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荒野寒山_何善蒙【完结】(43)

  道教主张修炼成仙,以求长生,这无疑适合了此刻寒山内心的需要,加上天台山本来就是道教名山,这对于寒山的选择来说,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死亡的恐惧而选择了道教,对寒山来说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当然,这对于寒山而言,是人生的一次转折,它表明寒山开始由农隐转向了修道,亦即从接受道家隐逸思想的影响,转变为接受道教神仙术的影响,意欲修道以期长生不老。

  * * *

  [1] 《论语·泰伯》。

  [2] 《论语·子张》。

  [3] 《孟子·滕文公下》,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4] 蒋星煜:《隐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书店1992年版,第1页。

  [5] 《庄子·外篇·缮性第十六》。

  [6] 《论语·微子》。

  [7] 《孟子·尽心上》。

  [8] 《庄子·逍遥游》。

  [9] 《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

  [10] 《庄子·天下》。

  [11] 《庄子·渔父》。

  [12] 《庄子·逍遥游注》。

  [13] 《旧唐书·隐逸传序》。

  [14] 参考李红霞:《唐代士人的社会心态与隐逸的嬗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5月。

  [15] 陶弘景:《真诰》,转引自徐灵府:《天台山记》。

  [16] (明)张联元:《天台山全志》,清康熙刻本。

  [17] 李白:《题桐柏观诗》,《天台山志》,四库存目本,齐鲁书社1996年版。

  [18] 唐崔尚:《桐柏观碑》,《天台山全志》。

  [19] 唐崔尚:《桐柏观碑》,《天台山全志》。

  [20] 葛玄:《登天台山》,(明)《天台胜迹录》,嘉靖二十五年刻本,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版,第15页。

  [21] 传灯:《天台山方外志》第三卷《峰》,苏州西园戒幢律寺1997年印。

  [22] 《天台山方外志》第二卷《山》。

  [23] 顾恺之:《启蒙记》。

  [24] 《天台山方外志》第三卷《峰》。

  [25]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全唐诗》卷一百七十五。

  [26] 李白《天台晓望》,《全唐诗》卷一百八十。

  [27] 徐灵府《天台山记》。

  [28] 《饮酒》,《陶渊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7页。

  [29] 《天台山方外志》第二卷《山》。

  [30] 对于该诗典故的分析,参考了钱学烈先生的《寒山拾得诗校评》,第109—110页。项楚先生《寒山诗注》中对此诗所用典的分析与钱先生不尽一致,但是,就孝子、乡思的主题而言,则是相同的,项先生的注释参看《寒山诗注》第28—34页。

  [31] 《太平御览》卷九一九引《广州先贤传》,上海书店1985年版。

  [32] 《太平御览》卷九〇七引谢承《后汉书》。

  [33] 《敦煌变文集》卷八,郭在贻等:《敦煌变文集校议》,岳麓书社1990年版。

  [34] 释道世:《法苑珠林》第四十九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35] 赵滋蕃:《寒山子其人其诗》,《寒山子传记资料》第二册,台湾天一出版社1983年版,第85页。

  [36] 引自项楚:《寒山诗注》。

  [37] 陈慧剑:《寒山子研究》,东大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147页。

  [38] 《太平广记》卷五十五,中华书局1961年版。

  [39] 《新唐书·食货志》。

  [40] 《新唐书·食货志二》。

  [41] 参考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42] 《感士不遇赋》,《陶渊明全集》第29页。《庄子·知北游》。

  [43] 《庄子·知北游》。

  [44] 《庄子·大宗师》。

  [45] 《庄子·德充符》。

  [46] (清)熊伯龙:《无何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39页。

  [47] 罗素:《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5页。

  [48] 胡孚琛、吕锡琛:《道学通论——道家、道教、仙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54、257页。

  [49] 胡孚琛、吕锡琛:《道学通论——道家、道教、仙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54、257页。

  [50] 许地山:《中国道教史》第六章《神仙底信仰与追求》,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

  [51] 鲁迅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棠》。

  6.参生死,为修道差点送了命

  贞元六年(790)的秋天,在家人因贫病故世之后,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寒山选择了道教,以求长生。遁入山林,潜心修道,自然是此刻寒山的唯一选择了。翠屏山对着桐柏宫、琼台双阙,这一带俨然是修仙的好去处,再加上桐柏宫原本就是道教圣地。可是,对于寒山来说,却并非如此。翠屏山,这里寄托了寒山太多的情感和牵挂,每一寸土地上都留着他和妻子、儿子的温馨的过去,回忆充塞着这里的每一个角落,这对于寒山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压力。寒山无法面对,也无力承受。内心不能平静,自然也就不能达到修仙的效果,寒山只有选择离开,再觅修真之所。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