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阿拉伯通史_希提【完结】(231)

  后来改名艾哈迈德的这个男孩,原来是波斯尼亚的基督教徒,他犯了强 奸罪,逃到君士坦丁堡,把自己卖给一个犹太教的奴隶贩子,被运到开罗, 卖给了阿里贝。作为刽子手,他为主子立了大功,因而有了查萨尔(意为屠 夫)的绰号。查萨尔从埃及逃到叙利亚,在西顿对扎希尔作战中立了功,被 任命为西顿的长官。他逐渐扩张自己的权力,向北侵入黎巴嫩,向南侵入巴 勒斯坦,在那里继承了扎希尔在阿克的职位。他建立了两支卫队,一支是由 波斯尼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组成的骑兵军团,一支是由马格里布人组成的步 兵军团。他想尽办法来加强这个城市的工事,并且在港口里组织了一支小型 舰队。1780 年,“崇高的阙下”作为权宜之计,把大马士革省长的职位赏赐 他,使他真正成为叙利亚的总督和黎巴嫩的公断人。名义上他虽然承认“崇 高的阙下”的权利,但是他却肆无忌惮地把素丹赛里木三世的钦差大臣处死 了。正是这位艾哈迈德帕夏,在史密斯爵士所指挥的舰队的协助下,成功地 反抗并打退拿破仑对阿克的猛攻。查萨尔这个强夺者和独裁者,在对付敌人 和嫌疑犯的时候,是残忍的。他始终保持屠夫的声誉。据一位本国的编年史 家的著录,查萨尔有妻妾三十七人,她们当中有几个有不贞洁的嫌疑,他曾命令太监们把她们投入熊熊的火葬堆。在全国各地,他的姓名仍然是恐怖和 残忍的同义词。1804 年,他的未因失败和挫折而受到损害的一生,在疾病中 自然告终了,这真是一种稀罕的现象。

  在查萨尔的时代,黎巴嫩的统治者是艾米尔伯什尔二世(1788—1840 年),在拿破仑入侵的时候,他未能驰援阿克的统治者,因此,引起查萨尔 的冷遇。伯什尔当时不能不乘一只英国船,退到塞浦路斯岛。他使比嘎耳隶 属于黎巴嫩,因而卷入与大马士革和的黎波里的省长们的争论的旋涡,于是在 1821 年逃到埃及。在埃及期间,他与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交上朋友。1831 年,易卜拉欣率领埃及军队入侵叙利亚,他们发现伯什尔和他的部下是 现成的同盟者。易卜拉欣在占领雅法和耶路撒冷之后,围攻阿克,黎巴嫩人 便帮助他猛扑这座城市。大马士革投降的时候,德鲁兹人站在城墙的前面。 打垮了驻防于希姆斯的土耳其军队,通往小亚细亚的道路就敞开了。陶鲁斯 山隘有几处必须放宽,埃及的炮队才能通过。由于 1832 年科尼亚的胜利,通 往君士坦丁堡的道路就畅通了。埃及的帐棚,搭在屈塔希亚,几乎在博斯普 鲁斯的视野之内。这惊动了俄国。法国向来是鼓励穆罕默德·阿里向外扩张 的。法国和美国由于猜忌俄国,为了素丹的利益而被迫行动。埃及的野心, 就这样终归失败了。

