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学的境界_高华【完结】(11)

  私:德国和意大利通过国内民族主义高涨达到国力的迅速增强,这个现象是不是对国人当时的思潮有影响?

  高:蒋介石集团内部的少壮派,确实试图从德国、意大利、苏联复兴过程中获取一种力量,蒋自己也曾对德国、苏联经验表示欣赏。南京当时有个中统主办的《前途》杂志,就是主张向德、苏学习的。德、苏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在官方,对当时的新闻界也有较大的影响,在国民党内部,许多人很重视德国工业化、军事现代化的经验。德国还为国民党训练了不少精锐军队,以后多数战死在1937年的淞沪战场。苏联的影响与中国30年代民族主义的关系更复杂一些,当时蔚然成风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潮还不是民族主义,而是对中国当下现实的批判和对“苏俄新世界”的憧憬,左翼高扬起民族主义的旗帜是在《八一宣言》传到中国之后。

  毛泽东占据了道德、思想制高点

  私:王明是个什么样的人?除了他在留苏人员中有一定地位外,为什么他在整风时期被毛泽东选为重点打击对象?

  高:第一,他是留苏派的领袖,所谓“擒贼先擒王”;第二,他是留苏派中有理论、能出书的人。留苏派一般被认为都有理论,其实非也。留苏派中有很多人可能会翻译、会写文章,但写不出著作。第三,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整风前夕,其他留苏派领袖都已纷纷缴械投降,而王明却认为正在形成的风暴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有点道理,因为王明在莫斯科时,确实对国内的事,比如博古在江西的一些措施,提出过批评,所以他觉得事不关己。起初毛是把博古提到前面批判的,没有提王明。但到1941年的9、10月份,王明突然跳出来直接批评毛泽东在抗战中的政策,不是谈历史问题,而是当下问题。

  当时是季米特洛夫来了封电报,质问毛泽东:“你们准备怎么对付日本人?”毛泽东拿这封电报给大家看,意思是讨论一下。王明就开始提出意见,他说我们是不是对蒋介石的态度太左了一点。这就是公开地质疑、批评毛的新权威。到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以后,毛就很少碰到这种情况,基本上他就是党内第一号人物了。

  私:当时延安一批有五四运动、苏联精神背景的人,为什么会在那个过程中集体噤声呢?

  高:我认为毛泽东占据了几个制高点。毛在理论上提出了几个最重要的概念,这些概念解决了一些最重要的问题。比如他说新民主主义文化应该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三个方面。“民族的”是指整个中国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科学的”可以理解为对西方的、五四精神的概念接受;“大众的”可以通向民粹的、平民主义的概念。三个方面,一网打尽。比如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当他听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人,要讲中国文化、中国气派,那大概会为之心动的。

  “大众的”,大众主义是30年代很流行的口号,那时还有过大众文化的讨论。这能满足很多具有五四精神的、特别是中下层的左翼知识分子的思想追求,他们大多生活困窘,和丁玲那些人不同。在上海以前的弄堂里,就特别容易滋生愤怒的小左翼知识分子。除了思想上占领五四以后中国最重要的命题—爱国主义、科学精神、平民主义(民粹主义)这三个道德制高点外,毛泽东还是个组织、宣传的大家。共产党就是靠宣传、组织,把奔赴延安的年轻人变成一股重要的力量。所谓“组织”涉及方方面面,既有一般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党组织,也有各种党领导的群众组织,还有其他特殊组织。

  例如:“批评和自我批评”,当然这也是从苏联来的,以后中共党人给它加了许多新内容,虽然我们今天的年轻一代对这个词语可能已经失去感觉了,但在20—40年代,那是前所未有的新鲜事物。中国人过去都是一团和气,从没讲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这种全新的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对青年很有吸引力,这就是为什么金岳霖老先生入党后,只要一段时间没过“组织生活”就不太开心。“组织”这个东西特别重要,它把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全部集中到一个网络里,把他们安排在各个环节,给他们归属感。

  私:占据制高点是不是仅凭喊口号就能做到?

  高:中共喜欢喊口号,国民党也喜欢喊口号,这是20世纪的新现象,既要反帝反军阀,唤起民众,那不就得动员群众吗?当然,这也是从苏联学来的。苏共中央原就有宣传部,以后还叠床架屋地再设了一个“宣传鼓动部”。清王朝搞预备立宪,做了许多实事,也没见清廷发布“口号大全”供全国臣民诵读。国民党在抗战初有一个简单有力的口号,叫做“抗战建国”,这个口号当时非常深入人心,差不多老妪皆知,但国民党在“建国”方面做得太少,还是给共产党抢了风头。毛在70年代和美国人说过,中国人喊口号,有时是放空炮,但在抗战时期,除了少数面对国统区和外国人的统战类或国际统战类的口号外,中共在根据地还是把喊口号和做实事结合起来的。其实,中共是中国20世纪前半叶最能埋头苦干的政党,脚踏实地,别人做不到的,他们做到了。还记得我在若干年前到山西、陕北去,车行经过黄土高原,俯看脚下的万丈沟壑,遥想当年共产党在这里带了一些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发动群众,建立什么一分区二分区地委、各个县委,一直深入到村子里,把有献身精神的年轻人派到基层做工作。其中意识形态起了很大的作用,一个是民族主义,一个是平民主义,再一个就是知识分子必须接受长期思想改造,三管齐下,一下子就把那些青年镇住了,继而使他们心悦诚服,中间穿插开展整风审干运动,让他们“脱胎换骨”,等于是给那些青年打了一针长效药,从此,“东方红、太阳升”,领袖英明、群众伟大、个人渺小等等那些概念就完全内化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