《焦点访谈》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培育越来越多的地方《焦点访谈》和民间《焦点访谈》,在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外使传媒真正发挥"第四种权力"——舆论监督权,是当前一个迫在眉睫、意义深远的大课题.

  敬一丹焦点访谈的副作用

  据引自央视网站的消息,在8月26日的一次座谈会上,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敬一丹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反映,1998年,焦点访谈舆论监督的内容在全年节目中所占比例是47%,到了2002年降为17%.其中一个原因是舆论监督的环境在变化——虽然舆论监督的力量在加大,但干扰也在增强,"现在舆论监督类节目几乎无一不遭遇说情,说情已经从熟人老乡出面发展为组织出面,制片人、台长不得不用大量精力应付说情,有的节目就在这种环境下夭折了."

  记得李方先生写过一篇《焦点访谈负面效应分析》.他谈了三点:

  一是焦点访谈"有破坏司法程序和组织程序之嫌.凡事经焦点访谈一报,即予雷厉风行查处,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但是,查处的程序呢?即使按程序走下来,慑于公众压力,也难免萝卜快了不洗泥,难保没有冤案发生."

  二是"可能造就了一个以它为代表的新的特权阶层.这个新的特权阶层,以为民请命伸张正义为标签,自觉自愿地行使了程序部门的职能,从而以道德和良心的名义,部分替代了法律和共产党组织程序所应起到的作用."

  三是"以其包青天的面目,对法治精神本来就很薄弱的底层民众的误导,以为包青天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以为之所以问题还没有解决,是因为包青天还没有到来."(《笨拙的自由》,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143—145页)

  从李方先生的口气看,他即便没有期盼焦点访谈关门歇业的意思,至少也是不希望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生意越做越大的.

  李方先生多虑了.近一两年来,很多人都有一种感觉,就是焦点访谈舆论监督的力度越来越小了,"凡事经焦点访谈一报,即予雷厉风行查处,百姓无不拍手称快"的情形,也越来越少了.退而求其次,单论舆论监督节目的数量,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地每况愈下.不但普通观众如我等对此颇有感触,连焦点访谈的主持人敬一丹女士自己也深为不安.

  看到焦点访谈面临如此困境,李方先生不知该做何感想?焦点访谈舆论监督的生意越做

  越小,且大有难以为继之势,按说是符合李方的意愿的,但他也应该看到,这其实是一个歪打正着的结果——有人向焦点访谈发难,并非要消除它的"负面效应",而是旨在杜绝其正面效应,——不是什么光彩照人的事儿.

  中国知识分子分析中国的问题,最忌讳的就是有意无意地无视中国国情.在一个法治完备(不仅仅是法制完备)的国家里,如果一个强势媒体像中国的焦点访谈那样"看起来更像是法官、包青天甚至救世主",那么,它倒真可能产生如李方分析的负面效应.或者勿宁说,在一个法治完备的国家里,由于解决大大小小诸多问题的渠道早已规范化、程序化,一个像焦点访谈那样的电视节目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而在中国恰恰相反,某些有司衙门非但不能为公民公正有效地解决问题,反而很可能产生更多的问题,制造更大的矛盾,总之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渠道严重堵塞,与渠道相关的一些程序要么付诸阙如,要么形同虚设.有的法官看起来不像法官,至于"包青天"和"救世主",更是大白天打着灯笼也难得找到一个,小老百姓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个时候,多亏有个焦点访谈,能够隔三差五让张三李四之类小老百姓对着全国人民诉几声苦,抹几行泪,同时对某些有司衙门施加一点儿舆论压力,敦促他们多少做一些起码得像是法官、包青天、救世主做的分内事,让老百姓知道在中国还有这样一个可以寄托点儿希望的聊胜于无的电视节目,有什么不好吗?

  即便焦点访谈真有李方所称的"负面效应",那也是要等到中国的法治基本成熟,法官们都有点儿法官的样子之日才可能出现的危险,现在就来当头棒喝,未免危言耸听了点儿.好比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刚刚略微知晓一些男女之别,你就要采取措施严防他成为强奸犯,未免为时过早了点儿.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白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