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_苏勇强【完结】(165)

  当我们在谈论或检讨北宋印本与古文运动互动关系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古文运动?作为“古文运动”应该具备何种要素?很明显,“古文运动”是我们现代人给予的专有名词。而《现代汉语词典》对“运动”一词的相关解释是:“运动是政治、文化、生产等方面有组织、有目的而声势较大的群众性活动。如五四运动、技术革新运动等等。”从这个解释中,诸位会发现从一开始,我们就忽略了作为“古文运动”所应具有的特质。当我们在谈论北宋初期柳开、王禹偁等人的古文运动“失败”(或称为“运动的开始”),我们恰恰没有注意到他们没有“成功”,更为重要的原因不是别的,只是这个所谓的“运动”当时还没有成为声势较大“群众性活动”的缘故。而当欧阳修、苏轼等人出现以后,北宋古文运动才最终走向“成功”(或称为“古文运动的高潮和胜利”),就是因为这项文学运动引发了较多人的响应,并积极投身到欧阳修所倡导的古文创作中来。因此,我们现在首先要做的是根据“运动”的定义,来确定哪些才是“古文运动”所应具备的特质。

  我认为,北宋(或唐代)古文运动之所以被称为“运动”,是因为这种“运动”具备了作为“文化(文学)运动”所应有的特质,这些特质包括:(1)有古文革新的目的;(2)有相当数量的人群参与其中,至少可以视为“群众性活动”;(3)有相当数量的古文创作成绩呈现。

  以这样的定义来检视那场曾经贯穿北宋的所谓“古文运动”,我们可以明确地了解,北宋柳开、穆修等人的古文创作和倡导之所以不能称为“成功”,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古文理念和创作成绩没有得到当时社会的普遍接受和认可,由此也就没有吸引更多的人群投身其中,即没有形成“声势较大的群众性活动”。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们的古文理念和创作成绩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呢?

  关于这个问题,考察的角度不同,得出的解释也会有所差异。如果从文学传播的角度考虑,我认为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柳开、穆修等人古文理念保守、创作能力有限。因为没有号召力、影响力,在当时社会上自然就没有太多他们自己的以及他们所认同的古文作品或书籍流行。就柳开等人所推崇的韩愈、柳宗元文集而言,从前面论述及相关印本书籍表格已可看出,韩、柳文集在北宋初期,社会流传甚少。因为当时社会风尚流行骈文和西昆,故穆修试图售卖传播印本韩集的努力,并没有多少成效。柳开在号召古文与当时颓靡文风斗争时,也深感个人力量的渺小。他感慨地说:“且圣人之道泯昧也久矣,孤而复危,岂足胜其杨、墨、释、老众之为害哉?孟轲、韩愈尚不能各排辟其二者,况我之能,能总其二君之力乎?徒只见其不自度量之过也。”(124)

  为了壮大队伍,柳开曾尝试“联合志趣相同的前辈或友人,指导奖掖后进及门生”,试图“结成一个有力量的阵线,为共同的目标奋进”(125)。而柳开也的确影响了一些后进、门生走上了古文创作的道路。范仲淹在《尹师鲁河南集序》中谈道:“唐贞元、元和之间,韩退之主盟于文,而古道最盛。懿、僖以降,浸及五代,其体薄弱。皇朝柳仲涂起而麾之,髦俊率从焉。仲涂门人能师经探道,有文于天下者多矣。”(《范文正公集》卷6)尽管如此,柳开在古文理念和创作业绩上并没有更多可称道的,由是其文章作品在当时社会上也少有流行。

  据《柳开行状》记载,柳开所作《野史》、《补亡》等书,到他死的时候皆已不存在了。而在柳开临死时,其门人张景曾将其平日“得之于心”的言论整理成《默书》一篇(《河东集》卷1)。而此篇默书以“论性命、治乱”为其主旨,但给人感觉却是“驳杂无章,苦涩难晓”。(126)这样的古文理念和创作成绩,连流传都成为问题,何来说服力、影响力?又怎么可能号召天下人呢?无怪宋人韩琦也说:“国初柳公仲涂,一时大儒,以古道兴起之,学者卒不从。”(127)

  北宋初期古文运动不能振起,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号召力不够,从事古文创作的队伍没有壮大到一定规模,所以“柳开、王禹偁以及孙何等相继去世,张景据说因与‘冀州一侠少游,后侠者不轨,事败,景亦连,继捕之甚急,遂改姓名李田,遁窜四海’(文莹《湘山野录》卷下),从此一蹶不振。这样,宋初古文运动的主力队伍丧失殆尽,又没有产生足以担当领导重任的后起作家,加之柳开等人在理论与创作实跋中的严重失误,于是骈文势力重新高涨,进而统治了文坛,宋初古文运动归于失败”(128)。试想,假若没有后来欧阳修的古文流行,仅以北宋初年柳开那样的古文宣传力度和创作业绩,按照“运动”所下的定义,所谓“北宋古文运动”是否存在,都尚有疑问。如是那样,单单是柳开的古文革新活动,或许仅能称之为一次小规模的“北宋初期古文躁动”。

  事实上,北宋古文革新之所以能被后人称之为“古文运动”,很大程度是因为在柳开、穆修等人之后出现了欧阳修的缘故。按照历来对于北宋古文运动的界定,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宋初古文运动由柳开、王禹偁开始,中途经张咏、田锡、范仲淹、张景、穆修、尹洙等人的承续。自从欧阳修出现后,北宋古文运动走向了胜利,而古文运动又直到北宋后期得以最后完成。按照这样的说法,北宋古文运动实际上从北宋初期一直延续到了北宋末期。其中,以欧阳修、苏轼两人在古文运动中的作用最具有代表性。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