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144)

  写成后,李翱、皇甫提、杜牧也写出文章,发表了对人性问题的看法。至宋儒遂愈

  演愈烈,“性情”问题成为理学的主题。经韩愈倡导,宋儒的发展,佛教原有的性

  理之学方面的优势逐渐被新儒学取代,儒家文化的主体地位重新被牢固地确定了下

  来。

  四、千秋万岁名不寂寞

  韩愈革新儒学,倡导古文,开一代新风。史学大师陈寅烙在《论韩愈》一文中,

  对他予以极高的评价:

  综括言之,唐代之史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

  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

  此。退之者,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先启后、转旧为新关折点之人物也。

  这一评价非常中肯。但是,韩愈生前生后并非一贯受人尊崇。正如李汉所说的,

  在他生前“时人始而惊,中而笑且排,先生益坚,终而翕然随以定。”(《韩昌黎

  集》序)“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新唐书·韩愈传》)

  唐末皮日休甚至请求以韩愈配享太学。

  到了宋初,韩愈的地位大大下降,“号为时能文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

  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到了庆历年间,经过欧阳修、苏轼等人的大力提倡,

  “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注]又重

  新出现了韩文热。欧阳修尊之为文宗,石介列之于道统,苏轼作《潮州韩文公庙碑》,

  竟赞韩愈“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二程则欣赏韩愈抬高孟子的做法,

  说“如《原道》之言,虽不能无病,然自孟子以来,能知此者,独愈而已。”

  但宋人对韩愈也不是一味推崇。如对韩愈评价极高的苏轼,虽然肯定韩愈尊孔

  孟、拒佛老,但认为“韩愈之于圣人之道,盖亦知好其名矣,而未能乐其实”,

  “其论至于理而不精,支离荡佚,往往自叛其说而不知。”[注]理学大师朱熹虽然

  肯定韩愈“所以自任者不为不重”,但又指出他“平生用力深处,终不离文字言语

  之工”,评韩愈《原道》是“无头学问”,评《读墨》也说韩公“第一义是学文字,

  第二义方究道理。”批评他在理论上缺乏深度和建树。[注]王安石则对韩愈贬多褒

  少。他在《读韩》一诗中写道:“纷纷易尽百年身,举世无人识道真。力去陈言夸

  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说韩愈并没有把握儒家真正的“道”,他的努力徒劳无

  益。宋人评韩还涉及到韩愈的人品,如说他贪禄喜进、言行失俭、沽名钓誉等等。

  如《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18引苏轼责备韩愈“示儿皆利禄事”,《河南程氏遗书》

  卷18记伊川语谓“退之正在好名中”,又说“退之晚来为文,所得处甚多;学本是

  修德,有德然后有言,退之却倒学了。”张子韶《横浦日新》说“韩退之求官书略

  不知耻”。朱熹甚至说韩愈“当初本只是要讨官职做,始终只是这心。他只是要做

  得言语似六经,便以为传道。至其每日功夫,只是做诗博奕,酣饮取乐而已。”[注]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对韩愈的道、文、诗、德无一褒词,说他

  “所奉者义也,所志者利也。”直到现代,人们对韩愈的评价仍无定论,聚讼纷纷,

  真可谓“千秋万岁,名不寂寞”(钱钟书语)。

  对韩愈评价,不能失之片面和武断。韩愈这个人有他的时代局限性。对他勇于

  进取、追逐功名这一点,我们要看到他不像后来的道学家那样虚伪。而且他积极入

  世,勇于任责,对政治表现出极大的关怀,为了维护自己所怀之“道”,敢于直言

  忤君,触犯逆鳞,这表现了一个正直士大夫应有的品格。至于以利禄诱子一事,封

  建社会有几人不是在利益驱动之下读书做官的?

  韩愈的一生,几经浮沉。特别是处在朋党、宦官、藩镇斗争的三角关系中,个

  人的命运更难以捉摸。他依违其间,尽管各个集团之中都有与他交往的友人,但双

  方都怀着或明或暗的戒心。因此,他有时感到非常的孤独。他自述说:“公不见信

  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进学解》)“不善交人,无相

  生相死之友于朝。”(《释言》)“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内

  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何为乎?”(《与李翱书》)但总的来说,韩愈虽屡被贬

  黜,却能得以善终,平生的名位也不为不高。他有一首《示儿诗》这样写道:“始

  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

  可见他对自己的处境还是较为满意的。他虽然一生汲汲追求功名,但并不满足于个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