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155)

  古寺——龙兴寺中。寺中有一个和尚重巽,是天台九祖荆溪湛然的再传弟子,柳宗

  元与他结交,谈禅论道,诗文唱和。此外这里还常有一些过往的僧人,也与柳宗元

  关系密切。柳宗元自幼受到佛教的薰染,早在长安时就与僧侣有交谊。这时他正值

  人生失意、理想受挫、精神苦闷,加之每天面对的是青灯梵呗,相处的是禅僧,促

  使他对佛教教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王叔文集团的主要成员虽然被贬逐,但宦官集团和保守派官僚对他们的迫害并

  未停止。元和元年,王叔文终于被处死,王亻丕也于贬所病死。朝廷在不到一年时

  间里先后发布四次诏命,规定“八司马”不在宽赦之例,这就使柳宗元早日北归的

  希望化为泡影。

  元和三年,柳宗元模仿屈赋写了一篇《惩咎赋》,对自己平生做了一番反思。

  虽然名为“惩咎”,但其实是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进行辩护,抒发自己的不平之气。

  他历叙自己立志“处卑污以阂世”,“求大中之所宜”,勇于用世,以救世济时,

  但由于“谗妒构而不戒”,“逢天地之否隔”,遭到贬逐,流放南荒,老母病逝,

  身为孤囚,过着拘挛坎坷的生活。文中表现出对黑暗政治的强烈愤慨。但他最后表

  示:“配大中以为偶兮,谅天命之谓何!”自己要坚守“大中之道”,不相信天命,

  即使抱道而殁,也无悔无怨,表现出一个坚持理想、关心民瘼的士大夫在困境中不

  屈不挠的品格。因此,在永州期间,柳宗元很快从悲观失望中振作起来,内心中始

  终抱着“苟守先圣之道,由大中以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注]的信念,孜

  孜以求,希图进用。而且能排除困难,自强不息,进行哲学思考和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是柳宗元的哲学思想全面成熟与文艺创作最丰富的时期。柳宗元在

  永州广泛接触到下层人民生活,大量诗文都反映了他们的痛苦,从中我们可以窥见

  儒家思想中人民性的一面在柳宗元身上的体现。柳宗元的诗文如《田家》三首、

  《捕蛇者说》等等,正是因为深刻的人民性和精湛的艺术手段巧妙结合,才成为千

  古传诵的名篇,从而确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当他对下层人民生

  活了解越深,就越觉得“上惭王官,下愧农夫”。他为自己作为“官”,不能为解

  除人民的疾苦而做更多的事而感到内疚。由于对下层人民深深的同情,促使他始终

  自强不息,在逆境之中,“辅时及物”之志更加坚定。在永州期间,他的“以生人

  为主”的思想更加发展了。他继承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提出“贤者之作,思

  利乎人”[注],“仕虽未达,无忘生人之患”[注],等一系列闪耀

  着人本主义精神

  的光辉主张。

  贬官永州,是柳宗元创作道路上的一大转折。他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远离政

  争,身处穷裔,更加集中精力于文学创作与理论著述。因而,他在古文写作上也取

  得了更大的成就,他与韩愈等人一道成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干城。他还诱掖后学,广

  泛宣传总结“古文”的写作经验,写成《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报袁君陈秀才避

  师名书》、《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等著名论文。由于他的提倡,“古文”在南方

  得以迅速普及,“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继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

  词者,悉有法度可观。”[注]柳宗元对于推动“古文”的普及,拓展“古文”的领

  域,提高“古文”的艺术水平,都做了巨大而独特的贡献。他与韩愈的文学见解非

  常相似,同样主张“文以明道”。他在《答韦中立论师道论》中说;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火

  良)(火良),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凡我所陈,皆自谓近道。

  他把“学古道,为古辞”[注]统一起来,主张“言道讲古穷文章”

  [注],把阐

  扬儒家圣人之道,解决现实社会政治问题作为文章的内容和创作的目的。

  柳宗元在永州的最后几年,全国政局发生一系列变化。元和九年十二月,韦贯

  之自尚书右丞拜相。韦贯之当年曾被王叔文一派所汲引,对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较

  为同情。据《资治通鉴》卷239“元和十年”载:“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凡十年不

  量移。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当时的执政正是韦贯之。诏命下

  于元和九年十二月,而传到永州已经是第二年的正月了。

  身在贬所十年不归的柳宗元得到征召的消息,悲喜交集,恍如梦中。他在一首

  诗中这样描述他的心情:

  投荒重一纪,新诏下荆扉。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