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宋历史评论.第二辑_包伟民/刘后滨【完结】(95)

  杜牧《上宣州高大夫书》作于会昌六年(846)或大中元年(847)。书中强调指出他心中“窃惑之”的自会昌元年或二年以来形成的举场“坚如金石”的现状:“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熟于上耳,固于上心,上持下执,坚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某窃惑之。”[54]看来,魏扶以为使公卿子弟为孤寒让路即是公正的体现,并无改变现状的意愿。无名子的举动显然是在为“无入仕路”的子弟们鸣冤叫屈。于是在发榜以后,魏扶接着又有如下的行动:(大中元年)“二月丁酉,礼部侍郎魏扶奏:‘臣今年所放进士(三)[二]十三人。其封彦卿、崔琢、郑延休等三人,实有词艺,为时所称,皆以父兄见居重位,不令中选。’诏令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韦琮重考覆,敕曰:‘彦卿等所试文字,并合度程,可放及第。有司考试,只在至公,如涉请托,自有朝典。今后但依常例发榜,不得别有奏闻。’”[55]

  朝廷强调只凭词艺,不问是否子弟、孤寒,态度似乎更其公正。但是由于既无相应的具体措施予以保障,子弟、孤寒的公关等社会能量复相悬殊,彼此之间又怎能展开真正公平的竞争?于是在李德裕被再贬为崖州司户的大中二年或稍后,复有相当于无名子揭帖的诗句流传。《唐摭言》卷七《好放孤寒》:“李太尉德裕颇为寒畯开路,及谪官南去,或有诗曰:‘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56]毕竟孤寒占举子的绝大多数。孙棨《北里志》序言中谓宣宗朝进士科“尤盛,旷古无俦,然率多膏粱子弟,平进岁不及三数人”。[57]当是当日实情,非虚说也。魏扶之子魏筜,由于父系故相,大中末年也被人与故户部尚书郑浣之孙郑羲、故相裴休之子裴弘余、故相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归于“子弟”一类,深遭诟病。[58]足见在大中元年这一科或这一榜之前和之后,举场的情况有了截然相反的变化。而在这其中最关键的人物,即是魏扶。

  * * *

  [1] 《新唐书》卷七二中《宰相世系表·魏氏表》,中华书局,1974,第2660页。

  [2]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一《魏扶》,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第770页。

  [3] 《旧唐书》卷一五八《郑余庆附孙从谠传》,中华书局,1974,第4169页。

  [4] 丁居晦:《重修承旨学士壁记》,(宋)洪遵辑《翰苑群书》,中华书局,1991,第29页。

  [5] (唐)李商隐著、(清)冯浩笺注《玉溪生诗集笺注》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第273页。

  [6] 严耕望:《唐仆尚丞郎表》卷一六《辑考五下 礼侍》,中华书局,1986,第881页。

  [7] 《新唐书》卷六三《宰相下》,第1730页。

  [8] 《唐大诏令集》卷四九《大臣宰相》,商务印书馆,1959,第251页;《文苑英华》卷四五〇载沈询《崔铉魏扶拜相制》,中华书局,1966,第2279页。

  [9] 《新唐书》卷一八〇《李德裕传》,第5341页。

  [10] 《旧唐书》卷一八下《宣宗纪》,第621页。

  [11] (唐)李商隐著,(清)冯浩详注,(清)钱振伦、钱振常笺注《樊南文集》卷三《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第197页。

  [12] 《新唐书》卷六三《宰相下》,第1731页。

  [13] 《资治通鉴》卷二四九,中华书局,1956,第8043页。

  [14] 《旧唐书》卷一八下《宣宗纪》,第627页。

  [15] 傅璇琮:《唐翰林学士传论·晚唐卷》,辽海出版社,2007,第162页。

  [16] (清)劳格、赵钺:《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中华书局,1992,第337、461页。

  [17] 岑仲勉:《翰林学士壁记注补》,中华书局,2004,第319页。

  [18] 丁居晦:《重修承旨学士壁记》,第29页。

  [19] 岑仲勉:《翰林学士壁记注补》,第319页。

  [20] 傅璇琮:《唐翰林学士传论·晚唐卷》,第162页。

  [21] 孙国栋:《唐代中央重要文官迁转途径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第19、324~327页。

  [22] 傅璇琮:《唐翰林学士传论·晚唐卷》,第163页。

  [23] 《旧唐书》卷一七上《敬宗纪》,第512页。

  [24] 《唐大诏令集》卷四九《大臣宰相》,第251页;《文苑英华》卷四五〇载沈询《崔铉魏扶拜相制》,第2279页。

  [25] (唐)李商隐撰、(清)钱振伦笺、(清)钱振常注《樊南文集补编》卷四,中华书局聚珍仿宋版影印,第15页。

  [26] 《旧唐书》卷一八下《宣宗纪》,第617、618页。

  [27] (唐)李商隐撰、(清)钱振伦笺、(清)钱振常注《樊南文集补编》卷四,第15页。

  [28] (唐)李商隐著,(清)冯浩详注,(清)钱振伦、钱振常笺注《樊南文集》卷三《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第197页。

  [29] 傅璇琮:《唐翰林学士传论·晚唐卷》,第164页。

  [30] (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七五七,中华书局影印,1983,第7859、7860页。

  [31] 《文苑英华》卷五五〇,第2814页。

  [32] (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七五七,第7859页。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