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_张秀平/王晓明【完结】(161)

  ③、④大体是全书的通例。所谓“通语”、“凡语”,指的是当时没有区域限制的通行

  语;某地语或某某之间语指某地区或某两地区方言而言,最后两种情况也有通行区域广

  狭之分。

  在记录方言词汇时,扬雄已敏税地觉察到,某些方言同的区别,是方音不同造成的,

  他把这种情况称之为“转语”或“语之转”。例如:

  ⑤庸谓之倯,转语也。(卷3)

  ⑥鼅鼄:……或谓之蠾蝓。蠾蝓者,侏儒语之转也。(卷11)

  例⑤倯(sōng)与庸叠韵,都是懒惰无能的意思。例⑥两种名称实指一物,即今

  天的蜘蛛,它们都是由“侏儒”一词的语音衍化而来。

  《方言》一书所涉及的方言区域,东起齐鲁,西至秦、陇、凉州,北起燕赵,南至

  沅湘九嶷,东北至北燕、朝鲜,西北至秦晋北鄙,东南至吴、越、东瓯,西南至梁、益、

  蜀、汉,中原地区则几近包罗无余。由此我们可以考见汉代方言分布的大致区域,绘制

  出大致的方言地图。《方言》还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汉代社会生活某些方面情况的资料。

  尤为重要的是,《方言》给我们提供了研究汉语发展史、汉语方言史、汉语词汇史、汉

  语音韵史的丰富资料。《方言》一书的价值更在于,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用个人

  力量进行全国方言词汇调查后而撰成的一部书,它的编纂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是一种创举,

  收集材料和编写方法在当时已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在方言词汇、方言语音调查的规模和

  记录手段、工具都已远胜古人的今天,我们不能不铭记扬雄握笔携绢,口问手写,孜孜

  不倦的开创之功。《方言》作为“悬诸日月而不刊之书”,在中国语言学史和世界语言

  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应当是当之无愧的。

  100 《释名》

  “晰名物之殊,辨典礼之异”

  大千世界,万物纷呈,其名各异。百姓大众呼物品而欲究其得名之由。适应这种心

  理需要,我国东汉末年出现了一部专门探求事物名源的佳作,这就是《释名》。

  《释名》作者刘熙,字成国,北海(今山东省寿光、高密一带)人,生活年代当在

  桓帝、灵帝之世,曾师从著名经学家郑玄,献帝建安中曾避乱至交州,《后汉书》无传,

  事迹不详。

  《释名》共8卷。卷首自序云:自古以来,器物事类“名号雅俗,各方名殊,……

  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

  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凡二十七篇”。说

  明刘熙撰此书的目的是使百姓知晓日常事物得名的原由或含义。其27篇依次是:释天,

  释地,释山,释水,释丘,释道,释州国,释形体,释姿容,释长幼,释亲属,释言语,

  释饮食,释采帛,释首饰,释衣服,释宫室,释床帐,释书契,释典艺,释用器,释乐

  器,释兵,释车,释船,释疾病,释丧制。所释名物典礼共计1502条。虽不够完备,但

  已可窥见当时名物典礼之大概。

  刘熙解释名源,采用的是声训的方式。所谓声训,就是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

  释词义。声训在先秦典籍中已有采用。汉代《尔雅》、《方言》、《说文解字》等著作

  中,声训用得也很多。但全书的名物语词都用声训来解释,则《释名》为第一书,是刘

  熙的独创。

  《释名》中的声训,从训释词和被训释词的关系来看,大致有几种情况,即:或同

  音,如“贪,探也,探取入他分也。”

  “勇,踊也,遇敌踊跃欲击之也。”贪与探、勇与踊同音;或音近,如“罵,迫也,

  以恶言被迫人也。”(罵,鱼部明纽上声字;迫,铎部帮纽入声字);或双声,如“河,

  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也。”(河、下皆匣纽);或叠韵,如“月,阙也,满则阙也。”

  (月、阙皆在月部)《释名》在用一个字做声训之后,还接着说明用该字释义的理由。

  如“探取入他分”,说明了以“探”释“贪”的原由;“满则阙”,说明以“阙”释

  “月”的原由。这样也就从音义的结合上说明了一个名称的来由。

  《释名》用声训解释名物典礼,有些讲得较贴切,有些则为穿凿杜撰之说。如“斧,

  甫也。甫,始也。凡将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释用器》)“发,拔也,

  拔擢而出也。”(《释形体》)“雹,跑也,其所中物皆摧折,如人所蹴跑也。”

  (《释天》)这样的解释显得十分牵强。其实世上事物得名的途径很多,情况非常复杂。

  而通过声音线索由一物名衍生出另一物名,只是起名的一种途径而已。而且有的名称由

  约定俗成而来,仅仅是记录事物的一种代号,音与义之间并无联系。所以对事物之名如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