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89)

  批评说:“儒者论天地故生人,此言妄也。”又说,“如天故生万物,当令其相亲

  善,不当令之相贼害也。”可现实却是血雨腥风,弱肉强食,不仅物类之间互相吞

  食,而且同类之中也自相残杀。上天既有意地创造了人类和万物,何不令相亲爱?

  反令其相残杀,是天何其残忍也!

  天既无意生人,天既没有知觉,人事不能感动天,天也无从干预人事,所谓

  “天谴”、“天怒”、“天罚”等等谬说,自然就是无稽之谈了。他说:“夫人不

  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明雩》)认为“寒温之气,系于天地,而

  统于阴阳,人事国政,安能动之?”(《变动》)一切灾异天象,都与人事无关,

  他反驳“雷为天怒”“雨为天喜”,认为“雷者,太阳之激气也。”当盛夏之时,

  “太阳用事,阴气乘之,阴阳分争”,“激射为毒,中人辄死,中木木折,中屋屋

  坏”(《雷虚》);所谓两者,也不是上天的甘霖:“雨从地上,不从天下”,

  “初出为云,云繁为而。”这些由地而升的云气,“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

  雨,寒则为雪”,“皆由地发,非从天降。”更不是天神的什么喜怒(《说日》)。

  如果天真能谴告人君,当亦能命如尧舜那样的圣君贤主治理社会,那就用不着谴告

  了。可是“今则不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随谴告之,何不惮劳”也如此(

  《自然》)!看来所谓谴告说是靠不往的,王充认为那不过是衰乱之世的虚妄之语

  罢了:“末世衰微,上下相非,灾异时至,则造谴告之言矣。”人世到了衰乱的末

  世,人心怨怒,上下离德,如果灾害适至,于是,制造上天谴告之说。然则“谴告

  之言,衰乱之语也”(同前)。天既不能因人君之败政而谴告,自然也不能因人主

  之善政而降瑞,因而对文王有赤雀之瑞,武王有白鱼之祥等瑞应说进行了否定:

  “自然无为,天之道也。命文以赤雀、武以白鱼,是有为也。”其实际情况当是:

  “文王当兴,赤雀适来;鱼跃鸟飞,武王偶见,非天使赤雀至白鱼来也。”(《初

  禀》)赤雀白鱼的出现,纯属偶然,与武王、文王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这不仅批

  驳了天人感应的谬说,具有无神论的学术价值,而且对君权神授的欺惘之辞提出了

  怀疑。

  其二是提出“元气”一无论,发展了儒学宇宙生成学说。《周易·系辞》曰: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

  大业(伟大事业)。”这是先秦儒家的宇宙生成理论:宇宙的本原是太极,宇宙产

  生的门户是阴阳。但是“太极”只表达一种原始的终极状态,她到底是什么,易经

  本身并未说明,先秦儒家也未明言。东汉马融释太极为“北极星”,显然是错误的;

  郑玄释为“淳和未分之气”,十分精确,后之张载、王夫之俱从其说。以气释太极,

  则受王充“元气”说的影响。当然“元气”一词并不始于王充,在董仲舒《春秋繁

  露·王道》、《淮南子·天文》篇均言及元气;更早的还有战国楚之隐者所作《囗

  冠子·泰录》。但是董仲舒的“元气”仅指一年伊始的吉祥之气;囗冠子、淮南子

  属道家,他们说:“道生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元气,元气有涯垠,清阳者薄

  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天地虽由元气所生,但并不是宇宙万物的终极状

  态,在元气之前尚有“宇宙、虚廓、道”为其本根,这显然不合符《周易》的“太

  极”学说。在汉代,另有一种元气学说,王充在《谈天篇》中曾加以引述:一说易

  者日‘元气未分,浑沌为一。’儒书又言:‘溟氵幸濛氵项,气未分之类也。及其

  分离,清者为天,浊者为地。’”说易之家和儒书之言似乎也是借用道家“元气”

  名词,但他们将元气置于天地与万物之始,则是合符“易有太极”的生成图式的。

  但是汉儒的元气说随着书散籍灭而无人知晓了,是王充继承并发挥了这一元气学说,

  将之广范运用于各个学术领域,解释各种哲学问题和社会问题,这就不仅保存了汉

  儒的元气说而且丰富和发展了《周易》的宇宙生成理论。王充视元气为自然界的本

  原。上至天上的日月星辰,下到地上的飞潜动植,都是元气的产儿:天地为元气所

  生,天地乃含气之阴阳,“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他说:“日者,火气之精”

  (《感类》);“雷者,太阳之激气”(《雷虚》);月者,水气之精(《说日》);

  “风者,气也”(《感虚》);寒温者,“天气”之运(《寒温》)…所有天文现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