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宋历史评论.第二辑_包伟民/刘后滨【完结】(28)

  [17] 乌拉熙春(吉本智慧子):『契丹文墓志ょり见た辽史』,松香堂,2006,第318页。

  [18] 从注释交代的出处来看,刘教授对古突厥文中契丹转写形式的了解来自韩儒林早年所翻译的汤姆森的有关著述,在同页的另一条注释中还提到了韩氏认为qitan可能是qitai的复数的见解。这一点也曾为田清波(A.Mostaert)所指出,但早已被伯希和否定,参看Paul Pelliot,Notes on Marco Polo Ⅰ,p.220。

  [19] D.Sinor,“Western Information on the Kitans and some Related Question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115/1995;Karl H.Menges,“Tungusen und Ljao”,in. Abhandhungen für die Kunde des Morgenlandes 1968,Wiesbaden. S56.

  [20] 陈述:《哈喇契丹说——兼论拓拔改姓和元代清代的国号》,《历史研究》1956年第2期。

  [21] 刘凤翥:《从契丹文字的解读谈辽代契丹语中的双国号——兼论“哈喇契丹”》,《东北史研究》2006年第2期;刘凤翥:《契丹大字〈耶律祺墓志铭〉考释》,《内蒙古文物考古》2006年第1期。有关的总结性评述参看陈智超《辽契丹双国号制的发现——评刘凤翥关于契丹语双国号制的新研究》,《燕京学报》新24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2] 关于这两个词读音在蒙古语族各支语言中的出现情况,参看孙竹主编《蒙古语族语言词典》,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第328页,第361页。

  [23] 其在蒙古语族中的出现情况见《蒙古语族语言词典》,第328页;在突厥语族各支语言中的出现则参看W.Radloff,Versuch eine Wörterbuches der Türk-dialecte Ⅱ/1.SS132-137,St.Petersbouge 1899。

  [24] 清格尔泰的评论参看《契丹小字释读问题》,第101页。他在评论中赞成即实的结论,认为契丹语“黑色”一词读若汉字“姚”的发音。此说参看即实《谜林问径》,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第289~293页。

  [25] O.Pritsak,“Qara. Studie zur türkischen Rechtssymbolik”,in. Zeki Velidi Togan’s Armagğan,Istanbul 1955,SS239-263.

  [26] M.Biran,The Empire of the Qara Khitai,Cambridge University,2005,p.217.

  [27] 〔日〕蒲田大作:《释契丹古传说——萨满教研究之一》,赵冬晖、冯继钦译,收入王承礼主编《契丹女真辽金史译文集》第1辑,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第292~319页。

  [28] 有关内亚民族尤其是蒙古-突厥人中流行的对马名的多种称谓,参看N.Poppe,“Pferdenamen in der Geschichte und Sage der Nomaden Zentralasiens”,Oriens Extremus 1962,SS97-194;G.Doerfer,“Türkische Farbbezeichnungen und Pferdezucht”,Central Asiatic Journal 39/2,1995,SS208-227.从两文的列举来看,在内亚游牧人中间,多数情况下马的命名确实与颜色有关。

  [29] Igor de Rachewiltz,“Some Remarks on the Khitan clan name Yeh-lü~I-la”,Papers on Far Eastern History 9/1974,pp.187-204.

  [30] Paul Pelliot,Notes on Marco Polo Ⅰ,pp.134-135;L.Bazin,“Recherches sur les Parlers T’o-pa”,T’oung Pao 39/1950,pp.290-291.

  [31] 汤开建:《党项源流新证》,收入氏著《党项西夏史探微》,台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2005,第52页。

  [32] 任爱君:《关于契丹族源诸说新析》,《蒙古史研究》第七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第32~46页。

  [33] 汤开建:《党项源流新证》,第48~50页。

  [34] 笔者初步判断,《燕北录》所载关于赤娘子来历的“阴山七骑所得黄(潢)河中流下一妇人”的传说实际上是顺水漂流母题在内陆亚洲流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变体,有关这一故事类型的研究成果,参看李勤璞《铜匣(Zangs-Kyi Gavu)漂流记——聂赤赞普和支贡赞普》,《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35] 卜弼德所作的“胡天汉月方诸”系列札记有不少于生前并未发表,后来收入其弟子所编辑的该氏论文选集中,本条的出处见P.A.Cohen ed. Selected Works of Peter A. Boodberg,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79,pp.113-114;R.Stein,Leao-Tche,T’oung Pao 35/1940,p.25。石泰安在文中声明这一看法来自伯希和。

  [36] R.Stein,Leao-Tche,pp.26-27;护雅夫:『古代一テユルク部族(高车)の始祖说法につぃて』,收入氏著『古代トルコ民族史研究Ⅱ』,东京:山川出版社,1992,第299~304页。原文发表于1953年。

  [37] 该词在古突厥语中的形式参A Von Gabain,Alttürksche Grammatik,S360;在中古蒙古语中的形式参Igor de Rachewiltz translated and annotated,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s:A Mongolian Epic Chronicle of the Thirteenth Century,Volume Two,Brill,2004,p.1335,1336;在女真语中的情况参看孙伯君《金代女真语》,辽宁民族出版社,2004,第224页;在满语中的形式参看E.Hauer,Handwörterbuch der Mandschusprache,Tokyo-Wiesbaden1952,SS475-476;通古斯语中的形式则参看G.Doerfer unter M.Knüppel,Etymologisch-Ethnologisches tungusischer Dialekte(vornehmlich der Mandschurei),Hildesheim:Georg Olms Verlag,2004,S516。

  [38] 按此二字本作“若统”,白鸟氏改正为“苦统”,并举突厥语qut及蒙古语中的亲缘词作为参证。参看氏著《东胡民族考》,《史学杂志》第23卷第12期,1912,第1250页。

  [39] G.Doerfer,Türkische und Mongolische Elemente im Neupersischen Ⅲ,Wiesbaden 1967,S553. 将该词视为同源词,并尝试构拟其原始形式的观点参看Sergi Starostin etc eds,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Altaic Languages Ⅰ,Leiden:Brill.,2003,p.749。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