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耶路撒冷到北京:一个杰出犹太家族的中国情缘_[以色列]欧慕然/唐建文【完结】(31)

  埃里瓦.兰欣(Elivau Lankin):兰欣先生是我父母亲的一位好友,如前所述,为了我母亲有机会返回以色列,他与我母亲在哈尔滨假结婚。我所以在这里谈到他,并不是因为这段离奇的姻缘,而是因为他作为一位“哈尔滨人”的贡献。英国控制巴勒斯坦的时候,把这个地区当成自己的领地,以色列人起而反抗英国人,兰欣先生是抗英组织的领导人之一。他后来成为以色列国会议员,并出任以色列驻南非大使。他的兄弟雅各布也来自哈尔滨,是戈达.梅耶夫人 以色列历史上唯一一个女总理的主要顾问。约瑟夫.特科雅(Josef Tekoa):约瑟夫.特科雅是以色列驻联合国大使,被认为是以色列驻联合国的最佳大使之一。此外,许多国家的外交人员也认为,他是在各国驻联合国大使当中比较出色的一名优秀大使,甚至当许多国家都批评以色列的时候,这些国家的大使也在推崇他的高尚人品。后来他派任以色列驻巴西大使,并出任以色列最富盛名的大学之一 贝尔谢巴大学校长。我与他有私交。通过他的斡旋,我与印度尼西亚一位重要人物建立联系,使我有机会几次访问这个至今与以色列尚未建立外交关系的穆斯林国家。大卫.拉斯科夫将军(General David Laskov):拉斯科夫从俄罗斯到哈尔滨,又从哈尔滨到以色列。他在以色列军中服役,并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逐渐升任将军。他在军中服务直到逝世,享年86岁。他负责研发作战技术装备,在这个领域里作出极具创造性的贡献。吉尼斯纪录将他列为世界上军中服役期限最长的老兵。埃里.马龙少将(Eli Marom)及其兄弟摩西.马龙准将(Moshe Marom):马龙两兄弟有一半中国人血统,他们的故事特别有趣。埃里.马龙少将是现任以色列海军司令, 摩西比埃里岁数大,也在海军服役,在中国与以色列正式建交以后,被派到以色列驻中国大使馆担任首任武官。埃里有一个绰号叫“中国佬”,他的兄弟摩西在军中服务时也有同样的绰号。这个绰号从何而来?他们的父亲是犹太人埃立克, 而母亲是中国人,两兄弟继承了一副母亲的长相。埃里在以色列海军学校上学的时候,那年16岁,同学看他长得像中国人所以叫他“中国佬”。他的兄弟摩西也因此摊上了这个绰号,军中大家都这般称呼他。两兄弟的父亲生于德国,由于有中国领事何风山的积极协助得以到达上海。他在上海认识后来的中国妻子,结婚后一同移居青岛,在那里开办一家餐馆。新中国成立后财产被收归国有,他们于是决定返回以色列。 回国初期,一家人来到一处农业定居点生活,这位一度掌管过青岛一家餐馆的老板,成为了在以色列乡下务农的庄稼汉。他们共有6个孩子,3个男孩和2个女孩,到了以色列之后又添了个老儿子,这就是现任以色列海军司令。 埃立克的4个男孩都在军队任职,父亲为此十分骄傲,并要求在他去世的时候4个孩子都身穿军装佩戴军衔参加葬礼。几年之前,斯里兰卡从以色列购买一些导弹舰只,谈判非常缓慢,拖延了很长时间,快到最终签订合同时,斯里兰卡派出一个代表团来以色列进行检测,其中一项是航行测试。埃里.马龙当时已是海军的高级军官,他随舰航行。斯里兰卡方面的来人误以为埃里是中国人,航行完毕之后他们对以色列人说:“我们会买这些舰只,但我们理解你们已决定卖给中国人。”后来经过以色列方面的澄清,说明马龙的身份,他们才在这桩买卖的合同上最终签字。埃里参加的最著名一次战斗,是占领巴勒斯坦装运武器的船只Karin A号,他是这次战斗的指挥员。船上载满许多吨各式武器,驶往巴勒斯坦当局控制下的加沙。以色列情报机构掌握这艘船的情况,尾随其直到加沙,并由军方选择适当时机一举攻击该船并将其俘获。这次攻击是海军和空军的联合行动,被视为海军最成功的一次战斗。

