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宋历史评论.第三辑_包伟民/刘后滨【完结】(2)

  [架空历史] 《唐宋历史评论.第三辑(出书版)》作者:包伟民/刘后滨【完结】

  内容简介

  《唐宋历史评论》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历史刊物,以关于唐宋历史的专题研究与评论为特色,主要刊发问题导向的关于唐宋历史专题研究论文,以及以梳理唐宋研究学术史为目的的专题述评和书评。文章类别包括论文、书评、序跋、读史札记等。

  目录

  笔谈唐宋史研究中的数字化语文学

  唐代人物资料的数据化: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近年工作管窥

  家族、婚姻与道学:《仙溪志·人物传》中的社会关系

  专论论唐代皇帝与高级官员政务沟通方式的制度性调整

  唐前期外官月料分配比例考释

  穆格山粟特文婚约译注

  唐宋蒙学书系年考证与研究

  《宋史》的史源及其相关问题

  试论宋代地方治安维护体系中的巡检

  明代方志复原宋元地方祠庙体系可能性探讨

  札记唐琐事杂考

  历史学如何算起来?

  宋本《洪氏集验方》印纸属地的确认及其意义

  述论文书、信息与权力:唐代中枢政务运行机制研究反思

  北宋三司研究述评

  书评陆扬《清流文化与唐帝国》

  陆扬《清流文化与唐帝国》

  李碧妍《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

  柏文莉《妓、妾与贞节观:1000~1400年中国的性别与社会转变》

  方诚峰《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

  笔谈

  数字人文与唐宋史研究

  编者按语:

  作为在唐宋史研究领域发展起来的数据库,哈佛大学、台湾中研院和北京大学联合开发的“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项目已有十多年了。项目组在开发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唐宋史学者利用该资料库也做出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并且借助其数据开发了一些数字化研究工具。为了分析介绍这几方面的最新进展,反思唐宋史的数字人文研究,本辑组织刊发了三篇稿子。魏希德回顾了她涉足数字人文研究的历程,着重探讨新型数字化研究工具为唐宋史研究带来的新视角。徐力恒的文章分析了CBDB项目近年把唐代人物资料转化为历史数据的工作,其中反映了学界当前建设史学数据库的新方法与所面临的挑战。李宗翰和郑莉的论文则提供了利用CBDB数据研究地方人物关系的案例,并藉此对这种研究方法做出反思。

  唐宋史研究中的数字化语文学

  魏希德 撰 徐力恒 译

  在过去的五年左右,研究中国史的学者和研究其他地区的历史学者一样,意识到数字史学并非只是把文本变成量化资料,或只是把这类资料整合起来。[1]不少人发现,历史学者利用数字化语文学(digital philology)的方法可以辅助并丰富他们在研究文本和物质文化中使用的分析方法和诠释策略。在这篇短文里,我将概括讨论我接触到的一些用于唐宋文献的数字化研究方法,并讨论我如何将之整合到唐宋政治史和思想史的研究之中。

  一 从独立的数据库到数据的关联

  大部分历史学者已经接触数字化技术十到二十年了。除了最容易联想到的用计算机打字以外,还有为了搜集资料进行简单的检索。此外,很多学者已经在使用一些常见的办公软件,用来创建表格、统计表、数据库等。这些做法逐渐在辅助或已然取代了过去的读书笔记和卡片。我自己探索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这个新领域的历程是这样开始的——2007年,我尝试探讨“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的资料和数据结构可以为研究南宋(尤其是12世纪)的书信网络带来什么样的资源。我在那一年的“中古中国的群体传记学:对中国历代传记资料库的利用”(Prosopography of Middle Period China:Using The Chinese Biographical Database)工作坊[2]提交了一份报告,认定CBDB不适合用来研究书信网络,因为它的相关资料还远远不够。我同时指出它应该进一步扩充,收录更多现成的工具书,并容纳更个性化的小规模资料。在这种探索和研读数据库开发工作的相关文献的过程中,我越发意识到把我本人搜集的文献和阅读笔记跟CBDB结合,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在这方面的尝试,源于我对宋人笔记的编纂和刊刻的社会文化史研究。这是我对宋朝时政和历史类文献(例如邸报、会要、地图、奏议等)的接受史进行考察的一部分。我首先编了一个表格,录入目前所见宋代刊刻笔记的所有版本信息。[3]我把这个表格变成一份统计表,其中栏目包括作者、笔记原题、编纂时间、刊刻时间、刊刻者、赞助者(如果有的话)、刊刻地点、目前收藏地点(如果该笔记流传至今)和这条信息的出处。有了这些信息,再把它们连到CBDB不断增加的人物传记资料,我得以对很多宋人笔记的作者及其生平进行社会背景和地理的分析。我也可以借助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的贝明远(Lex Berman)及其同事管理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运用其提供的地理坐标来画地图,呈现多部宋人笔记的序文和各书目材料中提到的地名。根据宋代刊刻笔记的社会情况,我在一篇论文中指出,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高层官员对笔记的编写和刊刻仍有重要作用,但他们扮演的角色不再像过去那样占据主导地位。[4]而这些笔记的主要内容却没变,仍是关于朝廷政治。因此,我所看到的情况和张晖等学者的观察不同——他们认为笔记的作者逐渐变得不再是高官,其中包括了更多地方士人,其中有的人甚至没有官位。[5]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