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帝国三百年:真宗赵恒_金纲【完结】(52)

  周莹麾下有一仆从借势与一位虎翼小校争气斗胜。这事在军旅中属于“扰乱军政”,统帅周莹负有控御不力的责任。大宋有互相监督、按程序弹劾的制度性规定,于是,此事被人放大,成为一个案件报到朝廷。

  真宗了解详情后,下诏告知枢密院与御史台部门,不必继续追究,只将这个仆从调离,到其他军中服役。

  真宗自有大事化小之手段。

  河北前线按照真宗谕旨,讨论后提出了御敌方案。基本意见是:如果契丹君主率大军来袭,河北宋师就在保州(今属河北保定)以北的徐水、曹水之间列寨,以防御为主,在防御中寻机歼敌;如果契丹君主不来,只派统军来袭,就令保州、徐水、曹水三路兵呈“掎角之势”,主动邀击。与此同时,河北边境当根据敌来形势,伺机派选“骁将锐旅”从东路入攻北境,在契丹本土实施打击。

  现在来看宋师的这个战略安排,并无出奇之处。战略奇谋,不是战前就可以随意规划的。实战往往平易。

  但这个夏季传来了两个好消息。

  西夏李继迁终于没有攻克麟州,在宋师打击下,损失一万多人,逃遁了。

  契丹属地大林砦(地点不详)的守卫司令王昭敏率部下投降了大宋。

  真宗很高兴,再一次召集辅臣到“地图室”,拿出《河北东路图》来讨论前线形势。

  宋代,“路”是略相当于省一级的行政单位称。太宗时,全国分为十五路,在此基础上,后代又有析分,神宗时为二十三路。南宋丢了北部大半,保住了这二十三路的十五路,又将浙江分为东西两路,总十六路。路越分越多,辖区也就越来越小。

  为何有“路”?“路”为何不断析分?原来也与抑制藩镇有关。

  “路”在唐代称“道”,也是朝廷下设的监察区域,所谓“藩镇”,就是诸“道”的节度使“监察”之下行政单位。但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垄断了地方的行政、军事、钱粮、司法大权,渐成“独立王国”,甚至出现世袭。史上之“藩镇割据”,直接的源头就是这类“省部级”官员权力太过集中——既是“省长”又是“省军区司令”“省财政厅厅长”“省法院院长”“省公安厅厅长”“省检察院检察长”,还是“省监察厅厅长”,等等。“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这一政治哲学名言,在藩镇割据史上得到丝毫不爽的印证。

  大宋决计杜绝这种腐败。于是,宋太祖后,开始限制并分化节度使权力。宋太宗后,改称“道”为“路”,节度使权力被继续分解,并由中央派出,除了西北少数地方之外,一概不允许世袭。而路一级单位又渐渐分化为不同职能权力的四个职官执掌,史称“帅、漕、宪、仓”。安抚使,掌军事与民政,简称“帅司”;转运使,掌财赋与运输,简称“漕司”;提点刑狱,掌地方司法与刑狱,简称“宪司”;提举常平,掌地方钱谷与水利等,简称“仓司”。

  就分权和集权之矛盾而言,这种设计可谓达到最佳平衡。

  大宋“路制”有三个巧妙之处。

  第一,“帅、漕、宪、仓”四司,同时负有监察地方之责,故有时又统称“监司”。各监司之监察权极重,几乎握有地方之生杀大权,但谁也不敢滥用监司职权。四司的第一长官,几乎相当于中国共产党省级单位的“党委书记”,但由于四司分权,譬如,诸司之“使”也即主要长官,有“经略使”与“转运使”之不同,这样,诸司就带有了监察方向不必言明的竞争性。因此,四司之间,也存在着互相监察的功能。

  第二,诸路各司,往往与诸路辖境并不重叠吻合。如“帅司”负责统管区域有时会小于“路”一级单位,而“宪司”负责统管区域有时会大于“路”一级单位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朝廷派出的诸司长官,仅仅带有临时性质,随时可以收回;任命之际,也可以临时划定权力范围,这个权力范围并不作为国家行政单位长期存在。这样,诸司们就不大可能将“生地”做成“熟地”,诸路演绎为“地方独立王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第三,虽然全国划分为十几路、二十几路,但地方之具体治理,仍实现州、县二级制。这个意思是说:路一级,只是相当于省级单位,但不是省级单位。四司,也仅仅是临时派出的“省部级”官员,州、县级的地方官员仍然直接对朝廷负责而不是对四司负责,有事时,知州、知县仍有权力直接与朝廷对话。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传统中国文官治理天下,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巧妙平衡。大宋三百年,无藩镇之祸,与这种设计关联极大。

  真宗拿出《河北东路图》来讨论,是因为这一“路”太过重要。

  河北,史上就存在着东西两路,宋仁宗时将其合并为一路,神宗时,再次划分为东西两路(有人认为神宗时始将河北划为两路,不确)。河北东路,包括了今天河北省的拒马河与天津的海河以南、滹沱河以西大半个河北省,向南,包括了河南濮阳和山东北部地区,东部到渤海。从东到西,从今天的天津塘沽区、河西区,到河北的霸县、雄县、容城、徐水、满城,迤逦近五百里,是为大宋紧邻契丹之边界重镇。这一区域,地势平坦,为华北最大面积之冲积平原,利于骑兵驰突,故契丹入侵,往往选择此“路”,甚至一直驰突到平原的南端,进入山东、河南之北部区域。“澶渊之盟”,契丹的铁骑就一直驰突到河北东路的最南端,濮阳。历史上,太宗、真宗两朝,与契丹的主要战事,也多在此“路”发生。故大宋在河北东路投入了最为重要的地缘防御力量。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