  事件过后,美国断绝了与巴勒斯坦当局的关系。战斗的指挥员就是“中国佬” 埃里.马龙少将。特迪.考夫曼和以色列原中国犹太居民联合会我的这些可敬的先辈和他们的后裔,成为了今天联系以色列和中国的一条坚强纽带。现在有许多国家居住着从中国过去的犹太移民,他们建立协会、举办各种活动和出版刊物,保持着与中国的联系。1951年6月,来自中国各个城市的以色列新移民,共同组建了“以色列原中国犹太居民联合会”, 特迪.考夫曼是该会的创始人之一和现任会长。 联合会的总部设在特拉维夫, 由志愿者组成一个很小的工作班子,负责完成所有任务和活动。联合会的任务是为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提供帮助。 最初几年,联合会还在中国移民居住的不同地方设立若干分会 。与此同时,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只要有来自中国的犹太新移民都设立了和以色列联合会类似的组织,他们在以色列联合会处境最困难的时候向其提供不少协助。 现在联合会拥有2000多名成员,包括来自500多户曾在中国上海、哈尔滨、青岛、大连等地居住过的家庭 。 在各方面的支持之下,以色列联合会每个月都能为有关人员发放生活补助,甚至为需要的人士提供利率很低的小量月期贷款。给家庭来自中国的学生发放的助学金,至今已达3000笔。每逢节日,来自中国和在军中服役人士的儿女,都从联合会获得一份礼物。联合会的活动一直延续到今天, 而且规模更大。1954年,上海市进行市政改造和开发,将该市的一座犹太会堂拆毁。中国政府通过中国和以色列驻瑞士伯尔尼的两家大使馆,向以色列转交了一笔相当于被拆会堂价值的款项,考虑将这笔钱用来在以色列新建一座会堂。后来利用这笔从中国汇来的款项,加上另外募捐得来的善款,在特拉维夫建成一座会堂用以纪念中国犹太人社区。在中国和以色列建立正常外交关系后,得联合会和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的推动,在以色列成立了“以色列中国友好协会”。这家组织开展各项社会活动并接待来自中国的各个代表团,出版《友谊之声》(The Voice of Friendship)简报。 友协以英、俄、希伯来三种文字在以色列和其他国家向来自中国的犹太人出版发行, 其主要任务是与中国原以色列居民保持经常联系,不管他们住在什么地方,整理并发表有关犹太人在中国的丰富文化史料,保留已经离世的旅华犹太人的回忆。 协会活动主要是靠志愿者完成。多得以色列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原中国居民的资金赞助,协会方能顺利运作。特迪的父亲亚伯拉罕.考夫曼生于俄罗斯奥卡琳娜,在瑞士就读医学,并在当地认识他后来的妻子,也是一个大夫,两人于 1912年来到哈尔滨。特迪一岁时,母亲不幸逝世。父亲不但忙于医疗事务,而且从事犹太人的社会活动。 老考夫曼在日本占领中国东北时期曾经是这一地区犹太人复国主义运动的著名领导人, 我的话友说,中国学术界对他这个时期的有关活动存在着不小争议。不过作为一名大夫,老考夫曼认为自己的职责是帮助任何一个患病的犹太人或者中国人,往往谢绝穷苦人特别是中国人付费。1945年考夫曼大夫在俄罗斯被投入监狱,并在集中营里度过16年生涯。他于1956年获释后回到以色列,开始在以色列一家医院当大夫,工作到85岁年纪,于1971年离职,三个月后去世。特迪.考夫曼先生1924年生于哈尔滨, 现年85岁。他的几位亲人都安葬在哈尔滨,近年来多次访问这座城市并到他亲人安葬的墓地扫祭。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