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德国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_[德]艾米尔·路德维希【完结】(105)

  普鲁士继续充满着各种行动和反行动。普鲁士和奥地利都动员了起来,在巴伐利亚和普鲁士之间甚至发生了小冲突。看来经历了一个世纪以后,似乎又要重复“七年战争”的历史教训。在柏林和维也纳这两个疯狂的统治者之间只有一个暂时被废黜过。1850年底,在危机高潮的时候,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大臣在奥尔穆茨会晤。普鲁士在所有问题上都屈服了,它首先同意解除动员令。奥地利可以为所欲为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没有普鲁士霸权,也没有德意志帝国。这次会晤,满足了所有德国亲王的共同愿望,只是没有给这个国家带来自由。

  所谓的“第二次德国革命”终于告吹。1525年起义农民在残酷的战斗中被镇压,成千人流血牺牲。这一次损失小得多。而在以后的三年中,大约有三十万德国人自愿外流,去美洲呼吸新鲜空气。不过,人民大众受到沉重的挫折,因为这一次中产阶级和农民联合在一起,而且由于担心亲王们的软弱,因而它的地位加强了,也因为时代精神在其他国家却同时得到发扬。

  这次革命和其他巨大事件一样,啤酒也在其中起了作用。啤酒使德国人性格沉闷,但是他们之所以能发明或选择啤酒,其原因又在于德国人沉闷的性格。法国是葡萄酒的王国,法国人民的性格就迥然不同。在德国,葡萄酒受地域限制,只在西部一小块地区生产葡萄酒。因为它比较贵,不如法国那么普遍。在法国,90%的人喝葡萄酒,而德国人90%喝啤酒。如果说法国人喝了葡萄酒就如虎添翼,而德国人喝啤酒,不管是日常饮量还是过量,都形成了问题,因为德国人喝啤酒中毒的经常性和严重程度远远超过法国人。

  在德国人发动的三四次革命中,1847年慕尼黑啤酒革命是最成功的一次。这次整个城市人民起来反对每一夸脱啤酒涨价半芬尼。后来慕尼黑还成立了“反对酒类零售价格不公道协会”。难怪希特勒激烈的演说和取得成功的演说都是在啤酒馆进行的。当他夸夸其谈时,听众用啤酒杯有节奏地敲打桌子。这种情景令人想起沿着上尼罗河部族打仗时,击鼓助威的黑人。

  “萨尔瓦多”啤酒是一种特殊酿造,酒精度较浓的啤酒。在慕尼黑每年春天酿造一次,数量有限。类似异教徒的迷信一样,大家都想喝杯这种啤酒。道地的慕尼黑人,包括妇女,将自己的衣服、钟表,甚至自己的睡床也典当掉,在啤酒厂地窖门口,一直等到拂晓,为了啜饮这种浓浓的红褐色啤酒。他们在那里整天地坐着,片刻也不站起来。因为一站起来,座位就会被别人抢去。这一群数百人,很少讲话,更少歌唱,眼神忧郁呆滞,这一现象在欧洲是罕见的。在俄国,北方国家和其他地方,醉鬼总是单个的,而不是成群的。有条理的德国人甚至按照时间表喝酒,按照流水作业组装线的程序喝酒,按照事先规定的时间喝酒。

  同要求大学生会决斗一样,也要求他们会喝酒。他们18岁就由于暴饮暴食而不仅将自己的胃糟蹋坏,而且还失去专心一致地从事创造性工作的机会。真正的巴伐利亚人往往因为过量喝啤酒而意志消沉。正如喝葡萄酒可以产生灵感,喝威士忌令人兴奋,而喝啤酒则使人头脑麻木不仁,只能按上级指示办事。这就是德国人喝啤酒和德国人服从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你不能要求德国人热爱自由。早在1836年,德国诗人赫伯尔就预言过:“德国人知道,野兽是自由的,因而他们担心,有了自由,他们将变成野兽。甚至在革命的进程中,德国可以为争取纳税自由而斗争,但决不为争取思想自由而斗争。”

  成千上万的德国人远渡重洋到海外去寻求这种思想自由。1847—1848年德国知识分子在战败后逃亡美国,给美国带来不少好处,这与今天的情况有类似之处。不过,在这两次变动中,侨居国外的人们获得的好处要比侨民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好处要多。即使没有德国人的援助,这个国家也会发展。因为各国侨民一直不停地纷纷涌进这个国家来。正如今天一样,凡是为摆脱迫害而逃亡海外的人很少有选择的自由。难民带来的是他们心灵中头脑中最美好的东西,他们始终对侨居的国家怀着感激的心情。

  今天,知识分子的领袖为了逃避迫害又来到了美国,不过1848年逃到美国的人,绝大多数是劳动力,而不一定是知识分子;是普通的人,而不是领袖。卡尔·舒尔茨不过是个例外。在这方面也显示出德国人性格的长处和弱点。德国工人的勤劳和依赖性迅速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在另一方面,甚至亨利·克莱也抱怨德国人在政治上不可靠。

  在某种程度上说,美国吸收的优秀德国人并不属于那些大多数在任何时候总是服从立正听候指示的普鲁士人,而是属于少数有耐心而思想又自由的普鲁士人。他们正在逐渐摆脱受支配的地位,发展成为这个国家的公民。令人惊讶的是俾斯麦恰恰属于后一种类型的德国人。他和卡尔·舒尔茨的谈话,反映出他的意见与他的美国朋友摩特莱是一致的。俾斯麦的性格只有部分像美国人,就像纯种马不愿受马缰绳的驾驭一样,他也不愿意受人控制作为一个大地主,从血统上和传统上来说,俾斯麦理应同情南方,但他却宣称同情北方。这并不能表明他具有政治洞察力和远见。甚至在他年迈时,他依然多愁善感,还撰文说,鞭打之下并不一定能训练出良马好狗。他驳斥白种人的优越感,认为“这是不近人情和愚蠢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