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国的软肋:大汉王朝四百年_[日]陈舜臣【完结】(88)

  吴王过去不恭顺之事根本不必刻意去挑剔,眼下随意列举就不知凡几。

  铸造铜钱、制盐、庇护亡命者……

  这些都可以堂而皇之地作为借口。铸钱和制盐都是国家专营事业,根本不容地方之王涉足其间。由于这是不必缴纳税金的国家,各地无业游民甚至遭官方追缉的人,常跑到这个地方来。

  楚王刘戊在服丧期间玩女人,被削减了领地一部分的东海郡。

  胶西王刘卬则因出售爵位,被没收六县。

  吴王不恭顺的罪行,比起楚王或胶西王不知要严重多少倍,或许不是没收部分领地就可了事,搞不好会被没收全土,甚至王之一族悉数被杀——为避免有人怀恨复仇而杀尽族人,在当时可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在被干掉之前,先干掉他们!吴王刘濞遂有了这个想法。

  汉立国以来,虽曾有过吕氏为王的现象,但这些人后来都被诛杀,非皇族的诸侯王只剩长沙王吴氏一家。这个吴氏也在文帝死后不久,于领主吴著死后,因其无后嗣而被收回封土。因此,目前各地之王都是皇族。

  刘濞遂与各地诸侯王密谋造反。他最为倚重的是血气方刚的胶西王刘卬。刘卬因卖爵行为失去六县,但卖爵行为是每个诸侯都有的事情,唯独他一人受罚,胶西王对这一点甚为不服。

  各封王中有一些人仍不免犹豫观望,但吴王的檄文对他们而言确实有极大的说服力:虽然现在尚无大碍,但总有一天你们会被剥得精光的!

  胶西王对被削减六县之事原想忍耐了事。但连卖爵行为都被削减六县,倘若再有更大是非,结果将不是只被削县而已,恐怕连郡都有被削的可能。这样,自己到头来岂不一无所有吗!

  ——据说,御史大夫晁错发过豪语,将不容许任何王存在于这个国家!

  当时正流传着这样的传闻。

  这好像不仅仅是传闻。景帝即位以来,晁错领导下的中央政策,似乎一直在努力推动这件事情。

  接到因铸钱、制盐等罪而酌予削减会稽、豫章二郡诏书时,吴王决定奋然起兵。

  他揭橥的大义名分是:讨君侧奸臣晁错!

  呼应吴王举兵的诸王共有胶西、胶东、菑川、济南、楚、赵等六国,包括吴在内共有七国。

  这就是所谓的“吴楚七国之乱”。

  吴王刘濞对领地全境发下命令:“虽然已是六十二岁高龄的人,但我要以将军身份亲自出征。我年仅十四岁的幺子也要从军。因此,全境凡是十四岁以上、六十二岁以下的男子必须全部出阵!”

  动员的军力高达二十几万。

  吴越七国外,檄文更远布到被视为未开发地域的闽越、东越等地,这是浙江南部以至于福建、广东的地方政权。

  这样的动乱自是非同小可。

  皇都长安为之错愕。太尉周亚夫立即率领三十六将军团前往讨伐。

  大将军窦婴是景帝之母窦太后的堂兄之子。他在临出征前,推荐了过去被派遣至吴国的袁盎。

  袁盎是与御史大夫晁错水火不容的人。任何场面只要有晁错在场,袁盎就离开。相反,有袁盎在的场面,晁错也绝不参加。

  晁错过去以御史大夫身份,用“贪污”为由弹劾过袁盎,说袁盎受到吴王贿赂。袁盎因而被贬为庶民。

  这样的袁盎将再度登场了。

  第四十三章 爱憎之火

  “镇压此乱,可有良策?”景帝垂问袁盎。“良策是有,但在臣禀告之前,请皇上叫在座的人回避。”袁盎答道。

  “好,你们全都回避吧!”景帝下了命令。

  除晁错以外的廷臣全都退下。请皇上命令旁人回避是晁错的老套。习惯做如此要求以便与皇帝单独相对的他,绝没有想到袁盎这个要求实际上包括自己在内。他认为自己不必离开皇上身边是天经地义之事。

  “你可以禀告了。”景帝道。

  而袁盎却盯着晁错的脸说:“臣所请求的事尚未做到。”

  “你所请求的事……”

  “臣请求所有的人回避。”

  “众臣不是全都退下了吗?”

  “还有晁错在场。”

  “喔,对……错,你也下去吧!”

  听到此话时,晁错只有怏然离开皇帝身边。他向来给予其余廷臣的正是这份屈辱感。

  “好,现在大家都出去了,把你的良策说出来吧!”景帝道。

  “是的。以吴王为盟主的造反,全因晁错削减诸藩封地而起,因此,第一个非采取不可的措置是将晁错处斩。”

  “处斩晁错,造反就能平息吗?”

  “这一点,臣不敢保证。但处斩晁错之举,无异于朝廷承认削减诸藩乃错误决策,如此,造反将失去理由。而没有理由的造反,绝无成功之理。”

  “说得也是。”景帝思考片刻后,下了决心似的道,“近日内派人到晁错住处,叫他到廷尉办公室报到吧!”

  “不,这样不行!必须叫他进宫,然后命其座车开往东市,将他在该地处斩才行!”

  “一定得将他处斩不可吗?”

  “是的!”袁盎回答。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