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_苏勇强【完结】(50)

  第一,西蜀有历史悠久的印刷文化传统和技术储备。

  据历史和考古结果,865年,日本僧人宗叡书写的《新书写请来法门等目录》中有西川印子《唐韵》和《玉篇》,称其“惟非法门,世者所要也”。四川成都晚唐墓出土有成都府樊赏家印的《中和二年具注历》,其刻印时间是中和二年(882)。这些证据都说明,早在官方重视雕版印刷之前,西蜀民间已有较为活跃的印刷活动存在,而唐代早期的印刷事实也大都出现在成都。

  中晚唐时期西蜀的印刷史实在《引论》已有相应表格及陈述,至于五代蜀国的书籍印刷情况,前文已有介绍,此不赘述,仅以表格显示如下:

  唐五代西蜀印刷事例简表

  附注:

  此表乃是本人根据张秀民、宿白、翁同文等人的相应资料,连同本人资料搜集制作的《唐五代印刷事例简表》中择选。

  上述表格基本可反映唐至五代西蜀印刷的大致面貌。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发现西蜀印刷有特征如下:

  (1)西蜀早期印刷涉及领域主要是民间诸如历史、字书、韵书等实用性文本。(2)西蜀早期宗教印本不限于佛经,道教书籍亦有印本存在。(3)西蜀民间刻印活跃,导致其私人刻书也较早出现,其中有部分私人刻书是文学类书籍。

  第二,西蜀有稳定可靠的政治环境和优质价廉的印刷纸张。

  五代时期,当北方处在战乱的时刻,南方以南唐、吴越和西蜀为代表的国家却维持了较长久的安定局面。由于北方战乱的影响,与印刷相关的资源随着移民的南迁而更多地转入到南方李唐、吴越、西蜀等国家,由此也导致了北方印刷产业的衰落,其中造纸业即为其中显明事例。

  四川成都作为蜀国政治、经济的中心,从晚唐开始就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这也直接导致了韦庄、薛能、牛峤等著名文人入蜀。故《新五代史·王建传》记载:“蜀恃险而富,当唐之末,士人多欲依(王)建以避乱。建虽起盗贼,而为人多智诈,善待士。”唐五代,持续不断的移民入蜀,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技艺和文化,其中以造纸业发展尤为显著。著名的薛涛笺,就是“长安良家子”(131)薛涛改良蜀中彩笺而成。薛涛大约是唐代宗大历时随父入蜀。据谢元鲁《唐五代移民入蜀考》所记,薛涛改良蜀笺,“不仅是规格的变化,还在于制纸原料的革新。蜀中造纸自汉迄唐,其原料以麻为主,薛涛独以芙蓉皮为原料制造彩色皮纸,成为蜀中皮纸发展的先河”(132)。

  由此,战乱客观上造成了在北方造纸质量衰落之时,西蜀等南方诸国却由于新技术的注入,已经开始大量出产质量优良的纸张。苏轼《东坡志林》记载:“川纸取布头机余,经不受纬者,治之作纸,名布头笺,此纸名冠天下。”此种“布头笺”显然就是麻纸。这一时期,西蜀在大量出产质量优良的纸张的同时,也伴随纸张品种的增加。据唐李肇《唐国史补》、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卷4)的相关记载,西蜀当时多以麻为纸,主要出产有“麻面、玉屑、屑骨、金花、鱼子、蜀笺(薛涛笺)”等麻纸和皮纸品种。西蜀造纸业的发达,相应地辅助促进了与之相关的印刷业发展。由于麻纸有柔韧、细密、不透水的特性,所以唐以来多用作官方书籍文书的抄写,同时也适于雕版印刷。对此情形,张秀民也评价说:“蜀纸品种繁多,有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长麻、鱼纸、十色笺。唐代专以蜀郡麻纸抄写两京四部书,自然也被用来作印刷纸张。唐末益州印本盛行,就地取材,促进了成都印刷业,并给五代、北宋的蜀刻打下基础。”(133)

  晚唐延至五代,蜀纸久盛不衰。原因是江浙间虽有竹纸出现,但最初的质量并不太好。苏易简《文房四谱》卷四《纸谱》记载:“今江浙间有以嫩竹为纸,如作密书,无人敢拆发之,盖随手便裂,不复粘也。”此书成书于北宋雍熙三年(986)九月。这说明,竹纸直至北宋初年,其紧密性、拉力等方面质量还很成问题,并不适用于雕版印刷。钱存训也据此认为:“广东气候温暖潮湿,竹的生长十分茂盛。以竹造纸大约从广东开始,而在宋代传播到江浙一带,那时造竹纸的技术尚不够成熟,成品的质地,大概也很差。”(134)因此,五代南唐曾设置纸务官,“求纸工于蜀”,其所制“澄心堂纸”也出自蜀中良工之手。(135)由于西蜀造纸精良,自唐以来,官府宫廷的诏令和文书就专门规定要用益州麻纸书写,并以之抄写东、西两京宫廷收藏的四部书籍(136)(《旧唐书》卷47)。尽管每年都有蜀纸作为贡品运往长安和洛阳,但总体上还是供不应求。据史书记载,唐玄宗时,“太府月给蜀郡麻纸五千番”(《新唐书》卷57)。仅一项事宜每月就要供给“五千番”,由此可见蜀中造纸业的兴盛。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8)说:“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板殆不减杭,但纸不佳。”足以证明,北宋初年以京师为代表的中原纸品质量并不高。此外,再从南唐造纸求良工于西蜀的情形,又可看出西蜀造纸业从五代至北宋初期要稍稍领先于中原和江南诸国。由陈师道《后山谈丛》相关记载,南唐著名“澄心堂纸”的制作技艺当出自西蜀良工之手,其质量之高号称“百金不许市一枚”。澄心堂纸在南唐灭亡后便不再生产,北宋梅尧臣曾从友人欧阳修处得到南唐澄心堂纸两轴。对于此种纸张,梅尧臣写诗评价说:“漫堆闲屋任尘土,七十年来人不知。而今制作已轻薄,比于古纸诚堪嗤。古纸精光肉理厚,迩岁好事亦稍推。五六年前吾永叔,赠予两轴令宝之。是时颇叙此本末,遂号澄心堂纸诗。”(《答宋学士次道寄澄心堂纸百幅》)这说明此种秉承西蜀技艺制造的南唐良纸,继承了西蜀纸张细密厚重的传统,与轻薄的江南竹纸有明显不同。由此可证,西蜀造纸在五代时期的兴盛发达。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