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战争的悲悯_[英]尼尔·弗格森【完结】(111)

  法国进攻的失败让黑格重新对消耗战产生了依赖,无论1917年4月~5月英国的主动进攻取得了多少战绩,也不值得在39天内付出伤亡15.9万人的代价。5月,罗伯逊和黑格仍旧对“损耗并拖垮敌人的反抗”表示了一致同意;但次月发生的梅西讷山脊战役仍然给英德两军造成了分别为2.5万人和2.3万人的伤亡。第三次伊普尔战役使用了相同的战术。黑格一直希望有所突破,但事到如今,就连罗伯逊都承认,他“坚定不移”地支持这种战略,只是“因为我找不到比它更好的办法,并且我的本能告诉我应当坚持这种战略”,而并不是因为他有“任何更能说服我们的事实和理由”。因此,劳合·乔治的判断是相当正确的:“黑格并不在乎他损失了多少士兵。他恣意地挥霍着这些年轻人的生命。”这位首相挖苦说,“当我拿到这些骇人的伤亡名单时,我常常在想,我们根本没必要夺取这些伟大的胜利。”他的话一针见血。1918年春天,当鲁登道夫下令发起进攻时,德军遭受了最严重的伤亡。米迦勒行动结束时,德国的伤亡人数为25万人,英国17.8万人,法国7.7万人;4月底,这3个数据分别变成了34.8万、24万和9.2万。在总伤亡人数方面,双方同样打成了“平手”,但协约国承担损失的能力更强一些,因为它们能够得到美国的帮助。直到1918年6月,英国的战争指挥者才承认,只有在“考虑成熟以及拥有充足弹药以保证士兵安全”的情况下,对敌人采取的“拖延战术”才是值得而有效的。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看,英国的将军们显然是失败的。如表10–1所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最为明显的矛盾之一是,尽管在经济方面严重落后,但同盟国却能够给敌人造成更严重的伤亡损失。根据战时对军事死亡人数的计算,为协约国及其盟国作战的士兵中,大约有540万人牺牲,他们大多数是被敌军杀害的。而同盟国相应的数据仅为400万。如此看来,同盟国在对敌军造成伤亡的能力方面具有35%的优势。战后不久公布的英国官方数据甚至将这一优势提升到50%,大量的当代教科书中也采用了这一数据。换言之,同盟国大规模屠杀的能力比协约国高出了1/3。伊莱亚斯·卡内蒂在谈到消耗战时说:“双方都希望拥有更多为自己战斗的士兵,同时希望对方损失更多的士兵。”如果按照这一标准,那么胜者无疑是同盟国。

  表10–1 第一次世界大战伤亡情况总览

  注:死亡人数中同时包括了战死和病死的士兵人数,因此数目庞大,特别是在周边发生战争的地区;葡萄牙的数据中不包括莫桑比克和安哥拉的数据;希腊的被俘人数包括失踪者人数,因此较高。

  资料来源:War Offce,Statistics of the Military Effort,pp.237,352~357;Terraine,Smoke and Fire,pp.44;J.Winter,Great War,p.75.

  在另一种有效打击敌人的手段——虏获敌兵方面,双方呈现出更大的差异。同盟国的士兵中有310~370万(至多)在战争期间被俘,相比较之下,协约国及其盟国的人数则为380~510万(至多)(本书第13章对此有详细的讨论)。同盟国所虏获的士兵数比协约国手中的同盟国士兵多出了25%~38%。只有在一个领域中,优势的天平才倾向于协约国及其盟国:数据表明,同盟国在行动中负伤的人数比协约国多130万人。然而这些数据是最不可靠的(例如,德国人并没有在他们的官方数据中包括只受轻伤的人,而英国则将其计入)。无论如何,致使对方受伤是实施打击的最无效的方式,因为如果伤势不至死亡,那么伤者中的大部分人——例如英军55.5%的伤员——都将重返战场。部分出于这种原因,准确计算总伤亡人数困难重重。更准确地说,他们还不得不考虑以下事实:杀死敌国士兵是最佳选择,捕获俘虏同样有效,甚至优于第一种情况(虽然不得不为俘虏提供食物和住处,这会消耗一部分资源,但这些人可以充当劳动力),而仅让敌人受伤则是三者中最糟糕的情况。表10–2总结了伤亡人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以及最佳推算数。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整体而言,同盟国拥有高出10%的优势。如果将伤者数忽略不计,这种优势最多可以达到惊人的44%。换言之,遭到同盟国施加的“永久性打击”的敌军人数达到1030万人,而其损失的相应人数则仅为710万。这是非常难得的。

  不得不承认,单纯从“净阵亡人数”的计算来判断军事效率未免显得粗糙浅显;迈克尔·霍华德曾言,“将军事成就降低到仅靠计算杀敌数字来体现,是一种反证法和非理性手段”。然而除此之外我们很难在别的方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各个国家的得失进行评价。如果试图按照获取领土的数量来断定进攻成功与否,那么只能证明显而易见、连中学生都明白的一点:1915~1917年间发生在西线的大部分战斗都是零和博弈。

  表10–2 总伤亡人数统计(阵亡、俘虏及伤员)

  资料来源:见表10–1。

  此外,正如查尔斯·迈尔所言,战争期间英国及其盟国所造成的德军死亡人数从未超过其18岁以上男性成年人的数量(见表10–3)。如果消耗战真是协约国取胜的关键,那么在1919年时,该策略就应当保持显著的成果,然而那时候却是德军1914年以来新征入伍者达到最高峰的时期。斯通认为,“实际上,人力资源是取之不竭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