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细说大唐大全集_周水琴【完结】(50)

  冒雨耕牛图 敦煌石窟 唐

  敦煌石窟壁画中有不少描绘农耕生活的场景,此画可见天上乌云密布,大雨倾下,农夫仍头戴席帽辛勤耕作的情景。

  在封建社会里,农业是最基本的经济成分,绝大多数百姓是农民。因此,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恢复发展农业是“存百姓”的关键。

  唐太宗对这一点认识很深刻,他在反复强调民为国本的同时,也不断把“农为民本”提上日程。他对大臣们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足,则百姓流失。”他在《帝范》一书的《务农》篇中写道:“食物是人们的根本,是政治的根本;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廉耻。国无九年的储蓄,不足以抵御旱涝;家无一年的衣服,不足御寒暑。规劝人们耕地种田,就能免除饥寒的祸患。”唐太宗把谷粟看得重于珍珠玉璧。他叮嘱地方官员们说:“天下百姓需要粮食;家给人足,全靠务农。纵使珠玉遍地,也不能解除饥寒。”唐太宗本人也表示自己每吃饭就想到耕田的艰难,每穿衣便想到纺织的辛苦。

  唐太宗不仅认识到重农恤民的重要性,而且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这主要表现在禁止王公奢靡、戒兴宫殿诸方面。

  太宗即位后,所住的宫殿还是隋朝时建造的,已经破烂不堪。原打算建造一殿,“材木已具”,但一想起秦始皇四处营造宫室导致民反的恶果,便不准备兴建了。当时太宗患有“气疾”,不适应潮湿环境,因而公卿奏请建一所楼阁去居住。太宗说:“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 “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虽然大臣们再三请求,太宗“竟不许”。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他又对大臣们说:“建造装饰高大的宫殿楼宇,游玩观赏池台,帝王是愿意干的,但百姓却不想呀!”“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贞观前期,太宗基本上没有大兴土木。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洛阳大水,把百姓的房屋冲毁了,太宗还下令拆掉洛阳的一些宫殿,将木材分给百姓整修居室。

  太宗曾两次释放宫女,一次在即位之初,放还宫女三千余人;一次在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又放还宫女数千。释放宫女,一为“省费”,二为“息人”,因此又立即下令让她们结婚,生男育女,增加人口数目。为了清除王公的奢侈行为,太宗在贞观元年便下令:“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其标准与其品秩不相符的,一律禁止。”限制王公贵戚过分奢侈。贞观十一年(公元624年),针对勋戚之家“以侈靡而伤风,以厚葬为奉终”的情况,还特地下发了一道《戒厚葬诏》的命令,违者“随状科罪”。由于太宗的提倡和限制,贞观年间的“风俗简朴,财帛富饶,衣无锦绣,无饥寒之弊”。

  认真落实均田制,奖励垦荒是重家恤民政策的重要部分。隋末战乱后,大量无主荒地在一些地区出现。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虽颁布了均田令,力图劝民归田。但此后一段时间皇室内争权激烈,加上时间太短,均田令的贯彻效果不是很好,唐太宗即位后才切实地推行。唐太宗的影响使地方官认真落实均田令,并打击违令占田的恶霸官僚。贞观初,长孙顺德出任泽州刺史,发现前任刺史张长贵、赵士达非法占境内膏腴之田数十顷,他上奏并弹劾了这两人的罪状,并按均田令将这些土地全部分给缺少土地的农民。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由于旱灾严重,关内饥荒肆虐,百姓大多卖儿卖女换取食物。为了帮百姓赎回他们的子女,太宗下令动用了皇室府库中的金银钱财,并将赎回的子女送到他们父母那里。并诏令说因为上年连绵大雨,今年又遇了旱灾和蝗灾,因此大赦天下。诏令还说:“假如天下安定、五谷丰登,即使将百姓所受的灾害移到朕身上来也心甘情愿,决不后悔。”此时正好旱区降雨,百姓大为高兴。

  夏季,四月初三,太宗下诏说:“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造成饥荒,白骨遍地,使人触目伤悲,命令各地官府将尸骨全部妥善安葬。”而六月,关中地区春旱之后又闹蝗灾。唐太宗心如火烧,走出玄武门来到宫城北的禁苑,立即捉了几个蝗虫,向苍天默默祷告后,对蝗虫说:“人民靠谷子来维持生命,你将谷苗食掉,百姓还怎么活,与其如此,还不如让我的肺肠被你吃掉。”说罢就要生吞蝗虫。身边的随从连忙谏阻:“陛下千万不可,吃这种脏东西可能要生重病。”太宗断然答道:“朕要替百姓受灾这有什么可怕的!”遂将虫吞下。据记载,这一年关中蝗灾果然不严重。当然,蝗虫没有成大灾和唐太宗生吃蝗虫根本没有必然联系。从表面上看,雄才大略的唐太宗做这种事未免过于荒唐,他的真实意图或许是出于收买民心而做的政治表演,但不管怎么说,做为一个皇帝而能做到这一点,不能不说这的确是重农恤民了。

  (2)屈己而不误农作

  唐太宗重农恤民的重要表现是轻徭薄赋。轻徭薄赋,为的是“使民衣食有余”。太宗继位后切实地推行和落实了已经颁布的均田令和租庸调法。

  贞观初,长孙顺德拜泽州刺史,发现前刺史张长贵、赵士达霸占境内肥沃的土地几十顷,长孙顺德将他们二人弹劾,并将追回的土地分给贫困的农民。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河南暴雨成涝,太宗下诏“废明德宫及飞山宫之玄圃院,分给遭水之家”。就整个贞观年间看,推行和落实均田令的重点在宽乡,在奖励垦荒。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朝廷下令,凡是住户拥挤的地方,都得将部分农户迁徙到宽松的地方。同时,考课地方官,也以“安置客口”、“善相劝勉”者为最。直至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在灵口太宗见丁男受田三十亩,仍没达到田令规定的一百亩,“夜里睡觉都不安稳,只怕农民没有土地”,下诏州府“录尤少田者,给复移之宽乡”。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