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297)

  十一史,“每日丹铅一本,迟明而起,鸡鸣方已,两年而毕”(《年谱》),这样,

  不但“通知”了本朝史事,还深入了解了中国上下数千年的史事,为“经世致用”

  奠定了坚实深厚的学问基础;不仅此也,宗羲还多方搜求、广泛涉猎,邀游于中华

  学术的海洋中,“旁求之九流百家。既尽发家中藏书读之,不足,则抄之同里世学

  楼钮氏、澹生堂祁氏,南中则千顷斋黄氏,吴中则绛云楼钱氏[注]。穷年搜讨,游

  履所至,遍历通衢委巷,搜鬻故书,薄暮,一童肩负而返,乘夜丹铅。次日复出以

  为常”(《神道碑》),极为深入地钻研了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旁及天文、地理、

  历算、音乐、释老等各类书籍。这使他锻炼养成了别具只眼的独立思考能力,往往

  能“凿空新义,石破天惊”,生发出卓异而深刻的见解。

  宗羲有四个弟弟,其中大弟宗炎(字晦木)、二弟宗会(字泽望),都由宗羲

  亲任教导之责,一不数年,皆大有声,儒林有‘东浙三黄’之目”(《年谱》)。

  这一时期,黄宗羲不过20多岁,却一时名声大噪,“所居虽僻远城市,不乏四方之

  客”(《年谱》),他也因此结识了当时不少名流,与沈寿民、陆符(字文虎,浙

  江鄞县人)、万泰(字履安,与文虎同里)最称莫逆。

  在发愤力学、刻苦攻读的同时,宗羲仍然十分关心国家大事,以高度的责任感

  注视着天启以后的政治风云。

  当时,虽然魏忠贤等已经伏诛,他的羽翼爪牙也被剪除,但是,阅党残余远未

  销声匿迹。尽管崇祯二年(1629)曾“钦定逆案”,将阉党分七等定罪,前六等俱

  处以流放,末等则“冠带闲住”,虽保留名位却无实权,然而“其党犹满朝”。他

  们虽蛰伏朝野,却一直在窥测试探,待机翻案,企图东山再起。崇祯三年(1630)

  六月,温体仁入阁。体仁宇长卿,乌程(今浙江湖州)人,貌似恭谨忠厚而内心残

  刻,又颇具心机,巧于揣摸迎合皇帝的心意,因而很受崇祯宠信,居内阁掌朝政达

  8年之久。此人早在天启年间就曾赋诗为魏忠贤歌功颂德,与东林党则格格不入。崇

  祯初年廷推阁臣[注],礼部侍郎钱谦益名列第二,温时为礼部尚书,但资望尚浅,

  不在被推荐者之中。他意会到崇祯对钱心存疑虑,便大张挞伐,翻出7年前已有定论

  的旧案,攻击谦益受贿、“结党欺君”。结果,在其他大员一致认为谦益无罪的情

  况下,谦益仍被革职回籍、等候处理,一些受此事牵连的官吏如瞿式耜等都遭贬谪;

  而钱氏曾被指为“东林恶党”,当年阮大铖向魏忠贤上所谓“点将录”,将钱列为

  三十六天罡”中的“天巧星”。由于这些缘故,当温体仁入阁,不久又擢为首辅、

  大权在握之际,“魏忠贤遗党日望体仁翻旧案、攻东林“(《明史·温体仁传》);

  而体仁亦“庇私党,排异己,与举朝为仇”(《明季北略·朱国弼劾温体仁》),

  对正直势力形成极大的威胁。

  当时士大夫集团中正直一派的急先锋,是以少年名士为主体的复社。

  明中叶以来,士大夫集会结社之风特盛,三五同道,声气相求,即可组成团体,

  或者赏花赋诗、饮酒衡文,或者讥弹时政、臧否人物,已成为当时文人生涯之一组

  成部分。万历之后,因为朝局清浊不定、政争频繁,这种结社也就往往更含有较浓

  厚的政治气息。江南人文渊薮,集会结社尤为普遍,天启、崇祯间,较知名者就有

  应社、国门广业之社、读书社、小筑社、诗社、文社、几社、登楼社等等,不一而

  足。

  崇祯三年(1629),名士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1602—1641)

  联合诸文社,在吴江尹山聚会,以“兴复绝学”为号召,成立复社,此为复社第一

  次会议,史称“尹山大会”。翌年,张溥又在南京召集“金陵大会”,当时恰好也

  在南京的宗羲经友人周镳(字仲驭,江苏金坛人)介绍参加复社,成为社中活跃人

  物之一。这年,宗羲还加入了由名士何乔远(字囗考,号匪莪,福建泉州人)为首

  领的诗社;后来,宗羲与万泰、陆符及其弟宗炎宗会等还在余姚组织过“梨洲复社”。

  到崇祯六年(1633),张溥在苏州召集“虎丘大会”,与会之复社人士多达数千,

  规模之大,为前所未见。从此,复社作为继东林之后而起的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团体,

  出现在崇祯时代的政治舞台上。一时俊彦,如陈子龙(字卧子)、吴伟业(字骏公)、

  冒襄(字辟疆)、侯方域(字朝宗)、陈贞慧(字定生)、吴应箕(字次尾)、顾

  炎武(字宁人)等人,俱荟聚复社旗下;宗羲与社中诸同志时时往还,相互之间切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