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条“狗”_白岩松【完结】(9)

  冯小刚天下无贼乎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小说家编的故事.小说家编故事是他的本能,读者可以不相信生活中确有其事,但读者如果无法相信生活中确有其理,这故事可就编砸了.导演如果根据故事拍电影,弄不好就会一败涂地血本无归.按说冯小刚其实不傻,他怎么会看中这样一个也许连编故事的小说家自己都不相信的故事呢?幸亏投资方比较理智,不失时机地决定暂缓拍摄,否则真不知要闹出多大的乱子.

  电影没有拍成,但《天下无贼》的故事还是可以咀嚼一番的.

  一个农民,因为天性善良、淳朴、真挚,就"不相信有那么多贼","坚信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美好的",就敢带着6万块钱在火车高枕无忧.那么反推过来的结论应当是,人们之所以担心社会上有那么多贼,不敢相信陌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定是美好的,不是因为社会上确有那么多贼,也不是因为旅途上情况复杂、江湖上风波险恶,而是因为人们没有傻根那样善良、淳朴、真挚,无法像傻根打动王薄和王丽那样令盗贼良心发现、浪子回头,成为善良和正义力量的一部分.只要你相信天下无贼,天下就果真无贼,即便有贼也会变成好人去打击其他的贼.真不敢想象,天底下竟有这等好事!

  为了维系傻根心中"天下无贼"的梦想,王丽一次次将傻根已经被其他贼偷走的钱偷回来,再神不知鬼不觉地给傻根送回去,并始终做到不让傻根知道在他的周围发生了些什么.这哪里是在帮傻根维系他的美好梦想?这分明是在处心积虑地欺骗傻根,使他在"天下无贼"的幻觉中继续呼呼大睡,并在客观上使他更容易受到盗贼的蒙骗和侵害.

  这个时候,如果傻根稍稍聪明一点,敏感一点,觉察到了身边的风吹草动,或者看清了火车上的刀光剑影,他也必须在王薄和王丽面前装糊涂,让他们相信他傻根仍然蒙在鼓里,让他们继续满腔热情地欺骗他傻根.

  你可以说傻根这样做也是在欺骗王薄和王丽,但他的欺骗是为了不辜负王薄和王丽的一片苦心,是为了用自己的愚昧、弱小、需要被拯救于水火,来反衬王薄和王丽舍生忘死保护劳动人民财产、生命和梦想的高大形象.

  多么幸运的劳动人民傻根,先是没费多大劲就挣了大钱,接着在回家的火车上一帆风顺,被人像保护国王和总统那样实施了"绝对不打扰"级别的保护.多么伟大的贼人王薄和王丽,善良着老百姓的善良,淳朴着老百姓的淳朴,急老百姓之所急,为了老百姓的利益浴血奋战死而后已.别说王薄和王丽没有偷傻根的钱,就是他们偷了,傻根也不能恨他们,咱们也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不是一般的小毛贼,而是有着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合法性基础"的高级大盗.

  是的,贼就是贼,贼没有不偷东西的,但正如庄子所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贼和贼有时不一样就是不一样."诸侯"成克杰一边偷广西人民的巨款(达几千万),一边却爱把广西人民的疾苦挂在嘴上,他的名言是:想到广西还有那么多地方没有脱贫,我这个自治区主席真是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啊!谁能说成克杰没有"保护"广西人民呢?谁能说他没有为了维护"天下无贼"的舆论环境而在广西大行愚民之道呢?

  对照成克杰之流的表演,我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判断:贼人王薄和王丽之所以要保护并愚弄傻根,第一,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盗贼身份,以便顺理成章地充当他人的解放者和保护神;第二,是为了麻醉傻根们的判断能力,弱化他们的反抗能力,以便对他们实施从肉体到精神的全面控制.

  五代初年有个道士叫陈抟老祖,相传在华山隐居时曾服气辟谷百日不起,忽一日听说后周节度使赵匡胤登基做了皇帝,禁不住鼓掌欢呼:"天下自此太平矣!"……今天,冯小刚的《天下无贼》搁浅了,可见他要想达到陈抟老祖的水平,还得潜心修炼些日子才行.

