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宋历史评论.第二辑_包伟民/刘后滨【完结】(96)

  [33]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四《用计臣为相》,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5,第388页。

  [34] 《唐大诏令集》卷四九《大臣宰相》,第251页;《文苑英华》卷四五〇载沈询《崔铉魏扶拜相制》,第2279页。

  [35] 《旧唐书》卷一七二《令狐楚传附绹本传》,第4466页。

  [36] (唐)康骈:《剧谈录》卷上《李朱崖知白令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第29、30页。

  [37] 《全唐诗》卷五一六,中华书局,1980,第5898页。

  [38] 《新唐书》卷八《宣宗纪》,第47页。

  [39]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第134页。

  [40] (唐)康骈:《剧谈录》卷上《李朱崖知白令公》,第29、30页。

  [41] 《唐大诏令集》卷四九《大臣宰相》,第251页;《文苑英华》卷四五〇载沈询《崔铉魏扶拜相制》,第2279页。

  [42] 《全唐诗》卷五一六,第5898页。

  [43] (唐)康骈:《剧谈录》卷上《李朱崖知白令公》,第29、30页。

  [44] (宋)钱易:《南部新书》戊卷,黄寿成点校,中华书局,2002,第72页。

  [45] (唐)李商隐著,(清)冯浩详注,(清)钱振伦、钱振常笺注《樊南文集》卷三《启》,第187页。

  [46] (唐)李商隐著、(清)冯浩笺注《玉溪生诗集笺注》卷二,第273页。

  [47] 《全唐诗》卷五一六,第5899页。

  [48]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九《韦式范尧佐》,第590页。

  [49] (唐)白居易:《白居易集笺校》外集卷上《一字至七字诗》,朱金城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第3862页;(宋)计有功著、王仲镛校笺《唐诗纪事校笺》第三十九卷《白居易》,巴蜀书社,1989,第1049页。

  [50] 《全唐诗》卷五三二,第6078页。

  [51] 《文苑英华》卷二一八,第1090页。

  [52] 《全唐诗》卷六三六,第6122页。

  [53] (唐)李肇:《唐国史补》,载《中国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第一辑,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第56页。王定保:《唐摭言》转录《国史补》卷一《述进士下篇》,中华书局,1960,第4页。

  [54] (唐)杜牧:《樊川文集》第一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第178、179页。

  [55] 《旧唐书》卷一八下《宣宗纪》,第617页。

  [56]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七《好放孤寒》,中华书局,1959,第74页。

  [57] (唐)孙棨:《北里志》,收入《中国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第一辑,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第22页。

  [58] 《旧唐书》卷一七二《令狐楚传》,第4468页。

  唐代的科技、外贸与绘画

  ——唐史漫笔三题

  吴宗国

  一 科学技术对造就盛唐的意义

  科学技术在唐朝的发展,这是大家都已经注意到的课题。但是科学技术在唐朝历史发展中到底起什么作用,科学技术与盛唐到底有什么关系,这却是一个唐史研究中大家似乎已经意识到,但没有充分展开的问题。唐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专门史的学者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并且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在几部中国通史、中华文明史、唐史的专著中,科学技术也都是不可或缺的章节,但是大多停留在孤立的学科内容的介绍上,科学技术在唐朝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1]。对于唐代的科学技术,人们经常注意的是天文、历法、数学等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而往往忽视技术领域学者所取得的成果,事实上,技术的进步对于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对于天文、历法、数学等理论性学科的发展,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最大的,在古代首先是冶铁技术的提高和以耕犁为中心的农具的革新。在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古代社会,耕作工具集中代表一个时期的生产力,决定一个时期的生产面貌和生产结构。进入铁器时代以后最先进的耕作工具就是耕犁,而耕犁的改进和普遍使用则取决于当时冶铁的技术水平和冶铁业普及的程度。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一个新的技术和工具,从发明到应用到普及,是一个反复的、漫长的过程。欧洲曾经在12世纪前后经历了一次农业革命,其标志就是重犁的使用和三田制的推广[2]。正是在农业革命的基础上,欧洲逐步完成了从中世纪到近代的转型。

  中国从秦始皇统一全国进入帝国时期以后,农业也经历了两次重大变革。第一次是从西汉中叶开始大犁的使用和深耕的推进。汉武帝以后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东汉时期崔寔在《四民月令》中所记载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展开,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第二次则是随着南北朝时期灌钢技术的改进、完善,炼钢技术从官府向民间转移和铁产量的提高,带来了北方耕犁轻便化、南方江东犁即曲辕犁的发明和使用。到唐代,犁耕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包括传统的大犁耕作,逐渐在各地推广。成书于唐代的《夏侯阳算经》中有这样一段内容[3]。

  今有生铁六千二百八十一斤,欲炼为黄铁,每斤耗五两。问为黄铁几何?

  答曰:黄铁四千三百一十八斤三两。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