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_苏勇强【完结】(75)

  具体表现在佛经典籍印刷方面,宋太祖即位后曾发布敕令,修复佛像、寺塔,派遣沙门行勤等到印度求法。开宝四年(971),敕高品、张从信往益州开雕《大藏经》。宋太宗继位,成立了译经院,请当时来华的印度僧人天息灾、法天、施护居留中国,从事佛经翻译工作。并在当时的译经院旁边建立印经院,以备佛经翻译出来核准后立即刊刻印行。《开宝藏》刻印之后,又有《万寿大藏》,北宋至南宋还有《毗卢大藏》,南宋《思溪圆觉藏》、《思溪资福藏》,南宋至元代还有《碛砂藏》。(63)此外,金代还有民间劝募刻印的《赵城金藏》,基本上是《开宝藏》的复刻本,保留了蜀版《开宝藏》(第一部刻印本)的许多特点。

  《万寿大藏》开雕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到宋徽宗崇宁二年竣工。前后历时23年,由冲真、普明、咸晖等人主持,雕刻于福州东禅寺。前后共雕印佛经6 434卷,世称《崇宁万寿大藏》。《毗卢大藏》开雕于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至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完工。由本明、宗鉴、行崇、了一,以及蔡俊臣、陈询、马檝等人主持,在福州开元禅寺雕印,历时60年,共印大藏经6 117卷。《思溪圆觉藏》开雕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由王永从及其弟、侄眷属,和主持僧宗鉴、净梵、怀琛等人主持,在湖州思溪圆觉寺雕印了大藏经5 480卷。《思溪资福藏》开雕于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在安吉州思溪法宝资福禅院雕印了大藏经5 704卷。南宋理宗绍定四年(1231),由藏主法忠、功德主清圭、沙门德璋、志清、惠琚、惠朗、志明、志莲、志昌、行一、惟总、昙瑞、惟吉等共同主持,在平江府碛砂延圣院开设大藏经局,雕印大藏经6 362卷。

  道藏方面,宋代推崇华山道士陈抟,宋太宗赐予陈抟封号,并在东京、苏州等地为之修建道观,对于道家的著作也予以大力搜求。到宋徽宗时已搜集了道家著作5 387卷。政和年间由政府主持将搜集到的道家著作送往福州闽县万寿观,令福州知州黄裳鸠工镂板,进于京师,定名为《万寿道藏》。宋代历时319年,前后雕印佛经大藏6部,凡35 181卷;道家大藏1部,5 387卷。书籍印刷时间长,工程浩大,这也成为宋代书籍印刷实力的最好体现。

  北宋刊刻道释藏书表

  尽管北宋书籍刊刻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其刊印种类和数量上相比于南宋有所抑制,然而翻看史籍记载,我们至今仍能感受到当时印书的速度惊人。当然,这里所说的惊人是相比前代而言的。准确地说,比起前人来,宋人有更为迫切的传播知识,印制书籍文本的愿望和行动。在宋代初期的相关诏书中,我们通常可以见到这样的话语措词:“宣付史馆,令刊板流布天下”(64);“令雕刻印版,遍施华夷。凡尔生灵,宜知圣意”(65);“宜令崇文院雕印,送国子监依九经书例施行”(《宋大诏令集》卷150);“圣制广大,宜有宣布,请镂板以传不朽。”(《长编》卷96)如此等等,可窥圣上、臣子迫切希望通过版印传播而达于教化的仁人之心。

  景德四年十月乙巳,真宗颁有《令崇文院雕印晁迥等所上考试进士新格诏》,诏曰:“甲乙设科,文章取士,眷惟较艺,素有常规。特用申明,聿加刊定,既遵程序,免误学徒。庶敦奖善之怀,以广至公之道。宜令崇文院雕印,送礼部贡院颁行。”(66)

  同年十一月戊寅,真宗皇帝又有《颁校定切韵诏》。诏曰:“四声成文,六书垂法,经籍资始,简册攸存。自吴楚辨音,隶古分体,年祀寖远,攻习多闻。偏旁由是差讹,传写以之漏落,讨论未备,教授何从?爰命刊修,务从精当。俾永代而作则,庶后学之无疑。宜令崇文院雕印,送国子监依九经书例施行。”(《宋大诏令集》卷150)

  从北宋这些诏书的语气和措辞来看,官方上层的本意,实是希望书籍大量印制能尽快跟上形势的需要。是故,书籍一旦印出,即刻通过各种渠道流传出来。《宋会要辑稿》(职官二八之二)记载有宋真宗《国学见经书降付诸路出卖诏》,诏曰:“国学见印经书,降付诸路出卖,计纲读领,所有价钱于军资库送纳。”(67)这条记载说明,北宋国子监书籍的发行渠道是通过诸路代为售卖。而前述所云“国子监雕为印版,依《九经》书例,许人纳纸墨价钱收赎”(68)的事实,也使版印书籍可以更便利地流通面世。

  一、北宋印刷的制度保证

  北宋朝之所以有如此高速、优质的印本书籍产出,除了宋人的刊刻热情之外,更重要的是当时雕板印刷技术与规范化刊刻制度的有效保证。

  有史佐证,北宋的书籍印刷在发展初期,尽管热情有加,然而书籍出版还是时有问题出现。首先,由于雕印太快,屡有印本错误。此外,印板由于使用次数太多,损坏严重,一些书籍需要重新详定雕印等情况也时有出现。

  《宋会要辑稿》记载,淳化五年(994)七月,太宗曾诏选官分校《史记》、前后《汉书》。后又多次一校、再校三史。“既毕,遣内侍裴愈赍本就杭州镂板”。然而,咸平中,真宗却对宰臣说:“太宗崇尚文史,而三史版本如闻当时校勘未精,当再刊正。”随之,“乃命直史馆陈尧佐、周起,直集贤院孙仅、丁逊覆校《史记》”。以后又命刁衎、晁迥、丁逊覆校前后《汉书》版本。刁衎等人“博访群书,遍观诸本,校定凡三百四十九,签正三千余字,录为六卷以进”(《宋会要辑稿·崇儒四》)。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