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国雄关:1644年风云局势中的山海关_刘剑【完结】(45)

  不过,在这名声显赫的八大将中,能用者却只有宁远总兵吴三桂、蓟镇总兵白广恩、山海关总兵马科三人,其他人竟然都不敢应战。(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补遗》)这三人中,实力最强的就是吴三桂,洪承畴因此也对吴三桂格外看重,这一年,吴三桂只有二十九岁。

  这个时候,祖大寿已经在锦州苦守了整整一年。这一年来,祖大寿的日子很难过,不但要对付刀枪箭雨,还要对付不断的糖衣炮弹,皇太极不断地向他发出招降的诱饵,祖大寿也真是硬汉,软硬不吃,一直挺了下来。

  洪承畴抵达松山。皇太极放慢了进攻的脚步,洪承畴带了八个镇的总兵来救锦州,皇太极知道他真正害怕的是锦州失陷以后,山海关将不保,而他集结全部兵力,是要摆出打总决战的架势。

  但这正合了皇太极的意,他多年来围困锦州,只有一个目的,吸引明朝的全部兵力,在这里做个彻底的了结。所以,他并不急于进攻,而是不断的运送军队、粮食、武器,其中光红夷大炮就运了三十多门,小炮更是无计其数。

  洪承畴明白皇太极的用意,他知道皇太极想速胜,那么他的打法,只有一个字——拖!他坚信只要打持久战,皇太极是坚持不了多久的,被围困了近一年的祖大寿也同样明白皇太极的目的,他命人出城给洪承畴传话,称城中粮足,还可抵挡半年,要洪承畴不要急于应战。

  洪承畴与祖大寿与皇太极,在用兵上基本上处在一个水准,所以他们才能知己知彼。但满朝的文官却并非如此,崇祯更是一个对持久战始终抱怀疑态度之人,而此时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后来因议和之事被崇祯砍了头的那位替死鬼)对当时的形势判断不准,以旷日持久,靡费粮饷为由,力主速战速决,并建议派遣兵部职郎中张若麒前往洪承畴军中商议,名为商议,其实是另一个层面的监军之意。

  洪承畴从实际出发,反对速战。他的作战方针是且战且守,在松山、杏山一带打持久战,拖得久,就对己方越有利,但这个意见与陈新甲完全相左。于是,在洪承畴与清军备战之际,另一场看不见的战争同样的在明朝内部展开:在速战与持久战之间,崇祯不断摇摆,终于下了密令:要洪承畴“刻期进兵”,先挑起总决战的战火。而这时,继张若麒后,陈新甲又派了一个兵部职方主事马绍愉到洪承畴军中,实行监视之意,再三鼓吹“我兵可战”的论断,催促洪承畴出兵。

  历史到这里有着惊人的相似,十几年前,袁崇焕在北京城外与皇太极决战时实行的就是“以逸待劳”的持久战打法,崇祯不信,令其迅速出兵,结果功败垂成,再往前推,我们看发现,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的稳定战术都是在这些“主战派”恶陷下不得不放弃的,这次轮到崇祯用这招来对付洪承畴了。因为有崇祯密令在先,再有监军在旁边监视,洪承畴不敢违逆,无奈间,只得出兵。

  崇祯十四年(一六四一年)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畴挥师进至松山与杏山之间,督师援助锦州,两天后他做出了下令进兵的决定,除唐通留守外,其余七镇总兵各率本部兵力集结于松山城附近,粮草囤积于杏山、塔山之间,他自己亲率六万大军抵达松山。这时清军已经先先一步到达在锦州与松山之间的乳峰山上,占据着有利的地势。到此时,皇太极终于等到了与洪承畴总决战的时刻。

  忠诚的底线

  崇祯十四年八月十四日,明清之间最后一次惨烈的大战松山会战拉开了序幕,双方在乳峰山附近展开激战。

  在这场战斗中,明朝八大镇总兵联手出战,被围困的锦州总兵祖大寿则挥师出门配合,形成里应外合局势,居左翼的吴三桂率全部迎战,锐气一时不可阻挡,而明炮兵营亦发挥作用,与清军的红衣大炮展开了对攻,明清两方,均投入了十成的兵力,十足的精神。这一阵,打得山河失色,喊声惊天,竟然持续两天两夜,明将祖大寿、吴三桂、白广恩身先事卒,奋勇杀敌,竟然数次将清军打退,最后在己方伤员多于对方的情况下,令清军不得不退兵,首战告捷。

  这场战争再次让皇太极领略了吴三桂与关宁铁骑的厉害,吴三桂此次斩首清兵十级,内有头目一人,居各镇第一,获战利品也不少。部下伤亡也比起其他各镇较轻,战斗结束后,洪承畴向朝廷呈报,将吴三桂之功居于首位。

  松山之战,明军初战告捷,但清军凶悍,锦州之围仍然没有冲破。洪承畴此时并无必胜的信心,他曾作了最后努力,向朝廷请令,此时稍作喘息,等待清军粮饷接济不上,半月之后,再做总决战,定会解锦州之困。

  应该承队,洪承畴在决定督师后仍采取“持久战之策”是有利的,这种连拖带打的方式,是逼清军因粮草难继而自困的稳妥打法,洪承畴出兵之前,做了充足的准备,粮食给养几乎可以供应一年,打持久战,皇太极是挺不住的。

  不过,洪承畴这个正确的建议,却得不到崇祯的支持。速战的决定依然不能更改,洪承畴只能再次放弃自己的主张。

  而皇太极也的确用兵如神。对他来说,速战是好事。明军刚一行动,他就亲临前线,倾全国之兵应战,他在此征战多年,对地形之熟悉不逊于明军,而对于洪承畴的算计他也了然于胸。八月十九日,在总决战开战不久,他的军队就先到达松山附近的戚家堡。他察看地势后,已经想出了妙策,于是指挥精兵从王宝山、壮镇台、寨儿山、长岭山、刘喜屯、向阴屯、灰窑山,至南海口一线下营,就地挖壕,仅一天工夫,就掘壕三重,每道壕深八尺,宽丈余,“断绝松山要路”,顿时切断了明军饷道,洪承畴原本想要对付皇太极的招数反被对手抢了先。洪承畴大军刚到,清军就包围上来,将明八镇兵与粮道隔开,围于松山城附近。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