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媒介与权势:谁掌管美国_[美]大卫·哈伯斯塔姆【完结】(14)

  他是操持这一新职业的理想人选。所有的个人品质都在辅佐他成功。他是感觉主义者同时又是欢乐主义论者。他严于律己又长于组织。在从容不迫享受即将崛起的帝国给他带来的欢乐的同时又认真严肃地处理每桩业务。他一直保持着生产雪茄时的那种一丝不苟的作风,居安思危从不掉以轻心。他秀出班行,比任何人更能全面了解广播事业,他比商人更多地看到这个行业的娱乐性,又比享乐主义者更多地看到这一行业的商业性。他总是走在众人之前。

  比尔佩利阅读业务报告比谁都仔细,具有一眼看到实际获利的天性。他在业务会议上的做法也同此无异。他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各种提议的症结所在。有个同事这样评论道,他会从发言者的口气中探出其信心有多大。如果声音显得信心百倍,他就闭眼打瞌睡,如果支吾犹豫,他就像鳄鱼一样大睁双眼。不过,他的成功绝非仅有不同凡响的商业意识。普天之下精明强干,心肠狠毒的会计师不可胜数。佩利的成功主要靠其他原因。他慧眼识干才,能触摸和感觉能人所在。这是一种直觉,一种体验,既无法加以研究,又不可能记录。1931年,即他接手联播网后的第三个年头,他在一艘船上听到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歌星的早期唱片。他立刻本能地发觉这位歌星在将来会风靡一时。于是,他马上电告他的下属,同这位名叫宾克罗斯比(Bing Crosby)的歌星签订合同。大约三十年后,他带着他的一个新闻经理布莱尔克拉克(Blair Clark)去参加《卡梅洛特》(Camelot)上演的第一夜。克拉克为佩利的舞台意识折服。他觉得佩利比戏院的任何一个人都早一个节拍。他为对话发出会心的笑声,紧跟着音乐的节奏。克拉克先以为董事长为这拙剧花了钱,一定先看过演出。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大错特错。比尔佩利的娱乐感确实比剧场中任何一位观众都强。在耳听的同时,他已开始欣赏它、考虑它,预感到它的成功。敏锐的耳朵是佩利的一大优点,这是神授的礼物。

  他的时尚观也是非常纯正的。假如他限制“阳春白雪”在联播网中的播出量,绝非是看不到这些节目的重要作用,而是基于对电讯的传输信息量的程度以及极限值的精确计算。合理分配时髦节目的播出量,使其刚好维持联播网特地建立的高雅名声,又不影响收入,实在是一门绝技。有时联播网要重名誉而不是金钱,他就拿高质量的节目,显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较之其他联播网的大不同,它要好得多,雅得多。抛开他在一生中向美国公众所播的节目不论,佩利的美感是天然超常的。他在缺乏专门训练的情况下,仍能登大雅之堂,一眼挑出最优秀的美术作品和最值钱的古董。更了不起的是,他不光懂得美和时尚,而且理解它们的价值,并看出其价值的极限。他认为每件东西都有其价格标签。20世纪40年代他在巴黎度过一周,带着驻巴黎的通讯员戴维舍恩布伦(David Schoenbrun)作为向导寻觅文物。此行结束后,他把舍恩布伦请到一边,感谢他为他安排了一次绝妙的旅行。在此之前,佩利是只同上流人物打交道,进出于高级酒家的。“戴维,”他说,“这是一次完美的旅行,您是一位完美的主人。为此,我要送您一笔值钱的小费。”舍恩布伦不由双耳竖立,因为他知道佩利只同美国最有钱和最精灵的富商们结伴而行的。“别买马蒂斯(Henri Matisse)和毕加索(Pablo Picasso)的画,戴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董事长对其驻巴黎的记者告诫道,“它们的要价太高了,买伦勃朗(Rembrandt)的作品,伦勃朗的作品最划算。它们现在已是热门货,而且今后肯定也是了不起的东西。记住吧!记住是比尔佩利告诉您这样做的。”舍恩布伦当然无法利用这一信息。但他在几年后便觉气恼,因为他后来发现,佩利跟往常一样再次正确,伦勃朗作品的价钱大大超过了毕加索与马蒂斯的作品。

  ------------

  “年轻人,我买人家的建议”

  ------------

  “年轻人,我买人家的建议”

  尤其在早期,比尔佩利是一位技术娴熟的推销商。他对自己所欲心中有数,也清楚自己推销的是什么,而且他总是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考虑问题。他成竹在胸,确信电台能帮助他所向披靡。他能看到他们的产品将在自己开拓的新市场上大量行销——阿司匹林为人抢购;轮胎装上车子;香烟叼在口上。那时,全国广播公司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然而小小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杰出的推销商比尔佩利的带领下不甘示弱,奋起直追。比尔佩利年轻有为,魅力无穷,热情不倦,事必躬亲。他在工作中获得无穷的乐趣。这是它成功的保证。全国广播公司的戴维萨尔诺夫(David Sarnoff)是由工程师改行的商人。他对推销颇不以为然,认为此举有损脸面。比尔佩利乐此不疲,他视公司为自身,孜孜不倦地宣传自己的梦想。还在公司势单力薄的时候,他就毫不畏惧地一手承办了乔治华盛顿希尔公司(George Washington Hill)的广告业务。希尔是美国烟草公司的首脑人物,是最重要的电台广播广告客户,先前完全依赖于全国广播公司。

  美国的商业化革命导致了全国性大型市场的出现,产生了进入这些市场的强力手段。乔治华盛顿希尔则是这一时代与比尔佩利不分高低的重要人物。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最低潮,美国烟草的销售激增,主要原因在于希尔是广告术的革命者。他开了强力的、大宗买卖的风气之先河。在这种情况下,销售运动至少,甚至比产品本身还重要。当许多人还看不到广告的作用之前,他每年就要拿出六百万美元制作广告。他本能地坚信:在一切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产品的销售取决于宣传,而不是产品本身质量。如果你不断地大声嚷嚷,“幸运”香烟就会变得更香,顾客也会深信不疑,哪怕香烟并无什么不同。他喜欢短小精悍的广告。为此,别出心裁地搞了一次蒙眼试验。他说,让一个普通人蒙着眼试抽“幸运”,都会品出“幸运”与其他牌号香烟的区别。他大声地这样宣扬,果然蒙蔽了不少人。他还贴出另一类的标语:“幸运”不害咽喉!“幸运”是上等香烟!“幸运”已进入战争!他最先将“幸运”香烟兜售给妇女,从而突破了一个古老的禁区。“要‘幸运’,不要糖。”他的广告这样说,妇女们便真的照此办理。这位个头矮小、精力旺盛的竞争者,在角逐中从不心慈手软,因而往往大获全胜。他在征收边际税的年代,仍然每年获利百万美元之巨。他常在办公室接待来客,头戴一顶大牛仔帽,使来客们注意他们是在他的地盘而非自家的领地与他交谈。由于他的生意极大地依赖大众口味,这就十分自然地要利用电台打广告,结果成为比尔佩利的最大主顾。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