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279)

  钱德洪、王畿和王良等人的热烈拥戴和不懈努力,阳明学说很快风行海内,四方求

  学者云集响应。其势有如旋风,席卷了明代中叶整个知识界,以致在当时掀起了一

  股强大的批判理学思潮。

  王守仁讲学声势浩大,震动朝野,引起了一班固守程朱理学的官僚们极力反对。

  御史程启充、给事毛玉,秉承首辅杨廷和的旨意,倡议论劾守仁,加之以遏止正学

  的罪名。王门弟子陆澄时为刑部主事,特上疏为“六辩”以驳斥论劾者,守仁当即

  进行阻止。他说:“无辩止谤,尝闻昔人之教矣,况今何止于是?四方英杰以讲学

  异同,议论纷纷,吾济可胜辩乎?……然则今日之多口,孰非吾济动心忍性砥砺切

  磋之地乎?且彼议论之兴,非必有所私怨于我,亦将以卫夫道也。”守仁对谤议并

  不计较。而视之为学术异同,这是十分明智和策略之举。因为他鉴于朝廷内部权臣

  倾轧,矛盾复杂,不能让弟子和自身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乃至断送个人煞费苦心

  创立起来的学说。

  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南宫策士,以“心学”为问,暗中借此排斥和打击

  王守仁。策问曰:“朱陆之论,终以不合,而今之学者,顾欲强而同之,岂乐彼之

  径便,而欲阴低吾朱子之学钦?究其用心,其与何澹、陈贾辈亦岂大相远欤?至笔

  之简册,公肆低訾,以求售其私见。礼官举祖宗朝政事,燔其书而禁之,得无不可

  乎?”(顾炎武《日知录》卷18)参加这次会试的三门弟子,对这次策问大为不满,

  有的不答而出,有的直发师旨,有的下第而归。钱德洪不第归来,王守仁喜而远迎,

  说:“圣学从兹大明矣!”德洪疑惑不解地问:“时事如此,何见大明?”守仁说:

  “吾学恶得追语天下士?今会试录,虽穷乡深谷无不到矣。吾学既非,天下必有起

  而求真是者。”他自诩“吾学”即“圣学”,认为策问攻击“吾学”,相当于变相

  宣扬“吾学”。对于谤议,王守仁始终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足见其“致良知”的

  功夫非同寻常。

  一天,王守仁与弟子邹守益、薛侃、黄宗明、马明衡、王良等人论学,顺便谈

  起外界对阳明心学谤议日兴的原因,有的认为是由于先生权势地位日益提高而以遭

  人嫉妒被谤,有的认为是由于阳明学说日益彰明而为宋儒争异被谤,有的认为是由

  于王门弟子日益增多而以进身受挫被谤。而王守仁则认为这三者都不是主要原因,

  其主要原因在于他本人是一个“只信良知”的“狂者”。他对弟子们说:“吾自南

  京已前,尚有乡愿意思。在今只信良知真是真非处,更无掩藏回护,才做得狂者,

  使天下尽说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弟子请问乡愿与狂者之辨,守仁曰:

  “乡愿以忠信廉洁见取于君子,以同流合污无件于小人,故非之无举,刺之无刺。

  然究其心,乃知忠信廉洁,所以媚君子也;同流合污,所以媚小人也。其心已破坏

  矣,故不可与入尧舜之道。狂者志存古人,一切纷嚣俗染,举不足以累其心,真有

  凤凰翔于千仞之意。一克念,即圣人矣。惟不克念,故阔略事情,而行常不掩;惟

  其不掩,故心尚未坏,而庶可与裁。”可见,王守仁被谤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他

  不为“乡愿”以媚世,宁为“狂者”以求“圣人之道”,凡遇事只依“良知”而行。

  嘉靖三年(1524),王守仁53岁。自初春开始,门人日进。郡守南大吉以座主

  称门生,往复数次,殷勤问学,深得“致良知”之教。随即,王守仁开辟了稽山书

  院,聚八方彦士。身率讲习以督之。当时,各地学者纷至沓来,诸如萧囗、杨汝荣、

  杨绍芳等来自湖广,杨仕鸣、薛宗铠、黄梦星等来自广东,王良、孟源、周衡等来

  自直隶,何泰、黄弘纲等来自南赣,刘邦采、刘文敏等来自安福,魏良政、魏良器

  等来自新建,曾忭等来自泰和。守仁亲临讲席论学,环坐而听者三百余人,以至于

  因书院狭小而不能容纳。莘莘学子“环先生之室而居,如天妃、光相、能仁诸僧舍,

  每一室常合食者数十人。夜无卧听,更番就席,歌声彻昏旦。南镇、禹穴、阳明洞

  诸山远近古刹,徙足所到,无非同志游寓之地。先生每临席,诸生前后左右环坐而

  听,常不下数百人;送往迎来,月无虚日,至有在侍更岁,不能追记其姓字者。诸

  生每听讲,出门未尝不踊跃称快,以昧入者以明出,以疑入者以悟出,以忧愤囗忆

  入者以融释脱落出。”(钱德洪《刻文录叙说》)

  王守仁讲学闻名海内,天下学者时时想望其风采。海宁有一位年近七旬的诗坛

  宿儒董氵云,他漫游会稽时听说守仁讲学之盛,便“以杖肩其瓢笠诗卷来访”,当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