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龙文化——回顾与展望_张开城/胡安宇【完结】(47)

  ----------------------- Page 31-----------------------

  筑已为人们所重视。 其次,古代建筑艺术可以全盘照搬到一些文化设施中,如文化馆、美术 馆、博物馆等,使建筑形式与建筑的功能、 “内容”协调一致。 最后,把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应用于公共设施、机关、 商业、民用建筑之中。一方面,可以在整体布局,宏观构想中借鉴中国古典 建筑设计思路而采用现代施工工艺和建筑材料;另一方面,在现代建筑中局 部点缀某些中国式的小构件,取得民族格调。在这方面,本世纪以来在北京、 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许多重要建筑中有成功的尝试。 建筑是一门艺术,讲求整一性,不能机械地照搬、拼接。如有的机关、 企业,在现代风格的办公楼、礼堂、车间之间用中国古典式花墙、迴廊连接, 搞得不伦不类;有的在文化古城,古代建筑群中随意建起现代风格的楼堂馆 所,严重破坏了这些难得保留下来的文化古迹的整体景观,以上这些做法都 是不可取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开放的时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国外亦有用武 之地,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中华民族传统工艺在现时代表现出其重要价值和生命力。 第一,中华民族传统工艺品,为我国人民日常生活所必需;在人民生活 水平提高的今天,不仅年画、烟花、绣衣、折扇、剪纸、草编、竹编器具等 为人们所需,唐三彩、景泰蓝、贝雕、玉雕等工艺品也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 可以预料,随着文化的发展,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高档工艺品的 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第二,传统工艺品不仅有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审美价值。许多高档工 艺品有很高的收藏价值,那些堪称鬼斧神工的工艺品是难得的国宝。它们是 中华民族的骄傲。有的收藏在博物馆,有的摆放、陈列在重要公共设施、场 所;有的成为国外一些国家、国际组织的办公场所的陈列品,博物馆的收藏 品。例如,1974年创作成功的大型牙雕 “成昆铁路”现陈列在联合国总都大 厦休息厅;平填银丝大挂盘陈列在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翁氏多孔通花牙球在 国内外久负盛名。20年代初,翁昭的作品多次在国际上获奖,现在我国层次 最多的镂空通花牙球是牙雕 《伎乐天》,直径只有14.6厘米的球体共有 50 层,牙雕整体造型优美,工艺精湛。 第三,传统工艺品有很高的商业价值,不仅有很大的国内市场,在国际 市场上也很受欢迎,许多日用工艺品出口量不断增加,一些高档工艺品倍受 各国收藏家的青睐。仅就日用工艺品而言,北京的绒花供应110个国家和地 区;都锦、东阳竹编、浙江草编、漆器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 我国目前的传统工艺品生产既继承了传统技法,又不断创新,有的还采 用了现代技术手段。品种上不断增加,质量上不断提高,说明传统工艺品制 作后继有人。

  ----------------------- Page 32-----------------------

  第三章美学 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问,它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以前,人 类就开始了对美的哲学思考,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产生于18世纪 后半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美学思想,而且,这些思想以其独 特的视角、概念、命题和理论形态表现着自己的价值。中国传统美学发端于 先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到明代后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之发端 先秦时代,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 它对我国政治思想、哲学和文学是如此,对美学思想来说也是如此。 先秦时期是我国美学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期。它包含着后来各种美学思 想发展的胚胎和萌芽,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和道家。儒家美学的中 心是反复论述美与善的一致性,要求美善统一,高度重视审美与艺术陶冶、 协和,提高人们伦理道德感情的心理功能,强调艺术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 积极作用。儒家美学的奠基人是孔子、孟子、荀子、 《易传》和《乐论》, 不断深化、丰富和发展。 道家对奴隶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采取否定态度,极其大胆地揭露 了阶级社会中美与善、美与真、美与丑的对立和矛盾。在看似消极虚无的形 态下,包含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和批判精神。道家对美的否定只是它所揭露 批判的那种虚假的、有害的美。道家认为,真正的美是一种自然无为,摆脱 了外物的奴役,在精神上获得了绝对自己的状态。道家第一个把审美同超功 利的人生态度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孔子的美学思想 孔子是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同时也是中 国美学理论重要的奠基者之一。 孔子的美学是他的整个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同孔子整个思想的 核心—— “仁”有着直接的联系。孔子的美学实际是他从仁学出发去观察和 解决审美和文艺问题所得出的结论,是他的仁学的自然延伸,我们可以称之 为审美的心理学——伦理学,或心理学——伦理学的美学。一方面,孔子充 分肯定了满足个体官能欲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又努力把这种心 理欲求的满足导向符合于社会伦理的道德规范;一方面,孔子高度重视发挥 审美和艺术对个体情感心理的感染偷悦作用,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这种作用 只有在能够导向群体的和谐发展时才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个体的心理欲求 同社会的伦理规范二者的交融统一,是孔子美学的最显著的特征。 “成于乐”和“游于艺”是孔子以仁学为基础的艺术观。 所谓 “成于乐”,就是说君子的修身如果不学习礼乐,那就不可能成为 一个完人。孔了认为乐能改变人们的性情,感发人们的心灵,使人自觉地接 受和实行仁道。因而,审美和艺术在达于 “仁”中起重要作用。所谓“兴于 诗,立于礼,成于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言论 的教化不如好声乐入人之深,这就强调了乐对人的伦理作用。 “游于艺”中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