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战争的悲悯_[英]尼尔·弗格森【完结】(110)

  协约国的战略

  然而,对德国战略和外交的指摘面临着一些困难。一方面,我们完全可以说协约国的战略并没有比同盟国的战略高明到哪儿去。里德尔·哈特声称,英国完全可以在不卷入这种拖延许久、血腥惨痛的僵局的情况下打败德国,前提是更多的部队能够支援诸如达达尼尔海峡海战这样的战役。在《愚蠢的人》一书中,艾伦·克拉克认为,英国完全不必进行陆上作战,仅凭海上力量便可以断绝德国的物资供给,使其屈服。

  继官方历史学家埃德蒙兹之后,没有哪位历史学家能像约翰·特兰这样不遗余力地对上述观点进行反驳。大约40年中,特兰不断重申,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英国在战争中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他认为,除了派遣远征军之外,英国别无选择;除了发动索姆河以及帕森达勒战役之外,英国别无选择;因此,“在没有分析敌军实力……以及战争本身的技术含量的前提下,一味纠缠于英国军队的高伤亡数是无意义的”。卡里略·巴尼特是这一论断的支持者之一,尽管他同样认为战争的胜利并没有遏制长期以来英国经济和战略的颓势,而造成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与德国相同的错误(这倒很像一种奇怪的讽刺)。

  我们很难看出赢得西线战役究竟能够带来什么好处。起初,英国派出大批部队与土耳其进行持久战,而结果却奠定了德国在法国的胜利。英国在加利波利取得的胜利果实同样没有带来什么实质性变化。俄国可能是其战略的最主要受益人,这使得它又向占领君士坦丁堡的目标更近了一步。可以说,英国以自己的牺牲为代价,通过在海峡部署更多兵力来赢得支持俄国的权力,这并非是对英国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最合理使用。同时,如果没有足够的英国士兵为其提供支持,法国早就沦陷了。实际上我们甚至可以说,在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部署大量兵力对英国来说都是危险的策略:不仅在加利波利,还有美索不达米亚、萨罗尼加和巴勒斯坦。在通过和平协商的途径扩充帝国领土方面,在非欧陆战场中收获的胜利显然更有作用。但如果德国占领了佛兰德斯地区和法国的话,押在中东的赌注便会消失殆尽。

  纯粹的海军战略同样无法直接取得对德胜利。尽管德国的确输掉了海战,但英国的海上策略同样没有达到想象中的效果,即让德国在处于物资短缺之后乖乖就范。正如我们所见,对德封锁最大的受害人是那些对战争影响极小的社会群体。如果英国仅仅发动海战,那么它只能面对围绕欧洲的海浪发号施令;如果没有基奇纳的军队,德国的陆上作战便有可能成功。

  因此,协约国取得西线胜利是必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条件地肯定英国所采取的主要战略——消耗战。

  消耗战的观念根源可以追溯到1914年10月;当时,基奇纳对埃舍尔说,“在德国放弃努力之前,它就已经将其兵力耗尽了……”首先,基奇纳希望这是场鏖战,因此他组建新军,伺机等候法国将德军拖得元气大伤时再果断出击进行干预。在军事行动指挥查尔斯·考威尔爵士1915年1月的报告中,他指出德国人“在数月之内”便会陷入兵源供不应求的局面,这篇报告也甚为鼓舞人心。5个月后,考威尔的继任者陆军准将弗里德里克·莫里斯仍然信心满满地宣布,如果军队能够“支撑下去,6个月之后我们就能让德国消耗殆尽”。基奇纳认为,“到1917年年初”,“消耗战”就会将德国的兵力耗尽;虽然如此,他还是赞成让德国人“以惨重的伤亡试图撼动我们的防线,从而惹火烧身”。1915年7月,鲍尔弗和丘吉尔在谈话中指出,“要积极防御,对敌人造成最大限度的伤亡,一寸一寸地守住整个防线。”英国要“将敌人的数量减少到再也没有力量组织反抗的程度”(塞尔伯恩的预言);德国应当被“消耗殆尽”,直至再也“无心恋战”(罗伯逊和默里);德国的储备军应当被杀个片甲不留(罗伯逊)。将军们甚至开始设立目标,每个月至少造成20万德军的伤亡(1915年12月)。法国的想法也与英国类似。总参谋部于1915年5月总结道,“直到敌人的储备军无法弥补其伤亡的人数时”,英国才有可能取得“突破”。

  “积极防御”逐步发展成进攻。亨利·罗林森男爵在关于索姆河的计划草案中说,通过巧妙地抓住时机并静候德国进行反击,“在保证我们最小损失的基础上尽力杀掉更多的敌人”。“我们的主要攻击目标是拖垮德军和德国”,陆战队准将约翰于6月30日在日记中写道。实际上,黑格一直坚信事情会有所突破,但他更担心“疲劳战术”“会让我们的部队同样被拖垮,或许比敌人付出更多的伤亡代价”。黑格或许是对的,但他关于向德军发起大规模进攻的建议则更为冒险。我们都知道,在索姆河战役的第一天,英国军队伤亡人数为6万;直到获悉德国仅仅只有8000人死伤,这一数字的重要意义才不言而喻。在无法实现突破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希望诉诸消耗战来取得胜利,妄想着“德国正迎来末日,弹尽粮绝,为是否能够避免失败而苦恼”。现实却不容乐观,如果按照英国官方数据,德国的伤亡人数为68万人,这样一来索姆河战役便打成了平手(英国伤亡人数为419654,法国为204253)。如果按照德国真正的伤亡人数来看(45万人),那么拖延战术显然弄巧成拙。就连黑格也开始承认,如果一味地防守,那么德国人就会“将我们的军队消耗殆尽”。因此,1917年4月,法国的尼韦勒攻势应运而生,迫使德军撤退至兴登堡防线,但这次号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军规模最大的集团军群进攻战役最终因协同不力而以失败告终。到5月15日,法国伤亡人数为18.7万人,德国为16.3万。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