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本雅明思想肖像_刘北成【完结】(56)

  本雅明指出,原则上,一种艺术作品总是可以复制的。但即便是最完美的复制品,也会丧失原作的那种“灵韵”。在现代以前,大多数艺术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然而,机械复制时代的来临,使艺术传统大崩溃,“灵韵”在当代社会衰微。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使得艺术愈益摆脱其崇拜基础。艺术作品的展示价值愈益压倒崇拜价值。这种变化不仅是技术变革的结果,也是由于艺术欣赏参与者的性质和数量的变化造成的。本雅明分析了“灵韵”艺术衰落和后“灵韵”艺术兴起的社会基础:群众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增大。由于日益强烈的“万物平等意识”,当代群众渴望物体在人性上和空间上更贴近自己,因此热烈地接受复制品以克服其独一无二性。这就促进了用复制技术从独一无二的对象中来榨取这种“平等感”。

  本雅明进一步分析了在机械复制时代大众对艺术的态度:如果说大众对毕加索的绘画持反对态度,那么他们对卓别林的电影则报以进步的反应。其原因在于,绘画更适合个人或少数人来欣赏,它需要专注和沉思。新颖的东西总是会引起反感和批评。大众寻求的是娱乐和开心。喜闻乐见的东西会受到无批判的欣赏。电影使人来不及思考,连续不断、突然变化的画面时时打断观众的联想。如果说一个人在艺术作品前的专注是被艺术作品吞没,那么开心的大众则是把艺术作品吞没。

  尽管本雅明本人对“灵韵”艺术有一种怀恋情愫,但是他不以线性的“进步”或“倒退”观念为衡量标准,而是基于他的革命辩证法,对后“灵韵”艺术(机械复制艺术)也抱着积极的态度。他以电影为例,认为电影开辟了新视野。电影不仅扩大了人的认识领域,而且扩大了人的行动领域。由旅馆、城市街道、办公室、居室、火车站、工厂组成的现代化物质世界把我们无望地封闭起来。电影用十分之一秒的炸药把这一“监狱世界”炸得粉碎。特写、慢镜头等扩大了人们的活动空间。在电影中,艺术脱离了过去唯一追求的“美的升华”领域。

  在本雅明看来,机械复制技术必然引起艺术功能的变化:“机械复制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把艺术作品从它对仪式的寄生性依附中解放出来。……一旦真确性这一标准在艺术生产领域中被废止不用,艺术的全部功能就颠倒过来了。它就不再建立在仪式的基础之上,而开始建立在另一种实践——政治——的基础上了。”机械复制艺术可以并应该成为社会改造的特殊工具。例如,电影是集体活动的产物,而且电影能够造成集体性的接受。问题在于,只有革命意识才能认识和发挥机械复制艺术的革命功能。资本主义国家的电影制造虚幻的场面。更危险的是,法西斯主义在利用这种艺术,把美学引进政治,把政治美学化,即把现存财产结构加以美学化。本雅明指出,这是把毁灭当做最大的美学享受。而共产主义则应该针锋相对地把艺术政治化,即用现代艺术手段来消解法西斯主义和资本主义文化。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文最初是由法国学者克罗索夫斯基翻译成法文后在《社会研究杂志》1936年第1期上发表的。本雅明听到了不少赞扬之词。但是由于霍克海默坚持该杂志保持学术性,避免卷入报纸的政治讨论,文章的前言被删去,因此原有的政治尖锐性被削弱了。本雅明的“灵韵”概念也不能为当时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所接受。他曾试图在莫斯科的德文杂志《言语》上发表这篇论文,但没有任何结果。他请流亡的德国作家讨论这篇论文,但遭到其中的德共党员抵制。甚至布莱希特也不能理解他的观点。布莱希特读了这篇论文后在工作日记中写道:“尽管采取了一种反神秘主义的姿态,但一切都是神秘主义的。他竟然使唯物主义的历史理论采取了这样一种形式。这太可怕了。”(26)

  《讲故事的人》是1936年本雅明发表的一篇评论19世纪俄国作家列斯科夫的论文。(27)按本雅明自己的说法,这是由于生活所迫而为《东方和西方》杂志写的约稿。早在流亡之前,本雅明和布莱希特就与听命于莫斯科的德国共产党控制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联合会”有着尖锐的思想分歧。流亡之后,本雅明和布莱希特失去了现实的活动基础,在精神上倍觉痛苦。他们既在原则上支持苏联所体现的共产主义事业,但在文艺思想上又不能苟同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观点。因此,尽管本雅明曾在《作为生产者的作者》中肯定苏联报刊上的工人来信和报告文学,但他通常避免对苏联文学发表评论。在这种情况下,他只得选择了一个19世纪没有名气的作家作为评论对象。不过,他利用这一机会阐释了自己思考许久的文体理论。(28)这一文体理论是他的艺术生产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讲故事的人》,本雅明提出,故事、小说和信息是史诗(epic)的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的兴衰与不同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在本雅明看来,讲故事是一种工匠式交流方式。具体地说,它是与前工业社会农民、商人和工匠的生活相联系的。远游的商人(包括水手)和定居的农民都有可向对方讲述的故事。工匠通常是在流动一段时间后定居下来。工匠的作坊和居室成为远方的故事和本地的故事二者的汇聚点。讲故事本身也具有手工业艺术的性质。讲故事是一代代地口传下去。讲故事是一种“手艺”,取材于经验,并通过口传心授,使之成为听故事的人的经验。故事本身进入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的生活,讲故事是一种重复故事的艺术。但每一个讲故事的人(包括转述听来的故事的人)总是把自己的经验也补充进去,在故事上留下自己的印记。因此,故事不是个人的创造,而是融汇了集体的经验。讲故事带有很强的实用目的。讲故事的人总是要给听众提供实际的建议,尤其是道德教训。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