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宋历史评论.第二辑_包伟民/刘后滨【完结】(82)

  兰亭雅集是宋代士人眼中具有雅意的聚会。诚如上述,宋以前各类士人聚会中,结合诗、绘画与书法,且具游赏酬唱的文人活动中,兰亭之会无疑是兼具优雅与文化深度的。尤其王羲之的《兰亭序》是行书的极品,唐宋以来成为自皇室及官僚、收藏家珍藏、临摹传拓的书法名物,士人除要累积一定的财富外,更要有艺术禀赋或经熏陶训练,才具备鉴赏评析与收藏的能力。因此,标举兰亭雅集,是宋代士人间具特色的文人活动。整理相关资料而观察以兰亭为名的士人聚会,对了解宋代士人的交游与社会人际网络有一定意义。

  关于宋以来的文人集会与文化活动,特别对于诗社、乡饮酒礼、真率会、耆老会乃至同年聚会等,学界的研究成果非常丰硕。[2]但是,这些研究论著集中在文学史与艺术史领域,研究宋史乃至中国近世社会文化史的学者则未见探讨。

  本文旨在了解东晋以来,特别是南宋与元代士人取法兰亭雅集为集会形态的发展与变化。鉴于史学界对兰亭雅集的研究不足,本文试以较长时段的视角,梳理和研究东晋到元代兰亭会文化活动的发展;而特别将研究重点聚焦于南宋与元代,除个人对资料较为熟悉之外,尚拟进一步比较易代之际,以兰亭为名的士人雅集的变化。中国大陆文学史学者,针对元末出现大批士人雅集性的诗会,包括由刘仁本主持的“续兰亭会”[3]及顾瑛(1310~1369)的玉山雅集[4]等个案,有较深入的研究,但缺乏长时段的观察与比较,因此本文着眼于各种以“兰亭”为名的士人聚会,资取艺术与文学界的研究成果,从历史的角度,特别是从人际网络的关系视角,进行综合性的探讨与观察。

  二 兰亭雅集的原貌与变异

  王羲之、谢安等四十二人于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日在会稽兰亭举行的修禊集会,是中国传统士人雅集的典范。这个集会是由既有民俗节庆活动转型而成的。三月三日上巳日,是中国古人到水边沐浴以除灾求福和男女相会的民俗节庆活动,葛立方(1138年进士)《韵语阳秋》云:“上巳日于流水上洗涤,祓除去宿垢,故谓之祓禊。禊者,洁也。”[5]《诗经·郑风·溱洧》描写了民家在这天倾城而出,宴饮游乐的盛况。[6]《周礼·春官》也有“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的说法。[7]东汉时士人于三月三日成群结队修禊春游,显然士人已选择在民俗节日举行游赏咏唱的集会。[8]魏晋以后,将上巳节正式定于夏历三月初三日,是为春禊,作为岁时节会中的重要节日。[9]君臣乃至文人多利用此日为宴饮游赏之举,如魏明帝(206~239)曾于天渊池南设流杯石沟与群臣饮宴,[10]晋武帝(236~290)于上巳日曾宴于华林园,命群臣赋诗,[11]《世说新语》也记洛下“诸名士”于上巳日“共至洛水戏”。[12]这些都说明魏晋君臣文人将上巳日视为优雅的春游雅集日期。

  这种雅聚到王羲之、谢安诸人所处的东晋,有了更具体的情景与活动内容。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次聚会的四十二人,选择天气晴朗、徐风和畅的三月三日,在有山水亭园之美的会稽兰亭,饮酒赋诗。这一活动承袭建安十六年(211)曹氏父子与在邺下文人的西园之游,[13]留下各体诗文,具体呈现生动的活动内容。后世更借着名家之手,将此一山水胜景,名士汇聚、宴集游乐、曲水流觞、吟诗作赋的场景,以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加上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使得此一内容丰富、时间具体、环境优美而生动的曲水流觞,结合名人饮酒赋诗及书法名品的文化活动——兰亭雅集,成为从古迄今,在士人社群中流传不辍,历世弥丰的雅集典范及绘画的母题。

  兰亭雅集在唐以后相继被模仿、复制。唐高宗(628~683)上元二年(675)三月上巳,诗人王勃(649~676)曾在云门主持一次模仿兰亭雅集的修禊活动,并仿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下《三月上巳祓禊序》。[14]宋仁宗(1010~1063)景祐中(1034~1037),会稽太守蒋堂(980~1054)也“修永和故事”,并留下诗句。[15]而在元祐年间以苏轼(1036~1101)为领袖所形成的文人社群,彼此既有书信往来、游山观水的活动,也有人数不一的文人雅集。如元祐元年(1086)十一月苏轼赠邓润甫(1027~1094)的《武昌西山》诗,和者达三十人。此外士人也经常在王直方(1069~1109)、王巩乃至东坡家雅聚,李公麟(1049~1106)以绘画形式,将此场景以“西园雅集”为题呈现出来。这是融合西园之游与兰亭雅集,所形成的北宋晚期文人雅聚之集会。[16]到元至正二十年(1360),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刘仁本在三月三日召集瓯越名士四十二人,于余姚州署后山的秘图湖主持的“续兰亭会”,则直接承继一千零八年前王羲之兰亭集会遗绪,是具有历史传承与时代意义的文人聚会。[17]

  唐代士人雅集的形式与内涵逐渐转型,且趋于多元化,超出兰亭会的样态。东晋的兰亭会,旨在体现中古社会高门世族高雅清旷、优游闲适的生活文化,是门第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表征。[18]及至唐代,通过科举取士,擅长诗赋的新兴士人在仕途上崭露头角,他们集会交流的形态趋向多样。初唐固仍多承袭六朝遗风,以皇室、世族、文学侍从为主体,但中唐以后,随着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确立,以举业为目标的文人群体不断壮大。为因应此一发展的人际关系与社群活动,产生以同乡、同僚为名的交游联谊,借诗文酬唱,以增进情谊的新集会方式,逐渐成为主流。不仅参与活动者人数增多,形式也更为多元;出现了名为曲江宴、杏园宴等以进士同年聚宴、交游所形成的同年会,还有白居易在洛阳举行的七老会,及至大历年间(766~779)浙东诗人严维(757年进士)、吕渭(735~800)等人举行的松花坛茶宴等其他主题的聚会。[19]这些都是在科举考试中崛起的新兴士人组成的社群,其集会交流的方式,对东汉、魏晋以来西园之游,金谷祖道饯别,竹林七贤以及兰亭雅集等,固有继承,也有新的发展。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