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清战争史略_孙文良/李治亭【完结】(44)

  愿以六万兵进战,一举荡平!臣不敢贪天功,但愿从征将士厚加赏赉,辽民赐复十年,海内除去加饷,而臣归老山林,于愿足矣!即有不称,亦必杀伤相当,敌不复振,保不为河西忧也。稍需时日,经臣以三路蹙之,歼敌必矣。臣又愿与经臣约,怒蛙可式,无摧战士之气;劳薪可念,无灰任事之心。但过河之后,将士有不能破敌逃归者,尽杀之,其军前机宜,许臣便宜从事。若一切指挥必待报而后行,则无幸矣。如以臣言为不可,乞罢臣而专责经臣,庶得一意恢复,不至为臣所挠乱也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卷2。。

  在王化贞看来,打败后金易如反掌,只须六万兵就可以一举荡平!他要求皇帝给他立下军令状,让所有将士听命于他。好像他这“一举”,天下立致太平。最大的讽刺是,此话说出还不到一个月,他就狼狈逃窜,几乎做了后金的阶下囚!

  熊廷弼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主守的方针,在和王化贞争论过程中,一再向朝廷申明:“河西之役,臣主守者也,谓修守即以修战。而抚臣不任守,则臣不得完守之局。”他曾召开过一次军事会议,与会道臣镇将“皆言不能战”,支持他的主守方针。他预计“如守过今冬贼不来,而我且当往,为过河之战矣”。《明熹宗实录》,卷12。尽管他反复论证主守的理由,王化贞终不听,不时地加以驳斥或攻击。熊廷弼气急,又上疏:“请亟如抚臣约,乘冰急进,免使将士因不战而怨。并急罢官,以正臣‘摧战士之气、灰任事之心’之罪!”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2。

  第三部分西平堡血战(3)

  熊、王两人“终日争战争夺”,他们相互弹劾,进而发展到意气相加,举凡一方赞成,另一方必反对。反之亦是。结果,“刍粮腐于海滨,器杖朽于沙碛”,无人过问。熊廷弼向其他官员散布“抚臣不做实事,不说实话”。王化贞矢口否认:“何尝不说实话、做实事?”《明熹宗实录》,卷11。他们之间的严重对立,弄得下边将吏“掣于两难”,无所适从,“士卒疲于进退”《明熹宗实录》,卷13。,而“诸道将俱浮沉于战不战、守不守之间,笑啼不敢,而凡事牵制多矣”。《明熹宗实录》,卷11。经抚不和,已闹到“通国皆知”的地步《明熹宗实录》,卷13。。

  熊廷弼为人刚强、自信,好骂人,特别是不把那些权贵放在眼里,随意顶撞,引起他们的嫉恨。兵部尚书张鹤鸣与熊廷弼相失,独喜王化贞,在他主使下,王化贞“所奏请无不从”《明史•张鹤鸣传》,卷257。,却不通知熊廷弼。他怂恿王化贞不受廷弼节制。熊廷弼上疏点名抨击张鹤鸣,说:“臣既任经略,四方援军宜听命于臣调遣。但鹤鸣竟擅自指令,不让臣知道。七月中,臣问兵部调军之数,已经两个月,至今不答复。臣这个经略有名而无其实!辽西的事只好让枢臣(指张鹤鸣)与抚臣共同承担吧。”《明史•熊廷弼传》,卷259。张鹤鸣看到熊廷弼告他,心里非常痛恨。又有一次,那是前一年的事,大约十月间,张鹤鸣请敕廷弼出关守广宁。廷弼很不客气地予以拒绝,说:“枢臣只知经略出关可以镇定人心,其不知徒手无兵的经略一出,不是动摇人心更厉害吗?让臣驻广宁,化贞驻何地?鹤鸣责令经、抚协心同力,而朝廷枢臣就不应当与经臣协心同力了吗?”毛文龙夺取镇江的捷报传到北京,张鹤鸣上疏鼓吹进战。熊廷弼即传令诸将:“敢战渡河者斩!”这些话都深深刺痛了张鹤鸣,更加恼怒熊廷弼《明熹宗实录》,卷18。。这位兵部尚书对廷弼用人、处分、请示要事,都从中阻挠。

  部署在广宁内外的兵力达十二万,均被王化贞所控制,而廷弼“关上无一卒”,不能行其志;王化贞本人行事,不请示经略,背着他直接报请兵部或皇帝《明史•熊廷弼传》,卷259。。御史江秉谦指出:“是化贞节制廷弼,而廷弼未尝节制三方也。”经略仅有虚名,无权决策谷应泰:《明末纪事本末补遗》,卷2。。广宁败后,难怪给事中周朝瑞等七人各疏劾张鹤鸣:“党王化贞而力为主战,令之不受经略节制;仇廷弼,而不与关上一兵,且挠其三方布置,封疆破坏,三人同罪。”《明熹宗实录》,卷18。但在当时,朝廷枢臣、科道官员多替王化贞说话,支持他所谓“一举荡平”的不切实际的计划,极力诋毁熊廷弼守定而后战的方针。甚至有人出于种种恶意诬陷他,布散流言,必置廷弼于死地而后快。廷弼毫不示弱,往往以愤激的语言逐个驳斥,因而又招来更多的攻击。刑科江西员外徐大化劾廷弼,指责他“受国厚恩,不思与虏战,而日日与庙堂舌战、笔战”,将来必“败坏辽事”《明熹宗实录》,卷13。!

  熊、王纷争,朝廷内外差不多都卷进去了,“年来议论纷嚣”,“即争经抚章疏如山”《明熹宗实录》,卷15。!正值内外为经抚不和哄哄然之时,阉党魏忠贤得势,佞臣大学士叶向高执朝政。他是王化贞的“座主”,自然是站在王这一边的。他支持王化贞不受熊的节制,并向皇帝上疏,称:“欲化贞受其节制,则举朝之人皆以为难行。”《明熹宗实录》,卷12。除少数人敢于支持熊廷弼的主张,大多数都随叶向高斥廷弼,公开鼓励王化贞反对熊廷弼。王更加有恃无恐,处处与熊对立。廷弼气急难忍,愤愤地说:“诸位大臣能容我封疆之臣则容之,不能为你们门户所容就斥退,何必内借阁部、外借抚臣来围困我呢!”他向熹宗哭诉:“照此下去,臣今无望矣!”《明史•熊廷弼传》,卷259。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