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273)

  一天才!天才!”一些心怀妒忌的士大夫却在一旁悄悄地说:“此子取上第,目中

  无我辈矣!”弘治九年(1496),王守仁再次参加会试,果然为妒忌者所抑,又一

  次落第。有些同来参加会试的人因未能考中而感羞耻,守仁安慰他们说:“世以不

  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闻者无不叹眼。虽然两次会试都不得中,但王

  守仁并不因此灰心失意。他退归余姚,结诗社于龙泉山寺,优游度日。

  弘治十年(1497)夏五月,鞑靼小王子攻潮河川(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

  继而又攻大同。其时边报紧急,京师震动,“朝廷推举将才,莫不遑遽”。王守仁

  为了报国立功,由结社吟诗转而留心军事,他深深感到:“武举之设,仅得骑射搏

  击之士,而不能收韬略统驭之才。”于是,王守仁又主攻兵法,凡兵家秘籍,无一

  不精心研读。他“好言兵,且善射”(《明史》本传),研究军事简直入了迷,乃

  至“每遇客宴,尝聚果核列阵势为戏”。这样,王守仁在军事韬略方面有了较深的

  造诣,虽然未被朝廷录用为镇守边关的将才,但为他后来镇压农民起义,平定宸濠

  之乱奠定了基础。

  次年,王守仁27岁,开始感到自己久不得志,前途渺茫。他“自念辞章艺能不

  足以通至道,求师友于天下又不遇,心持惶惑”。一日读朱熹上来光宗疏曰:“读

  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守仁感触很深,

  顿时恍然大悟,悔恨自己二十余年来读书虽然广博,却未能循序以致精,因而没有

  多少收获。于是,他通过痛苦的反省,便注重循序读书,力求学问精进,以期“致

  知”、“穷理”。可是,他在实践中总觉得“物理吾心,终若判而为二”,不禁茫

  然失措,困惑难解。积久的忧郁情绪,又导致旧疾复发,守仁的内心十分矛盾、痛

  苦。经历了上次“格竹”的失败,又实践循序致精的读书方法也未能成功,他便对

  朱熹学说的崇信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从此与朱学分道扬镳。

  五、出入佛老

  对朱学信仰的动摇,使王守仁心志消沉,甚而怀疑学做圣贤与自己没有缘分,

  于是便出入于佛老,“偶闻道士谈养生,遂有遗世入山之意”。但王守仁并没有去

  做和尚。道士,因为他还肩负着王家光宗耀祖的使命,他毕竟还留恋于科举,不得

  不学习一些时文定式和熟读四书五经。

  弘治十二年(1499),王守仁已28岁,他第三次参加会试,踢进士出身,观政

  工部。从此,他步入仕途,跻身士大夫行列。当时京师文人荟萃,如太原乔宇、广

  信汪俊、河南李梦阳、何景明、姑苏顾麟、徐桢卿、山东边贡等人,均为文坛名士。

  他以文会友,与诸士相交,过从甚得。不久,“时有星变,朝廷下诏求言”,又传

  来鞑靼小王子入居河套,攻扰延绥的消息,王守仁立即奏上《陈言边事疏》,因论

  朝政之失,“谨栋便宜八事以备采择:一曰蓄材以备急,二曰舍短以用长,三曰简

  师以省费,四曰屯田以足食,五日行法以振威,六曰敷恩以激怒,七曰捐小以全大,

  八曰严守以乘弊”,极力主张改革政治,整顿边务,以“易辕改辙”,“痛革弊源”。

  第二年,守仁被朝廷授官为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

  弘治十四年(1501),王守仁奉命审录江北国狱,对于冤假错案,多所平反。

  事后游道教圣地九华山,挥笔写下了《游九华山赋》,赋中有云:“逝予将遗世而

  独立,采石芝于尘霄;虽长处穷僻,乃永高乎囗嚣……长邀游于碧落,共太虚而逍

  遥。”这明白地表露了他企望超脱凡尘,羽化登仙的幻想。游山期间,曾夜宿无相,

  化城等僧寺,又寻访道士蔡蓬头和地藏洞异人。当时,蔡渭守仁“终不忘官相”,

  异人与守仁“因论最上乘”,盛称“周濂溪、程明道是儒家两个好秀才”,由此启

  发他从佛、道两家的角度考察儒家,更多地看到了儒、佛、道三家相通的地方,这

  对阳明心学的形成颇有影响。

  王守仁完成了录囚任务,回到京师,白天忙于办理案犊公事,夜晚又燃灯静坐,

  研读五经以及先秦两汉儒家著作,努力提高文字功夫,以适应当时文学复古运动的

  需要。父亲王华担心他劳累成疾,便严令禁止家人夜间在守仁的书房放置灯烛。守

  仁为了避开父亲的监视,每晚专等父亲安寝后又燃灯读书,常常熬到夜半三更。久

  而久之,他由于劳思过渡,竟得了吐血疾(肺痨),便于弘治十五年(1502)八月

  告病归越。

  回到故乡余姚后,王守仁乃筑室会稽山阳明洞中,终日习炼道家导引之术,搞

  得自身精疲力竭,却丝毫无补于事。他翻然悔悟,不禁感叹道:“此簸弄精神,非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