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_苏勇强【完结】(39)

  至于文化制度,南唐则是继承唐代制度最好的国家。南唐几乎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沿用唐制,科举制度尤其如此。由此,保证了南唐文士的产出不断。即便是在北宋大军入境,国家即将灭亡之时,其科举考试仍未停废。《长编》(卷16)记载:

  是月(开宝八年二月),江南知贡举、户部员外郎伍乔放进士张确等三十人。自保大十年开贡举,讫于是岁。凡十七牓,放进士及第者九十三人。《九经》一人。(李焘注曰:此据十国纪年,王师已至城下,而贡举犹不废。李煜诚不知务者,故特书之。)

  回顾历史,南唐印刷对北宋的影响涉及文士、图籍、写手、刻工以及纸墨等诸多方面,然若论其主要,当首推南唐文化繁荣为北宋建国输入了大量的图书典籍。南唐李昪开国,尤重图书收藏,如此延续至后主李煜。尽管城破之日,李后主命人焚毁了许多珍贵的图书典籍。然而史籍记载,平定南唐后,北宋官方所获图书仍有两万卷之多。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31)载:

  乾德元年,平荆南,诏有司尽收高氏图籍,以实三馆。三年九月,命右拾遗孙逢吉往西川取伪蜀法物图籍印篆赴阙,得书万三千卷送三馆。开宝九年,平江南,命太子洗马吕龟祥就金陵籍其图书,得二万卷,悉送史馆。(伪国皆聚典籍,惟吴蜀为多,而江左颇精真,亦多修述。)(94)

  宋程俱《麟台故事》(卷5)载:

  开宝八年冬,平江南。明年春遣太子洗马吕龟祥就金陵籍其图书,得二万余卷,悉送史馆。

  《长编》(卷19)也记载:

  建隆初,三馆所藏书仅一万二千余卷。及平诸国,尽收其图籍,惟蜀、江南最多,凡得蜀书一万三千卷,江南书二万余卷。又下诏开献书之路,于是天下书复集三馆,篇帙稍备。

  若论南唐书籍对北宋贡献之大小,在对比当时南方、北方的书籍状况,亦可窥其一斑。宋王应麟《玉海》(卷43)记载说,北宋建国之初的书籍藏量,“三馆书才万三千余卷”。《长编》(卷19)记载:“建隆初,三馆所藏书仅一万二千余卷。”数量对比之下,可见平定后蜀和江南,使北宋朝廷由此获得了远超过自己旧藏的大量图书典籍。当然,关于北宋朝廷从金陵所获图书数量,历来记载仍有些出入。《马氏南唐书》(卷23)载曰:“皇朝初离五代之后,诏学官训校《九经》,而祭酒孔维、检讨杜镐苦于讹舛。及得金陵藏书十余万卷,分布三馆及学士舍人院。其书多雠校精审,编秩完具,与诸国本不类。”《宋朝事实类苑》(卷30)亦载:“王师平金陵,得书十余万卷,分配三馆及学士舍人院,其书多雠校精当,编次全具,与诸国书不类。”

  与上述记载相比,当年宋朝平南唐所获书籍究竟是二万余卷,还是十余万卷,我们不得而知。尽管就个人而言,我倾向于认可《长编》的说法(95),但是我还是认为与书籍数量关系不大。重要的是,北宋王朝通过平定江南,的确从南唐获取了相当数量的图书。是故,宋太宗每欲以此骄人。《长编》(卷19)载道:

  太平兴国三年二月辛未,上幸西绫锦院,命近臣观织室机杼。还,幸崇文院观书,恣亲王、宰相检阅问难。复召刘鋹、李煜令纵观,上谓煜曰:“闻卿在江南好读书,此中简策多卿旧物,近犹读书否?”煜顿首谢,因赐饮中堂,至醉而罢。

  北宋获南唐书籍既多,其所获书籍质量又明显高于其他地方战争所得。除了南唐拥有澄心堂纸、李廷珪墨这类印刷材料保证外,更因为有徐铉、徐锴、杜镐、张洎等文人的努力,南唐图书校雠质量明显高于后蜀、荆南等南方他国。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50)记载:“宋太祖平江南,赐本院书三千卷,皆纸札精妙,多先唐旧书,亦有是徐锴手校者。”

  此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有唐代张籍《张司业集》八卷。此集为南唐张洎所编,有张洎所撰的《序》。《序》称其自丙午至乙丑相次缀辑,得张籍诗四百余篇。考“丙午”为南唐李昪元年(后晋开运三年),乙丑为北宋乾德二年。照此推算,张洎共花费二十年时间始有《张司业集》完本,可谓是勤于搜集编撰矣。当时南唐藏书质量之高,有“雠校精审,编秩完具,与诸国本不类”之说,又有所谓“江左颇精真,亦多修述”,可见南唐文人对于图书典籍的贡献。

  众所周知,校勘者的文化素养、水平高低对于书籍的雠校质量,乃至于日后书籍的雕版印刷至关重要。这些都为后来北宋书籍的印刷复制,乃至宋朝的文化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史料记载,南唐当时重要的文臣中,大多参与了图书典籍的校勘整理。陆游《陆氏南唐书》(卷5)记载:“锴凡四知贡举,号得人。后主裒所制文,命为之序,士以为荣。锴酷嗜读书,隆寒烈暑,未尝少辍。后主尝得周载《齐职仪》,江东初无此书,人无知者。以访锴,一一条对,无所遗忘,其博记如此。既久处集贤,朱黄不去手非莫不出。少精小学,故雠书尤审。谛每指其家语人曰:‘吾惟寓宿于此耳。’江南藏书之盛,为天下冠。锴力居多。”精于书籍雠校的徐锴后因国势日削,忧愤郁郁得疾,于开宝七年七月卒,享年55岁。徐锴亡于南唐国破之前,文章凡有数百卷,可惜在“锴卒逾年,江南见讨。比国破之时,其遗文多散逸者”(《陆氏南唐书》卷5)。尽管如此,徐锴仍有成果落入北宋。《宋朝事实类苑》(卷50)所载,太祖平江南后,赐本院徐锴亲手校定的书籍三千卷,即是明证。其后,虽然这些书籍多有散失,到钱惟演再入院,仍然“编排得千余卷而不成部帙,其《九经》、《三史》、《三国志》、《晋书》,即是晁迥、李宗谔在院时,奏请其书印署部帙”。可见,北宋前期所印的书籍中,仍有部分依据南唐徐锴等人的校勘成果。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