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136)

  纵观周敦颐的政治生涯,其官阶并不显达,始终是地方官吏,如主簿、县令、州判官、知州军等,主要是做司法工作,其政绩亦表现在司法工作之中,在当时算得是一位清官.后来黄庭坚称颂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徽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同上).又《年谱》记载说:"先生素贫,初入京师,鬻其产以行,择留美四十余亩,畀周兴耕之."潘兴嗣说周敦颐在洪州南昌做官,得过一场大病,去看望他时,"视其家,服御之物,止一敝箧,钱不满百."(《濂溪先生墓志铭》).

  《年谱》又说:"先生平日俸禄,悉以周宗族,奉宾友,乃分司而归,妻子囗粥或不给,旷达不以为意."这些评语,不免有溢美之辞,但至少反映了周敦颐在精神生活上不失为一光明、正直的清高的君子儒,在物质生活上确实是比较清寒的.

  在30年的政治生涯中,周敦颐一面做官,一面潜心于儒家学说的研究和传授,他既是一个官员,又是一位出色的儒学大师.据《年谱》说,他在郴县为县令时,"至县,首修学校,以教人";在合州五年,与士大夫广为交结,"士之从学者甚众".在代理邵州时,更是大开讲学之风.当时的荆湖北路转运史孔延之在《邵州新迁学记》中赞颂他说:"周君好学博通,言行政事,皆本之六经,考之孟子,故其所设施,卓卓如此.异时宋史书周君之善,以为后世法,未必不以邵学为先"(《周子全书》卷17)至此,周敦颐已被看作是一位应当青史留名的儒学大师了.

  周敦颐在邵州还写了《邵州新迁学释祝文》,其中称颂孔子说:"惟夫子道德高厚,教化无穷,实与天地参而四时同……施其道,泽及生民者,代有之,然而夫子之宫可忽欤!"(同上).这说明他也认为自己是复兴儒学、施行孔子之道的一代大师了.二程兄弟在周敦颐门下受业,为时不到一年,受其薰陶极深.《宋史·道学传》

  称程颢"自十五六时,与弟颐闻汝南周敦颐论学,遂厌科举之习,慨然有求道之志."程颢亦有自述云:"昔受学于周茂叔,令寻颜学仲尼乐处,所乐何事".(《宋元学案·明道学案》)所谓"寻颜学仲尼乐处",就以追求学做圣人的乐趣,把学做圣人作为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后来,周敦颐又把自己著的《太极图说》传给二程.二程所学虽不完全出自周敦颐,但受周的启迪确实很深.南宋时期的胡宏也赞誉周敦颐"启程氏兄弟以不传之妙".这个说法是有其根据的.

  在周敦颐的传道讲学活动中,表现出他是一位善于启人心智的高明导师.据《宋史》记述说:"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敦颐曰:‘吾老矣,说不可详.’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颐惊异之,曰:‘非从周茂叔来耶?’其善开发人如此."程颐的学生侯师圣听不懂老师所讲的道理,就去向周敦颐请教,经周的开导与启发后,茅塞顿开,程颐知道后,立即猜测到,这个学生一定向周敦颐请教过了.这件事不仅说明周敦颐启发了侯师圣,同时也说明程颐当年受周的开发教导记忆犹新.另据周敦颐《年谱》记载,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王安石为提点江东刑狱时,闻周敦颐之名,特向他请教,二人相遇"语连日夜,安石退而精思,至忘寝食."由此可见,周敦颐不仅善于开导人,同时也说明他当时在学者中具有很好的社会影响.

  周敦颐的著作,流传于今的有《太极图说》、《易通》(又名《通书》)、《爱莲说》、《拙赋》等.据考证,已佚亡的著作还有《娘说》、《同人说》各一篇.《垢说》和《同人说》都是对《周易》六十四卦中娠、同人两卦的解说,它们是独立于《易通》之外的两篇著作.在上述著作中,以《太极图说》和《易通》之影响为最大,这两部书集中体现了周敦颐所开创的宋明理学的思想基础,塑造了两宋理学的雏型,为尔后博大精深的宋明理学的建立提供了核心的骨架,所以周敦颐被誉为"得圣贤不传之学"的理学开山.

  二、情志清高 寓怀于尘埃之外

  周敦颐做了近30年的地方官,其地位并不显赫,生活也比清苦,在当时的社会气氛中,算得上是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员.他在道德情操和生活作风上,不与世俗同污,在精神生活上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格.他既是一个官吏,又是一位儒师,既自诩为儒学正宗,又兼有佛阁风骨和仙过气派.身虽在官,又常寄情怀于方外.诗人黄庭坚评论他说:"茂叔虽仕宦三十年,而平生之志,终在邱壑."(《濂溪祠并序》,《周子全书》卷19).

  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周敦颐出任虔州(今江西赣州市)通判,路过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时,爱庐山之胜,乃有卜居之心,于是乃筑堂于其麓,书堂前面有一溪流,发源于庐山莲花峰下,将其取名为濂溪,决定退休后定居于此,以遂其隐居山林之志.

  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他写了一篇文字优美、寓意深刻、至今仍被人们爱慕和乐于欣赏的好文章《爱莲说》,用以寄寓自己的情怀和道德品性.全文只有二百余字,不妨抄录于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

  余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