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宋历史评论.第二辑_包伟民/刘后滨【完结】(128)

  近日在程章灿教授的大力推荐和努力之下,我们又得以看到薛爱华两本著作的中译本,分别是《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The Vermilion Bird:T’ang Images of the South,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7)和《神女:唐代文学中的龙女和雨女》(The Divine Woman:Dragon Ladies and Rain Maidens in T’ang Literatur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3),皆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这两本书的出版,带给我们再一次领略唐代文学与历史丰富内涵的宝贵契机,同时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借以重新窥得薛爱华令人钦佩的博识、洞见与才情。薛爱华去世后,其私淑弟子、中国古典文学家柯睿教授(Paul W.Kroll)在回忆其生平的文章中称,薛爱华是“过去四十年美国中古中国研究的同义词”[1],这句话也被印在《朱雀》《神女》两册中文本的封底,一方面反映了薛爱华对二十世纪后半叶美国中古中国研究的贡献,另一方面则意味着,薛爱华在中古中国几近于百科全书式的研究规模,成为后人仰之弥高的一座学术丰碑。

  《唐代的外来文明》一书所反映的研究风格,吴玉贵先生已经在译者前言中有翔实的介绍;关于薛爱华教授的教育背景和学术生涯,程章灿先生也已撰写专文[2]。本文在先贤论见的基础上,着重围绕《朱雀》一书的内容、特色和写作背景,来进一步反思薛爱华的学术风格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

  《朱雀》一书初版于1967年,副题“唐代的南方意象”,主要考察的是中国唐代(七世纪末到九世纪末)各种文献中所反映的时人对南方的态度和认识。“南方”具体而言指的是包括岭南四管(广、桂、容、邕)和安南之地,即今天广东、广西以及越南北部等地,尤其是红河三角洲。“意象”则是指唐代人在诗文创作、生活习俗以及历史文献中,所体现出来的对于南方的人(尤其是土著)、宗教、风土、名物等的认识和观念。全书第九、十、十一章分别介绍了南方的矿物、植物和动物及唐人所知的面貌,占据全书十三章篇幅总量的三分之一强,足见是作者格外用力倾心的部分。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是,作者留心于“物”,除了“物”本身的面目、属性和功能外,他更关心唐人审视的眼光以及看待这些“物”的心理和态度;一方面丰富了我们对唐代地理环境和自然生态的认知,另一方面也加深了我们对唐代意识形态和文化偏见的了解。

  正是基于由物及人与以人观物两条线索的复调式书写,《朱雀》可以说是两个南方的叠加。一方面是中古时代南方的自然面貌和客观现实。作者采用了大量现代天文、地理、气候、动物、植物、矿物学等知识,力图将这一面相特殊化与具体化,对于这种极具特色的重构,作者提醒读者,这种再创造并非让过去“概念化”,而是以一种生动活泼而且感性的方式,去了解过去,同时不必牺牲其精确性(2~3页)。另一方面则是当时唐人对南方的描述与书写。作者意在考察中古时代南方对于唐人知识构成的贡献及其对唐人的感受、情感以及想象力的影响,同时这些观念变化如何改变着这片土地(2页)。因此,本书所有章节中,两个“南方”都以并存、套叠的形式出现。值得注意的是,两者皆非铁板一块、固定不变,彼此之间、各自内部都充满分歧和差异。薛爱华的书写本身具有极强的视觉性,这使得《朱雀》一书就整体而言产生了彩绘镶嵌玻璃的效果,斑斓炫目。

  本书包括绪论在内共有十三章,十二章分别名为“南越:前景与背景”“华人”“蛮人”“女人”“神灵与信神者”“世界”“天与气”“陆地与海洋”“矿物质”“植物”“动物”“朱雀”。就整体来看可分为三大部分。绪论和第一章《南越:前景与背景》作为序曲,引出主题,概略铺陈南越地区古与今复杂的种族、语言构成,提示自公元前中原政权强势崛起以来对当地不绝如缕的征服,以及这一地区处于多元文明中间地带的特殊属性和主体意识。第十二章“朱雀”作为总结,从气、味、音、色等多方面感知中古时代的岭南地区,成为整部中古南方感官交响曲的终结篇。

  中间十章是本书主体,概而言之,又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二、三章“华人”“蛮人”可归于一组,关于唐代南方复杂的人群构成。七世纪初唐朝大一统局面再次建立,中原政权再次确立对南越的支配权,这样的政治遭遇对南越人群结构造成巨大冲击,外来者(所谓华人)和土著(所谓蛮人)之间存在巨大的文化鸿沟,更重要的在于,外来者和土著内部也有着语言、风俗、观念和认知等方面极大的差异,成为马赛克拼图般的存在。第四、五章“女人”“神灵与信神者”可以看作一组,展陈南越斑驳的神灵世界,作者强调,越女、丹家、道士、僧人以及其他神祇和百魅精灵共同构成在地南越人斑驳的信仰世界,也成为唐朝文化精英南方意象中的重要角色。唐代士人对南方既排斥又好奇、既鄙夷又不得不接纳的态度既激发了他们的想象,也拓展了时人对这片土地的认识。“世界”“天与气”“陆地与海洋”三章就展现了对南方的经验认识如何在唐人根深蒂固的成见中逐步发展,进而化未知为已知,化陌生为熟悉。接下来就是前已提及本书分量最重的“矿物质”“植物”“动物”三章。作者在这部分中大量采用了现代人类学调查报告,同时又谨慎地辅以唐人诗文。作者也不免遗憾地经常提到,一些原本应该极为常见的热带植物,却大多数在古代文献中难以识别,乃至一片空白。这或许就在于身处南越的中古士人更关心那里所缺乏的,而不是已经存在的,他们会以熟悉的象征物(鹦鹉、鹧鸪、孔雀)来描述南方,而对种类繁多的南方鸟类无动于衷,南方对于他们而言,不过是一个“北鸟飞不到”的蛮荒之地。看得出来,“南方意象”这种非经验认知及相关的陈词滥调顽固地阻碍着唐人去发展关于南方的客观知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