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隋唐史_岑仲勉【完结】(98)

  《列子·汤问》:“秦之西有仪渠、文康之国。”仪渠即义渠,余已证为梵文Agni之音写,义云“火国”,可能与后世之焉耆有关。文康,余旧疑其在印度西北,今乃知不然。考撤马尔干古名为Markand(a),见Arrian之《亚历山大王东征记事》,(据白鸟《塞外史地论文译丛》二辑一六七及一七〇页)kand即“康”国所由名,“文”古读从m——发声,故“文康”之原语,可断其为康国都城古名Markand(a)之汉译,人以地名也。唯其为康国人,故又曰“康老”,得此语原而全诗之意义可解。抑据勒柯克(Le Coq)说,摩尼当日亦风行于粟特,是知康老为景教教徒之拟议,益觉不易成立。

  106.参拙著《读全唐诗札记》九七页。

  107.按《新唐书》二〇三卢纶诗序称,与吉中孚、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李端风尘追逐,向三十载,(《全唐诗》五函二册)可见此十人之名,出自当日品骘。宋江休复《邻几杂志》去韩、崔、夏侯,而增皇甫曾、郎士元、李益、李嘉佑,得十一人,于数不符。翁方纲《石洲诗话》二不数吉、苗、崔、夏侯,而易以刘长卿、郎士元及皇甫冉、皇甫曾兄弟,管世铭《读雪山房诗钞》比翁氏更多去耿,而进长卿、士元、冉及二李(益、嘉佑),杨启高却主张管氏之说,(《唐代诗学》一九九页)此无非后世诗家因崔、苗、耿等存作无多,遂强参己见而改造历史,殊不知其违背“大历十才子”之现实也,故不取。

  108.歌云:“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枕檀,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双弯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一编香丝云撒地,玉梳落处无声腻。纤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宝钗簪不得,香风烂熳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妆成鬌欹不斜,云裾数步踏雁沙,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读之亦略见唐代女子之发饰。

  109.宋汤中考订其为吴郡人,见《直斋书录解题》一九。

  110.白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后人多误称为太傅。

  111.参拙著《唐集质疑》七五—七七页。

  112.或作“五十”,非,《旧唐书》二九,“昔者夫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不能自止,破之为二十五弦。”

  113.元好问《论诗》:“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翁方纲云:“遗山当日必有神会,惜未见其所述耳。”余颇疑此诗是伤唐室之残破,与恋爱无关,好问金之遗民,宜其特取此诗以立说也。

  114.同前引《禹贡》七卷袁复礼撰文以今之布鲁特、黠戛斯为唐之大小布(勃)律,大误。近世发见西藏文件有Bru-za一名,Thomas以为即勃律“Gilgit”,见一九三〇年JRAS二八五页。

  115.又作马灵詧,盖夫蒙其本姓,马乃所改之汉姓。

  116.《西突厥史料》一一四页疑在今Sarhad附近;张星烺《交通史料汇编》五册一六四页疑即今Chitral,张说误。

  117.婆一作娑,娑勒与Sarhad言音甚近,沙畹以为今之Panj河。张星烺谓婆勒川即今培拉木河(R.Beilam),盖承藤田丰八《〈往五天竺国传〉笺释》之说,藤田云:“哥那尔河(R.Kunar)又称培拉木;勃律河,《唐书,高仙芝传》作婆勒川,殆由培拉木而讹也。”(八五页)按仙芝渡川后,追三日至坦驹岭,则认婆(或娑)勒川为哥那尔河之支源雅尔浑(Yarxun)河,亦非绝不可能,但对音究嫌不近,且断非哥那尔本河也。

  118.Arniah又作Arniya,住Gilgit流域之Dardo人用此名以称今之Yasin。(见斯坦因《古代于阗》一〇页;按Dardo即《汉·西域传》之难兜,Yasin即清代之乾竺特。)沙畹以阿弩越为Cupis,张氏谓即Gilghit,均不可信。

  119.此据《新书》二二一下《吐火罗传》,《通鉴》二一六作朅师,《元龟》九六五及九九九讹朅帅。沙畹误以为即今之Chitral,(《西突厥史料》一一八页)又或以为即其附近之Wasit,据我最近考证,应在今麻斯多(Mastuj)附近,详说见拙著《羯师与赊弥今地详考》。又Kaskar一名与我国之“喀什噶尔”甚相近,读者幸勿误混。

  120.困乏二字,据冯氏校改。(同上《史料》一五一页)

  121.《会要》九四误为景龙二年。

  122.《通典》、《旧·传》及《通鉴》二〇四均同,惟《会要》九四作长寿二年(六九三)。

  123.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作于开元十五年,亦以焉耆为四镇之一,可互证。

  124.他书多作交河,此据《旧书》一九四下及《元龟》九七九,辨见拙著《唐史馀渖》。

  125.沙畹又引Tabari之书,苏禄被杀在回历一一九即开元廿五年。(《西突厥史料》二〇六页)

  126.此据《旧书》及《考异》引《实录》,《新书》二一五下作都摩支,《元龟》九六七作都摩友,“友”应为“支”字之讹。

  127.见《回教百科全书》二九册七三六页Kara-kalpak条。

  128.Bailey谓于阗文之名,传自我国(一九三九年JRAS九〇页),据余所见,适得其反。又“食”“实”“石”在中古均为辅音收声,冯家昇《从历史上看阿拉伯和中国的友好关系》(一九五五年六月九日《光明日报》)只推原“大食”于波斯文Taji,亦未得其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