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_多人【完结】(162)

  当时,古德伊尔已被他所有的熟人认为是个半疯,不相信他会有什么大 的成就,所以,他的橡胶硫化法虽然是个重大发明,一时仍没受到重视。他 在十分贫困的境地中,又一次由于借债不还而被关进监狱。几个月后他从狱 中出来,才发现他的发明已大受欢迎。1845年,他的发明获得了美国的专利。

  自行车的发明

  (1839年)

  人类使用车轮的历史大约有5000年之久了,但是在1690年以前,没有 任何人把两个轮子连接起来乘坐。一个叫德·西弗拉克的法国人,曾做过一 辆被称之为“塞莱里弗勒”的两轮车,使用方法是:两腿分开坐在车上,两 脚蹬地使之滚动向前。

  1839年,麦克米伦发明了一种机械自行车。自行车的后轮通过连接到踏 板上的曲柄驱动。有了自行车,人们获得了比步行快得多的速度。

  1861年,一个叫布鲁内尔的法国人,把他的自行车带到马车匠人米肖那 儿去修理,米肖的儿子欧内斯特看到那辆车后,提出:如果在前轮装上一个 曲柄,并能够踏着转动的话,一定能使这种脚踏车得到改进。

  还有一种叫“维洛西皮德”的脚踏车,踏板转一圈,轮子就转一周,这 种车前轮很大,被人们称为“高自行车”。它跑得快,就是不稳当。如果想 刹车,特别是下坡时刹车,骑车的人就可能被甩到把手前面,骑一天的车就 得摔几次。但是人们并没有被吓住。1884年,勇敢的马斯·史蒂文斯骑着、 推着、有时甚至是扛着一辆叫“平凡者”的高自行车穿越了美国。

  把自行车的前轮变小,从而使骑车更安全的尝试不断进行着,但限于当 时的工艺水平,这些尝试都失败了。

  1885年,英国人斯塔利发明了链条传动的自行车。这种自行车用链条把 踏板的运动传达给轮,并把前后轮的大小一致起来。为了加快行走速度,他 还把脚踏板上的齿轮设计得大于后轮,以便后轮的转速大于脚踏的速度。这 种自行车的一个主要优点,是把车座、踏板、把手以及前后轮的旋转轴这五 个点,互相之间都构成三角形结构,这种结构完全符合结构力学原理。

  经过斯塔利的改进,自行车变得安全可靠,而且效率大大提高了。于是, 自行车在欧洲很快地普及开来。

  1888年,苏格兰人邓洛普又发明了内充空气的车胎。在此之前,自行车 用的都是木轮或实心胶轮,这种轮子很重。邓洛普一心想加以改进,但又苦 于想不出好办法。有一天,他在公园用橡胶水管浇花时受到启发,发明了带 充气内胎的车轮,从而使自行车的性能得到飞跃性地提高,开创了一个自行 车大普及的时代。

  邮票的诞生

  (1840年)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写信、邮寄物品都离不开邮票。因此,对邮票人们 都是很熟悉的。特别是许多集邮爱好者,对邮票的历史都很清楚。

  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是英国在 1840年发行的一便士的黑色邮票和两便士 的蓝色邮票。它的发明,并不是凭借灵感,而是邮政服务系统长期发展的必 然结果。

  在古希腊和罗马帝国之后的欧洲,最先建立国家邮政服务系统的主要国 家是路易六世统治的法国,因为法国在1464年就颁布了邮政法。英国的查理 一世于1635年建立了一个由皇家垄断的邮政系统。在第一任邮政局长威瑟林 斯的领导下,英国邮政实行了日夜服务,只要6天就能把一封信从伦敦送到 爱丁堡,并把回信从爱丁堡送到伦敦。威瑟林斯还制定了一个正规的邮费表, 只有一张纸那么大。根据这个表,每80英里路程收两便士邮费。

  18世纪末叶,在皮特的管理下,英国改进了公路,引进了最早的邮政马 车,从而提高了邮政服务的速度和效率,但是邮费也不断增长,这引起人们 的极大不满。

  1836年,罗兰·希尔提出取消基于距离和若干邮费表的系统,而代之以 基于重量的一致的收费标准,通过用胶水把“标签”粘在每一封信上的办法 预先收费。这一建议在1840年5月6日付诸实施,英国政府这时发行了两种 最早的“标签”——邮票。这一改进取得了成功,在1840年投递的信件比前 一年多了一倍。

  在最初的年代里,标准邮票有许多改进。1854年,阿切尔发明了邮票穿 孔机,这一发明使得投递信件人不再需要用剪刀来剪邮票。

  在邮票使用中,也出现了一些欺骗行为。比如有人把打在黑色邮票上的 邮戳弄掉,再重复使用。为了防止这个问题,人们又改进了邮票的制作技术。 除了改成红色之外,还用若干分离的印版印刷以防伪造,并在邮票的角上加 上检查字母以防止另一种常见的欺骗行为,如在两张用过的邮票上各剪下一 半来,把没有邮戳的两半拼成一张“新”邮票。

  1874年成立了万国邮政联盟,此后,希尔创造的邮政系统在全世界迅速 得到了推广。

  转炉炼钢技术的发明

  (1856年)

  提到炼钢技术,在相当古老的年代就已出现了。公元前15世纪,在亚美 尼亚有一种叫做“渗碳法”的炼钢技术。其方法是把熟铁反复加热锤打,使 碳素渗入熟铁表面。这种原始的炼钢办法一直被人们应用到18世纪。

  这种古老的炼钢技术,曾经制造出锋利惊人的名剑宝刀。但由于这种“千 锤百炼”的办法太费功夫,炼出来的钢铁数量有限,难以满足产业发展对大 量钢铁的需要。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