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87)

  王弼本是思想深刻、才识卓出、善谈玄理之人,而对做官的具体事务既不关心,也不是他的长处,所以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王弼刚补职位很低的台郎时,曾经拜见曹爽,在这次难得的单独会谈中,他只是大谈了一通抽象的玄理,一点儿也未涉及其它方面的事.结果遭到曹爽的嗤笑,也失去了一次晋升的机会.曹爽在思想上显然与王弼不属同一层次的人,王弼那些高深的理论,曹爽哪里懂得它的价值?此时的曹爽,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如何在与司马氏争权的斗争中占上风.

  而王弼却不能察颜观色,对手握大权的曹爽见机行事,反而口若悬河地去谈一些在曹爽看来一钱不值的废话,他遭到曹爽的冷落当然是很自然的了.王弼在世俗的为人处世事方面确实存在很多毛病,他"为人浅而不识物情",缺乏在官场应变的能力.又"颇以所长笑人",清高自负而瞧不起别人.他善于论辩,论辩时不留余地,不留情面.淮南人刘陶善谈纵横,为大家公认,他却常常弄得刘陶下不了台.所以,他也得罪了不少人.王黎、荀融当初与他都很友好,后来都把关系搞僵了.

  正因为他不善做具体事务,而把全副精力放在哲学的研究中,所以,在魏正始十年,他那小小的台郎的位置也弄丢了.当年秋天,年仅24岁的王弼,被时疫夺去了生命.一代奇才、一颗智慧之星从此消失了.

  王弼人虽死,但他在有限的时间内,写了很多著作.据史载,有:《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论语释疑》.还有早已佚失的《王弼集》5卷.他创建了自成一家的哲学体系,在经学、哲学领域内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在当时,以至后来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三、注经解义 畅述哲理

  王弼处在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时代.他不关心那些争权夺利的具体事务,却能通过社会现象,去设计完美的政治理想.他从历史的、哲学的高度探寻现象与本体、名教与自然、人性与理性之间的关系,在极短的时间内构筑起超越前人的哲学体系,创建了不朽的伟业.

  自汉武帝以来,儒家经典就已经成了统治者的工具.但随着历史的变革、时代的发展,儒学实际也已走到了非要变革不可的地步.汉儒烦琐注经的旧习,只能引起人们的厌恶.如何结合现实的社会政治,找出一个符合新时代需要的政治理想,是时代的要求.曹操以刑名之学治国,造成了上下离心,政局不稳的局面.王肃以今古文经学,再引进道家思想进行设计的努力,也只是在学术界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决心献身于哲学事业的王弼,一扫汉儒烦琐、迂腐、无用的弊端,融合儒道两家有用的学说,从汉儒的注重传注训诂,转向于义理的诠释;从汉儒的注重《春秋》,转向重视《周易》,摒弃汉儒治《易》中的象数传统和迷信色彩,而用义理解释《易》经;把传统的重天思想,转变到注重人事.借鉴《老子》的"无为"思想,提出了"以无为本"的哲学命题.这就给病危的儒学注进了新鲜的血液,建立了以道为主、儒道结合的新时代的新思想.王弼成了魏晋玄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人和代表人物,也代表了魏晋时期哲学领域的最高水平.

  人类在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逐渐深入、了解世界.通过万事万物的现象去了解事物的本质,探索世界的起源,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历代哲学家的努力,已开辟了道路.到了魏晋时期,哲学研究产生了一次可贵的飞跃.天才王弼对哲学的主要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把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一)"以无为本"的本体论

  王弼认为,世界的本体是"无",世界的现象,即各种具体事物都是"有","无"是"本","有"是"末"."无"是"万物之宗"."无"能生"有".

  他的"无",有时又称为"道".他认为:"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老子》第四十章注)卢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周易·复卦》注)他把"无"看成是万事万物的本原,"所以一"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晋书·王行传》引王弼语)他把老子所说的"道"也用"无"来解释.他说:"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论语·述而》邢囗疏引王弼《论语释疑》)这就是说,"道"就是"无",所以"万物皆由道而生,既生而不知其所由."(《老子》第三十四章注)

  "无",或者说"道",是生成宇宙万物的本体,是万物之宗.他说:"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不温不凉,不宫不商.听之不可得而闻,视之不可得而彰,体之不可得而知,味之不可得而尝."(《老子指略》)叫不出名称,看不见形体的某种东西,是世界万物的宗主,它不是人们的眼耳口体等感官所能感知的.它"无状元象,无声无响,故能无所不通,无所不往,不可得而知."(《老子》第十四章注)它是一种无处不在的东西,"无之为物,水火不能害,金石不能残."(《老子》第十六章注)人们感知的只是现象,而"在象则为大象,而大象无形;在音则为大音,而大音希声.物以之成,而不见其形,故隐而无名也."(《老子》

  第四十一章注)大象、大音这种本原的东西,是看不见、听不到的,而各种事物、现象却是由它形成.正因为它"无形"所以就只好称它作"无".也可以叫"道","道,无形不系,常不可名."(《老子》第三十二章注)"寂然无体,不可为象.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