  起初,易卜拉欣讨好叙利亚人民,特别是他们当中的基督教徒,为此而建立了安全和公道,推行了社会改良。后来,在大马士革那样的城市里,没 有一个基督教徒,能骑着马或戴着白的、红的或绿的头巾,出现在大庭广众 之中。没有一个基督教徒,能在政府机关里担任责任重大的官职。所有这些 无资格的人,现在都被撤职了。但是,随后易卜拉欣遵照他父亲的指令,把 原来的赋税提高两倍多,对于丝绸和其他土产,建立了国家垄断(这是依照 埃及的先例的),更坏的是,还坚持解除人民的武装,并实行征兵制。征兵 制在叙利亚人,特别是黎巴嫩人看来,是最侮辱人的制度。1834 年在巴勒斯 坦开始的起义,蔓延到叙利亚全境。1840 年 6 月 8 日,黎巴嫩的起义者发表 宣言,列举埋怨的各种原因,就把解除武装和征兵制度放在首要地位。在那 个时候,由于黎巴嫩封建地主与穆罕默德·阿里之间的友谊,黎巴嫩曾获得 特殊的待遇。穆罕默德·阿里希望从黎巴嫩的森林里获得重建他的海军船只 的木料,他的海军在纳瓦里诺岛几乎全军覆没了。当年埃及人在盖尔那伊勒 开采煤矿,在麦特尼县的麦尔哲巴开采铁矿的痕迹,仍然是引人注目的。素 丹麦哈茂德想要扑灭这些起义,竟于 1839 年又大胆派出一支军队到叙利亚 去,结果在尼济普(在叙利亚北部)遭到惨败,使帝国再一次跪在它的封臣 的脚下。但是,列强再次干涉,于 1840 年 11 月 22 日,强迫穆罕默德·阿里 从叙利亚撤退。易卜拉欣于 12 月 29 日从大马士革动身,取道加宰回国。伯 什尔由一只英国船送到马耳他岛。具有国际意义的叙利亚—埃及插话,结果 是加强了英国在东方的利益,而牺牲了法国的利益。奥斯曼当局现在相信,要使黎巴嫩归他们直接控制,唯一的办法是在马 龙派和德鲁兹派之间煽动斗争,在伯什尔统治之下,正如在法赫鲁丁的统治 之下一样,在这两个教派当中,总的准线是遵循党派的路线,而不是宗派的 路线;黎巴嫩间歇的国内战争,直到现在,都是封建性的战争,不是宗教性 的战争。土耳其人对于古罗马的格言,《分而治之》的应用,并非新手。为 了控制各省,现在正是他们开始执行中央集权政策的时候。在基督教徒和德 鲁兹派教徒中间的人民大众,特别是基督教徒中的群众,内心惶惶,对于封建贵族政治心怀不满。北方的黎巴嫩农民,受牧师们的怂恿,于 1858 年举行 暴动,反对地方的封建主,还计划在农民之间平分他们的大量财产。伯什尔 是黎巴嫩历史上最坚强的统治者,他曾保持高标准的社会治安和公道,修筑 新道路,奖励吸收西方的文化教育影响,但是,他的同名者和继任者,却是 另一种素质。在德鲁兹派教徒和马龙派教徒之间,因土耳其政府的挑拨离间而发生了 许多内部的骚动,这些骚动,开始于 1841 年,以 1860 年的大屠杀为结束。1860 年这一年在这个国家的编年史上永远是不光彩的。阿卜杜勒·麦吉德一 世,是当时的哈里发。在这次大屠杀里,大约有一万一千个基督教徒(大半 是马龙派教徒),死于动乱,有一百五十个乡村,曾被焚毁。黎巴嫩的农民, 仍然以这个动乱年(sanat al-harakah)为他们历史上地方事件的纪元。这 次屠杀,曾引起欧洲人的干涉和法国军队对黎巴嫩的占领。1861 年,这个山 区接到一个法令(三年后曾经修订),准许享受在一个信基督教的总督(mutasarrif)统治下的民族自治,总督每五年改任一次,由素丹任命,由 各签字国批准。历任的总督,都是天主教徒。新的黎巴嫩山总督辖区,没有 土耳其驻军,不向君士坦丁堡缴纳年贡,辖区的公民不服兵役。第一任总督 达五德帕夏(1861—1868 年),出生在阿贝的一所小学校旁,那所学校创建于 1862 年,是作为德鲁兹教派的学校,由宗教基金维持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