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战争的悲悯_[英]尼尔·弗格森【完结】(157)

  7.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德国军队在西线为何无法战胜英法联军,却能够轻取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和俄国?

  8.正如战争诗人所说,为何在战事如此惨烈的境地下,人们还不肯罢休?

  9.是什么给战争画上句号?

  10.谁最终赢得了和平?

  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大家已经知晓。在此,我试着将另外9个问题的答案进行总结:

  1.无论是军国主义,还是帝国主义以及秘密外交政策,都不是点燃战火的原因。1914年的欧洲遍地都是反对军国主义的声音,其政治呼声越发强烈。商人们——包括克虏伯这样的“死亡贸易商”——对欧陆大战并不感兴趣。无论秘密与否,外交政策成功地解决列强之间的冲突:不管是在殖民地问题还是海军问题,英国和德国都因此而消除了分歧。英国与德国国家关系之间并没有达成一份正式协约的主要原因为,不像法国、俄国、日本或美国,德国并没有对大英帝国造成严重的威胁。

  2.1914年,德国冒险在欧洲发动战争并非出于傲慢,他们并未想过要称霸世界。相反,德国领导人的行为正是出于对自身弱势的担忧,这种动机最初建立在他们无力赢得海上及陆上军备竞赛的基础之上。战争前夕,英国和德国的战舰吨位之比为2.1∶1;战争中,俄国、法国、塞尔维亚和比利时的人力与德国和奥匈帝国相比则为2.5∶1。很明显,这种差距并非源自经济资源的短缺,而是政治,特别是财政的局限性;权力相对分散的联邦体制与民主国家议会相结合的政体使德国政府几乎不可能与其实行中央集权的邻国相抗衡。此外,在经历了国债增长达150%的15年之后,到1913年和1914年,德国借债的增长已经越发困难。因此,在1913年和1914年,德国只得花费国内总产值的3.5%用于国防事业,与此相比,法国为3.9%,俄国为4.6%。自相矛盾的是,如果德国实际上已经成为像法国和俄国那样的军国主义国家,那么它没有理由感到不安,进而在“它或多或少能够经受考验的时候”,将赌注押在先发制人地发动攻击上。

  3.英国人之所以决定出手干预,是基于早在1905年就由军方和外交家们制订的一个秘密计划。英法之间没有官方意义上的“大陆协定”,这一点在1907~1914年间也曾被包括格雷在内的多位大臣在议会上以及面对媒体采访时重申过。自由党政府也没有认识到要根据1839年的条约维护比利时的中立国地位,但如果德国没在1914年入侵比利时,情况将是完全相反的了。事态演变的关键在于,有一小部分将军、外交官和政客坚持认为,一旦欧洲大陆的战争爆发,英国必须派兵增援法国。这是基于将德国的侵略意图与拿破仑相提并论的一种误读。那些负责人应在另一方面受到谴责:英国国会下议院被误导,而同时他们也事实上没有针对所设想的战术做出任何军事上的部署。1914年8月2日他们不得不要做出决定了,而这一决定却完全不是他们想象中的:英国会出手干预。大部分人都是犹豫不决的,但最终他们还是出于怕自己被清理出去,并让保守党有机可乘的担忧,同意了格雷的观点。这是一场历史性的灾难——但对他自己的事业并无太大影响——劳合·乔治在关键时刻没有支持反战人士。即便战争最终会使英国付出包括损失大量军队在内的沉重代价,这在当时也比“袖手旁观”的做法更受到人们拥护。客观来说,如果英国不参战,德国并不会对大英帝国造成直接的威胁。削弱俄国在东欧的势力、建立中欧联盟、攫取更多的法属殖民地——这些才是英国当时真正的目的所在。

  4.英国人参战并非是出于对“丧权辱国的比利时”的关切与担忧,大战开始后数周,很多人参战的原因是由于战争带来的经济危机导致了失业率的上升。1914年的经济危机也确实是战争悲观主义产生的最好论据。对很多欧洲人来说,战争本身并非那么激动人心,反倒让人忧虑:启示录灾难论和爱国言论并存,通过这场战争,人们仿佛亲身体验到了《圣经》中所提到的世界末日时的善恶大决战的情境。

  5.这场战争也确实是一场媒体战。与其说是出于政府的控制,倒不如说各样的宣传工作是出于媒体、学术界、专业作家们和电影制片者的自发动员。起初,报纸在战时很受欢迎,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销量增长,但最终经济问题还是使大部分报纸的经营受挫。此外,对于那些在前线作战的人来说,报纸和一些其他宣传者对敌军的诽谤和对开战原因的神圣化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宣传工作对于前线的战事起到了反作用。只有在报道诸如比利时暴行或路西塔尼亚号沉没这类事实时,宣传工作才会激励人们的战斗意志。

  6.协约国与同盟国相比,拥有压倒性的经济优势。国家综合总收入高出60%,人口数高出4.5倍,且多拥有28%的劳动力。此外,战时英国的经济持续增长,而德国经济则有所萎缩。经济冲突无法弥补这种巨大的经济差距。而不知为何,德国没能妥善处理好本国的战时经济。把资源的差别算在内的话,这也是以英美为代表的国家战争低效的另一个方面。英国的人员使用尤为糟糕,很大一部分在工厂中充当重要角色的工人都被征募入伍,并在战场上被杀或受伤。与此同时,那些留在工厂或者新被聘用的人则收到了远高于生产绩效的工资。这一点在公会中也有更明显的体现,英法两国的公会在战时的成员数都有显著增加,而德国则减少了超过1/4。1914~1918年,英国由于工人罢工所引发的停工就达到约2700万工时,而德国仅有530万。再次,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收入不均和食物供应不足竟然没能影响德国人的战斗意志,更不要说诸如贫富矛盾、老弱病残孕生活保障等这些相比来说不足道的问题了。德国人从未丧失斗志,更没有发动起义。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