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234)

  "臣闻用兵之道,太上汤武之仁义,其次桓文之节制,下此非所论矣.""今日不待人而恃器,国威所以愈顿也.""火器终无益于成败之数."他把汤若望看成异端之人,请崇祯"放还本国,以永绝异端之根."[注]他坚持"仁义"说,反对革新兵器,更拒绝接纳西洋的天主教.表明儒家传统已失去了宽宏大量的开放精神,这也许是近四百年来中国落伍、中华文化发生危机的原因之一.

  崇祯帝急于求治,刘宗周却说先治心,崇祯帝要求才望之士,刘宗周却说操守第一;崇祯帝访问退敌弭寇之术,刘宗周却说仁义为本.故崇祯说他"愎拗偏迂",又一次将他革了职.这一年刘宗周六十五岁,这是他第三次被革职.他在《与祁世培书》中说:"抱头南下,便无面目见江东父老."革职后,刘宗周继续进行学术活动,发挥"诚意"、"慎独"的学术思想.他又写下了《读易图说)、《易衍》、《古易钞义》、《大学诚意章章句》、《证学杂解》、《良知说》、《存疑杂著》等重要著作.他对王阳明及其后学进行了批评,认为"后来学问只有一个工夫,凡分内分外,分动分静,说有说无,劈成两下,总属支离."[注]他对先儒分析支离之说,统而一之,兹列表如下:

  可见,刘宗周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对宋明理学进行了总结.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破北京,崇祯自缢身亡.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监国,建立南明,诏起复刘宗周左都御史原官.福王政权不仅于内政外交上没有任何作为,反而继承了崇祯朝的所有弊端:党争,苛敛,苟且偷安,等等.

  刘宗周上疏献计,一曰据形势以规进取,一曰重藩屏以资弹压,一曰慎爵赏以肃军情,一曰核旧官以立臣纪[注].又上疏请诛内外不职诸臣[注],于是他成为众矢之

  的,受到排挤.刘宗周对崇祯亡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先帝无亡国之征,而政之弊有四:一曰治术坏于刑名,二曰人才消于党论,三曰武功丧于文法,四曰民命促于贿赂,所谓四亡征也."[注]他希望福王政权能改弦易辙,吸取教训,但这只是他一厢情愿.在愈演愈烈的党争中,他不得不辞职.但他没有忘记尽一个孔孟之徒的责任,在出都门前,上《再陈谢悃疏》,对福王进行最后忠告.他的忠告有五条:一曰修圣政,无以近娱忽远猷;二曰振玉纲,无以主恩伤臣纪;三曰明国是,无以邪锋危正气;四曰端治术,无以刑名先教化;三曰固邦本,无以外衅酿内忧.

  福王不予理睬.刘宗周历经万历、天启、崇祯、弘光四朝,"通籍四十五年,在仕六年有半,实立朝者四年."[注]

  回到绍兴后,刘宗周与门人编定了《中兴金鉴》.该书原本为福王而作,旨在总结历史上中兴之主的历史经验,作为福王的借鉴.分为祖鉴、近鉴、远鉴、王鉴、五帝鉴.该书最终没能送到福王手中.刘宗周又对《大学》进行了考订,著《大学参疑》,确定了《大学》的文本,并略为诠解.

  这一时期他最重要的工作是改订《人谱》.该书原名《证人小谱》,成书于崇祯七年(1634),以后三易其稿.在定稿自序中,刘宗周说: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今之言道者,高之或沦于虚无,以为语性而非性也,卑之或出于功利,以为语命而非命也.非性非命,非人也.则皆远人以为道者也.然二者同出异名,而功利之惑人为甚.老氏以虚言道,佛氏以无言道,其说最高妙,虽吾儒亦视以为不及.

  乃其意主于"了生死",其要归之自私自利.故大上有《感应篇》,佛氏亦多言因果,大抵从生死起见.而动静虚无以设教,猥云功行,实恣邪妄,与吾儒"惠迪从逆"之旨霄壤.是虚无之说,正功利之尤者也.

  刘宗周对《人谱》极为重视.他认为佛教谈因果、道教谈感应,都出于功利目的,不能真正成就圣贤人格.而儒者所传的《功过格》,也难免入于功利之门.他认为:"今日开口第一义,须信我辈人人是个人.人便是圣人之人,圣人却人人可做."[注]如何成圣?这便是《人谱》一书的目的.该书先列《人极图》,第二篇为《证人要旨》,第三篇为《纪过格》,最后附以《讼过法》、《静坐法》、《改过说》."言过不言功,以远利也."他认为"诺人者莫近于是","学者诚知人之所以为人,而于道亦思过半矣.将驯是而至于圣人之域,功崇业广,又何疑乎!"《人谱》是刘宗周的绝笔.他后来在绝食期间对儿子刘灿说:"做人之方,尽于《人谱》."[注]弘光元年(1635)五月,清兵攻破南京,福王被俘遇害,潞王监国.六月十三日,杭州失守,潞王降清.十五日午刻,刘宗周听到这一消息,时方进膳,推案恸哭说:"此予正命时也."于是他决定效法伯夷叔齐,开始绝食.

  他说:

  至于予之自处,惟有一死.先帝(指崇祯)之变,宜死;南京失守,宜死;今监国纳降,又宜死.不死,尚俟何日?世岂有偷生御史大夫耶?

  当时江南士大夫纷纷降清,做了贰臣,玷污各教,背叛了平时所学之道.刘宗周要以自己的行动,成就自己的人格,为衰世作一表率.弘光元年(1635)闰六月初八日,刘宗周前后绝食两句而死.其子刘氵勺遵照他的遗命,书其囗曰:

  皇明蕺山长念台刘子之柩.

  (杨世文 撰)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 回目录

  大清儒宗 黄宗羲

  (1610—1695)

  黄宗羲,字太冲,浙江余姚人,生平所用别号甚多,有南雷、梨洲、茭湖鱼澄洞主、双瀑院住持、双瀑院长、双瀑堂住持、古藏室史巨、蓝水渔人、雪交亭主等等.由于其代表作《留书》、《明夷待访录》均署梨洲老人,故当时学者都尊称他梨洲先生,而他本人用得最多的是南雷.甫雷在余姚,是唐代谢遗尘隐居之地,宗羲用作别号,既代指故乡,又借以表明自己不仕清朝的素志.逝世之后,其门人私谥曰"文孝".宗羲一生颇为曲折,依他自己所说,是早年为党人,壮年为游侠,老年为学者.他博学多才、名重天下,当时就被誉为"国初三大儒"之一(另两人是李囗和孙奇逢);近代以来,人们又把他与顾炎武、王夫之并提,合称为"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