  冯小刚"恶意批评"的两种姿态

  我写过一篇文章,题为《也要保护"恶意批评权"》,主张要依法保护公民的"恶意批评权".所谓"恶意批评权",是我概括的一个新说法,指怀着"不良的居心"、"坏的用意"(《现代汉语词典》对"恶意"的解释)对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批评的权利.在文章中,就名主持人赵忠祥写的几本自传、名导演冯小刚拍的几部贺岁片受到媒体、读者和观众的相当尖锐的批评等文化批评现象,我分析了出现这种恶意批评的内在原因.

  事过不久,我的分析得到了事实印证,当初批评冯小刚贺岁片用语最刻薄、火力最凶猛、恶意最明显的北京某报编辑袁某人,今天摇身一变也成了一个堂而皇之的电影人,正在有板有眼地参与创作一部贺岁片,准备拿到明年的贺岁片市场上分一杯羹.

  人们也许都还记得,两年前冯小刚的贺岁片《没完没了》刚刚封镜不久,他正准备稍稍松一口气后就拿到市场上去猛掏观众腰包的时候,一场针对冯氏贺岁片的声势浩大的围剿就呼啸而至,袁某人正是其中立马横刀的一员主将.他先利用担任某报下属某刊执行主编的"职务之便",连续编发了以《冯小刚"没完没了"》为总题的6篇批评文章,接着又发表署名文章为冯小刚的电影事业高唱挽歌,说他的贺岁片原来只是搞笑,是"劣质盒饭",奉劝冯小刚"没完没了是不可能的,你赖着不走,早晚会有人轰你下台.没完没了的纠缠不清,最终也只有弄得自个儿寿终正寝".这明摆着是要砸《没完没了》的牌子,要是真砸了,也就等于要砸冯小刚的饭碗!冯小刚何等人也,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气势汹汹杀到报社,对袁某人发出了"出门小心点,当心牙掉了没地方喊冤去"的严正威胁……

  现在看来,甭管袁某人当时是否已经有投身电影圈的明确想法,但原本只是来自山东的一个流浪文学青年的他,对居京之大不易以及在京之"创业艰难百战多"深有体会,因而在批评冯小刚的时候带着一股刻骨的恶意,把冯当成了一个不共戴天的竞争对手,自己恨不能立马取而代之,在他那里肯定已经是呼之欲出的一种心理状态.

  这是恶意批评的一种姿态.批评者一开始就不甘心只是坐而论道,他们一边在圈外对被批评者指手划脚,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你算什么东西呀,也不倒杯凉开水自己瞧瞧!你摆弄的是些什么玩意儿呀,趁早下课吧,滚蛋吧,回家歇着吧,让兄弟我来玩儿给你看看,让你也知道什么叫真功夫!"一边就在暗中或者比划着模仿被批评者的那几招三脚猫功夫,或者取长补短敲敲打打立志于自成一家,只要条件勉强许可,时机相对成熟,他们就会按捺不住跳将出来,操着刀枪棍棒要到市场上去与昨天的被批评者、今天的同行兼"敌人"拚个

  你死我活.

  这个时候,严酷的竞争环境和具体的操作实践也许会使他们从以前作为批评者的立场上有所动摇,能够设身处地地从被批评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同时也是他们自己面临的问题.比如投身电影圈之后的袁某人,对冯氏电影的态度就有了较大的改变,坦言"在刚刚走入电影圈时,有着一种非常纯粹的实现梦想的激情,但真正开始着手找题材、资金时,才发现困难远比想象的多",而"冯小刚总能在市场、资金、观众之间找到一种成功的折中方式……这是冯氏贺岁片最值得借鉴的地方,现在自己对冯小刚保持一种'尊重和学习'的态度".无论袁某人们很快就能将冯小刚们消灭,还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得不与对手"和平共处",人们都不要指望能继续听到他们以前那种痛快淋漓、入木三分的批评的声音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白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