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宋历史评论.第二辑_包伟民/刘后滨【完结】(8)

  所谓“重综合”,主要是指材料的综合利用,相互发明。首先,要将出土文书与传世文献结合研究,形成不同来源的“材料组”,彼此质疑、印证,这样才能改变我们习用的设问方式,真正深化我们对于相关制度的了解。其次,要善于汇聚不同类型的散在材料,例如文字材料中的石刻材料、书法作品、宗谱族谱,以及非文字材料中的各类图像、历史遗迹、墓葬群等,使我们对于文书自身及其制度文化背景、环境氛围的认识相对综合而非琐碎“散在”。

  所谓“广格局”,主要是对于南宋整体的观察与研究而言。“点”状的研究本身并不意味着“碎片化”,关键在于研究者心中是否有开广的格局观。就文书解读而言,随文释义是重要的研究方式;而“义”之所在,不仅通过文书中的语汇字词表述出来,也经由充斥、渗透其中的倾向、气息体现出来。仅就文书讨论文书,不是历史学真正的出路。徐谓礼文书对我们而言,是思考的例证,是观察的线索,而不是聚焦的终极。现有的知识结构对于文书理解有重要帮助,但不能拘泥于既有框架;要以文书实例来丰富以往的认识,挑战以往的认识;要在以往认识的基础上前行,走出以往认识的束缚,争取对于宋代制度格局有新的体悟。

  所谓“深追问”,是希望提醒我们这些制度史的研究者:善于提出问题,善于深化问题,是成功追索的关键。就学人普遍关注的印纸来说,徐谓礼时代的批书方式,可能比北宋规定细密,但从目前材料来看,从北宋中期到南宋中期,并无实质性的区别。我们既不能仅依据文献记载的条目规定,就认为这一制度实施有效;也不能只看到运作现实与我们心目中的制度不符,就简单认定为“具文”。“具文”二字可能掩盖着不少实质性的内容,我们不能停留于表浅层次的论断,不能让我们的研究沦为具文。真正的“研究”,要继续追问如何理解这“制度”本身:世上本没有不经实施而存在的“制度”,也没有原原本本谨守规定的“实施”。就徐谓礼印纸批书中的考成文书而言,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这尽管异化却有模有样、代价不菲的做法,在当时究竟是为了什么。退一步讲,即便如我们所批评的,当时某些做法是体制内“敷衍”的产物,甚至是各级人事部门对朝廷规定阳奉阴违的表现;我们也很难认为宋廷的行政官员、“行家里手”们根本不了解这类情形。因此,仍然需要追问:这种循规蹈矩的“阳奉”,为什么会被认定有其意义;这种显而易见的“阴违”,为什么会被长期容忍。这些问题,都牵涉对于印纸性质以及“制度”本身的真正理解。

  二

  2014~2015年在宋代基本史料建设方面的另一大事,是《宋会要辑稿》(以下简称《辑稿》)的整理工作有了可喜的进展。众所周知,《宋会要辑稿》称得上宋代史料之渊薮,被所有宋史学者视为“看家”的重量级史籍。先父邓广铭在其自传中曾经说,抗战期间他到昆明不久,在傅斯年先生的强烈建议下,用自己的全部月薪购置了《辑本宋会要稿》,从此“把研治宋史的专业思想巩固下来”[11]。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辑稿》对于宋史学人的意义。

  《辑稿》在辑录、流传、整理过程中的坎坷身世,一方面使其受到许多关注,辗转整理者不乏其人;另一方面因其部头太大,内容纷繁,甚至蒙罩着不少谜团,长期以来对其的整理研究被视为畏途,工作难以到位。研究者对于这一重要史籍的阅读利用,感觉诸多不便,学界一直期待严肃可靠的校点整理本问世。

  20世纪80年代前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即着手进行《宋会要辑稿》的整理准备工作。1988年,陈智超先生整理的《宋会要辑稿补编》面世。2001年,《宋会要辑稿·崇儒》在王云海先生指导下点校出版。200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U盘版的《宋会要辑稿》数据库,可惜并未做全面整理。多年前,四川大学古籍所与哈佛大学、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合作,完成了《宋会要辑稿》的校点工作,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该电子版经台湾大学王德毅先生加工修订,纳入台湾中研院汉籍全文资料库,登上了海外学术网络,而当时国内学者却无缘直接使用,无疑是一大憾事。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倾力合作,2014年终于贡献出水准上乘的《宋会要辑稿》校点本。在喧嚣扰攘的时代里,能够致力于古籍整理研究,沉潜于校正纠谬,可以说是造福学界的“良心活”。这项工作不仅是比对整理,而且渗透着学术研究的心得。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有可能鉴别文本、移正错简、添补缺漏、改正行款。多年整理过程中的甘苦和崎岖,非他人所能想象。

  2015年,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由陈智超先生领衔,启动了“《宋会要》的复原、校勘与研究”工作,争取整理出一部尽可能符合《宋会要》原貌的《(新辑)宋会要》。这一课题的起步点,建立在剥茧抽丝、回溯源流的基础上。20年前,陈智超先生在《揭开〈宋会要〉之谜》一书的出版序言中说:“(历史的)真相并不一定很复杂。但是,人们认识历史真相的过程却非常复杂,并且永远不可能完成。这个过程,也就是一层一层地拨开当事人以及后人有意无意地所加的种种迷雾的过程。”[12]下决心进行这样一项探索性的整理工作,无疑需要学术的眼光与切实的步骤。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