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120)

  当时税户交纳十千线的税额,只需要二匹半绢;而元和末同样交纳十千钱的税额,却要八匹绢.这样,实际上税额增加了三倍,造成"农人日围,末业日增,一年水旱,百姓菜色,家无满岁之食."李翱主张改革税制,不再让百姓交钱,而代之以布帛,恢复唐初的租庸调制,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百姓的负担[注].在《平赋书》中,李翱从儒家民本思想出发,认为"四人(民)之苦者莫甚于农人.麦粟布帛,农人之所生也,岁大丰农人犹不能足衣食,如有水旱之灾,则农人先受其害."他同情民间疾苦,主张"善为政者莫大于理人,理人者莫大于既富之,又教之."应先让百姓富足,然后才有可能施行教化.如果百姓不足,就会"视其长上如仇雠",自古危亡之道,皆由于此.他批评重敛百姓的做法说,"人皆知重敛之为可以得财,而不知轻敛之得则愈多也."他进一步论证说:"重敛则人贫,人贫则流者不归,而天下之人不来,由是土地虽大,有荒而不耕者,虽耕之而地力有所遗,人日益困,财日益匾,是谓弃天之时,遗地之利,竭人之财."他希望恢复远古时的井田制及什一之法,认为"秦灭古法,隳井田,而夏商周之道废",因此作《平赋书》,取"可行于当时者",希望有人推行他这一套主张,目的是要达到百姓富足安康,天下太平的理想境界.这些主张虽然是为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进行设计,而且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李翱思想中的民本主义和人道主义特征,而且直到今天,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斥夷狄之术 中儒家利法

  和韩愈一样,李翱也站在儒家文化正统的立场上,极力排斥佛教.他认为"佛法害人,甚于杨墨.论心术虽不异于中土,考较迹实有橐于生灵,浸溺人情,莫此之甚,为人上者所宜抑焉."[注]他反对兴造寺观,指出"土木钢铁,周于四海,残害生人,为逋逃之薮泽,"[注]不仅不利于人心,而且也不合封建国家的长远利益.在《去佛斋》一文中,李翱较为系统地单述了他的反佛论点.他反佛的出发点主要是认为,佛法为夷狄之术,不合于中国礼法.

  李翱认为,佛法自传入中国后六百多年,从汉至于今,"无辨而排之者",使"夷狄之术"行于中华.特别是一些士大夫,也附会佛教之说,吉凶之礼参用佛法,使儒家特有的"礼"谬乱,成为"戎礼".当时温县令杨垂撰集《丧仪》,其中一篇说:"七七斋,以其日送卒者衣服于佛寺,以申追福",李翱认为这种说法和做法是以戎狄之法变乱圣人之法,伤礼害道,是不能接受的.

  在反佛的同时,李翱重申了儒家礼法不可动摇.他说:"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存有所养,死有所归,生物有道,费之有节,自伏羲至于仲尼,虽百代圣人不能革也."这是中华文化的人伦特色,注重亲情,达到上下和睦,"故可使天下举而行之无弊者,此圣人之道,所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而养之以道德仁义之谓也."维系这种人伦关系的纽带即仁义道德,是儒家的圣人之道.这种"圣人之道"是可使"天下举而行之"的.至于佛法,本来是印度特有的文化,是"戎狄之道",不能"使天下举而行之".尤其不能推行于中国.佛教徒"不蚕而衣裳具,弗耨而饮食充,安居不作,役物以养己者至于千百万人,推是而冻馁者几何人,可知矣."佛教徒不劳而获,如果举天下之人都信之从之,那么天下之人将无衣无食,冻饿而死.而且兴筑楼殿宫阁以事佛,雕造土木铜秩以肖佛,竭尽百姓的财力,必然给社会经济造成危害.

  李翱反佛的态度,显然不像韩愈那样斩钉截铁.他批评人们对佛教"惑之者溺于其教,而排之者不知其心",因此"虽辨不当,不能使其徒无哗面劝来者,故使其术若彼其炽也."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就有很多人站在中华本土文化的立场上对它进行过排击,但越是排击,佛教在中土越是昌炽,终于与儒、道二教鼎足而三,甚至有压倒二教之势.李翱认为这是因为佛教对普通百姓具有一定的诱惑力,而批评佛教的人又没有真正理解佛教,即"不知其心".李翱虽然反对佛教,但同时也承认佛理可以正心.在《与本使杨尚书请停修寺观钱状》一文中,他感叹"天下之人以佛理证心者寡矣".他把佛教理论与佛教形式(土木钢铁)作了明显的区别,从文章的口气来看,反对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因此,李翱对佛教的态度,不是简单的骂倒,而注意吸取佛教的思想营养,自觉地将这些思想营养融合到自己的理论系统中去.他的学说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佛学,特别是佛教禅宗的理论.据计有功《唐诗纪事》卷35载,李翱任朗州刺史时,有赠禅宗僧侣药山惟俨诗二首,其中有"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霄水在瓶"之句,可以证明,李翱不仅与佛教禅宗高僧有很深的交情,而且虚心向这些高僧请教佛教义理,并深有所悟.

  李翱自觉吸取佛教的心胜学说,目的在于发展儒家的心性理论.他对佛理吸收的同时,强调六经之旨是"列天地、立君臣、亲父子、别夫妇、明长幼、泱朋友".

  ①他赞颂孔子是"圣人之大者也".②他服膺儒学,在《与淮南节度使书》中,他说:"翱自十五已后,即有志于仁义."与他同时的韩愈首倡振兴儒学,攘斥佛老,李翱作为韩愈的朋友兼学生,也为儒学复兴摇旗呐喊.他与韩愈所不同的是,韩愈攘斥佛老,主要从外在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方面立论,而没有能在心性论方面讲行"鞭辟近里"的阐发.韩愈在这方面的缺陷也成了他被后人批评的主要口实.李翱反佛也涉及到佛教流行对封建国家政治、经济的蠹害,对中华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的冲击等方面,但他能在心性方面吸收佛教的学说,尝试创立一套新的心性论,以发展儒学,弥补儒学在这方面的不足.他的理论成就主要体现在《复性书》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