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战争的悲悯_[英]尼尔·弗格森【完结】(99)

  对德国经济动员的消极观点部分源于当时的悲观情绪。战前曾有人设想,德国军事当局就是国家效率的象征。1914年8月,阿尔贝特·巴林还能够“从总参谋部的严格控制和成就中获得分一杯羹的喜悦”。但政府其他部门的行为几乎立刻让他的美梦化为泡影。8月6日,巴林和马克斯·沃伯格被迫来到柏林,与内务部、财政部、外交部和德国银行的官员共同探讨粮食进口问题。此次行程因为会上出现的一片惶惑而显得混乱无序(行程期间,他们还曾多次被反间谍武装纠察队拦下搜查身份)。这种局面源于外交部提出的错误假设:德国会以某种方式利用美国的商船队。随着战事的推进,当巴林试图弥补协约国而对其公司商船造成的巨大损失时,他却更为悲观失望。再加上政府阻止他销售停泊在中立国家港湾的船只,他就更为深刻地感受到这种绝望。1918年2月,巴林谴责“将国家经济和国际贸易拖到练兵场的危险行为”,并且呼吁要“从柏林的计划经济中恢复经济自由”。

  当然,巴林的身份是汉堡自由贸易者。与之相反,德国电气工程公司的瓦尔特·拉特瑙却早就认同了这样一种观点:战争将使德国的经济从自由市场体系转变成一个基于社团组织和计划的类似于社会主义的体系。早在1914年8月14日,他在其回忆录中便提出成立战争原材料部门;此外,他还宣布抛弃个人主义以及“1914年8月以前,这个世界向之祈祷的上帝”。之后,在他的作品《即临之事》(Things to Come,1917)中,拉特瑙描绘了他对于德国“共同经济”的空想见解。然而当他于1915年在考纳斯会见兴登堡时,却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失望:

  兴登堡身材魁梧,略微发福,他的双手丰满而柔软,他的脸庞下半部与肖像中的如出一辙……但是他的鼻子却不甚牢固,眼睛也显得水肿呆滞……我们之间的谈话交心且友好,但却毫无收获。他的言谈生涩无趣。谈话最后,我告诉他自从路得和布吕歇尔时期以来,德国从未出现过一致的意见,他以其一贯的谦逊而友好的口吻回答,他不需要这样的激情,但却担心这样做会在这个国家中激起嫉妒和憎恶。我对他的观念吃惊不已,当我正想转移他的注意力时,他却又回到这个问题上来。

  正如许多其他商人那样,拉特瑙又将他的英雄崇拜转移到兴登堡的副将鲁登道夫身上来,但事实证明这种改变同样愚蠢而无果。1917年7月,拉特瑙试图以完全经济的观点说服鲁登道夫,德国需要一场国内政治改革,并要尽快进行和平协商。他控诉道,德国的“权力结构”已经变得“难以置信地混乱”:

  副总理毫无权限,因为他们受到宰相的限制;如果宰相没有得到军事总部的确认,也无法自由行事。军事总部中,鲁登道夫的权力又受兴登堡的制约。而只有当德皇拍着兴登堡的肩膀首肯后,他才能行使权力。德皇本人又认为他应当按照宪法规定来决策,就此这个权力圈子也就最终陷于终结了。

  在莱茵–鲁尔地区通过兼并的方式来保护德国工业已经不再值得首肯:“如果战争持续超过两年,我们将不用再为亚琛的工业担心,因为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那里是否还会有工业了。”但鲁登道夫仍然不明白这一点。

  巴林和拉特瑙只是众多愤懑者的代表。德国的商人——特别是柏林之外的商人——没完没了地对政府处理战时经济事务的方式表示愤慨。汉堡商会主席曾痛斥“军火公司几乎控制了所有交易……将军队合同独家承包给柏林工业……联邦议会还颁布了名目繁多的限制商业活动的法令。”在战争的最后一年,就连重工业发达地区的人们都怨声载道,代表人物是胡戈·施廷内斯。德国农民也一直对政府分配食物这件事情上异常愤怒。

  然而,历史学家们往往会刻板地看待这些抱怨声(正如他们刻板地对战前抨击德国军国主义的声音进行研究一样)。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其他国家的战时经济状态,我们就会发现,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果考虑到德国资源短缺的客观状况,那么我们便不必纠结于它的低效了。实际上,协约国才是在动员经济方面真正低效的一方,甚至可以说达到了挥霍的程度。诚然,德国存在着官僚作风,但问题是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官僚作风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德国最终输掉战争的事实掩盖了这些弊病。但是恰当的比较研究至少可以推翻这样一点:德国输掉战争是因为其国家组织的相对低效。

  采购与原材料

  在任何一个国家中,都需要花费些时日,才有人跳出来质疑以下这个最为基本的假设:锐增的军需应当通过减少以盈利为目的的私人企业承包成本来得到满足。困扰德国战时采购的最常见的问题是,为了均衡每个省之间相互矛盾的利益,军务部不得不采取按照一定方式进行承包分配的手段(例如按照人口比率等)——很显然,这种手段非常不合理。但相比而言,英国和法国的体制更为荒谬。商人乔治·布思无法理解战争初级阶段陆军部组织采购为何会如此混乱,他与其他商人一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阿斯奎思对其进行了考虑。首先,订购的武器装备远远不够,许多天价装备更是贵得离谱。而最后,为部队提供的衣物又出现了过量的情况。在军火提供方面,1914~1915年期间出现了困扰协约国采购的情况,英国的“弹药危机”促使于1915年6月成立了军需部,俄国亦出现了类似情况,阿尔伯特·托马斯甚至和法国军火公司之间还发生过摩擦。但接下来的举措只有和之前的局面相比才显得差强人意。随着英国国家制造厂的贡献越来越大,私人企业利润率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巨大的利润趋势下,法国的弹药生产超过了英国;但1916年年底,法国为了扩大国家生产而在合奈修建了一座巨大的兵工厂;这项努力最终被证明为战争期间所犯的最严重的经济错误:建造花费高达1.03亿法郎,但其产出的可利用的合格产品只价值1500万法郎。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