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19)

  铁马的场面,却无能为力。因此,他给此行立下的信条是;“危邦不入,乱邦莫居。”

  (《泰伯》)这个风雨飘摇的陈国,当然不是久留之地,遂南向蔡国进发。方至陈

  蔡之间,孔子又被一伙人围了起来,一连七日,粮草罄尽,从者大病,莫能兴起。

  最后得楚昭王帮助,才脱离困境。楚昭王召请孔子,欲以书社之地封孔子,还没让

  孔子一行来得及高兴一下,便因令尹子西的反对而撂浅了。无奈只好又回到卫国,

  等待回国的机会。

  孔子周游列国,历时十余年,行程数千里,历经艰难险阻,四处碰壁,可他依

  然自信极坚,毫不动摇。他说:“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雍也》)

  他学六艺、知天命,进而形成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人格,这是“知之”;四出寻

  求推行主张的机会,这是“好之”;在求索过程中,虽处处碰壁也不气馁,这就是

  “乐之”。孔子曾描绘游历时的情形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述而》)即其“好之”“乐之”精神的形象说明,任凭环境多险恶,打击多大,

  他都信心百倍,毫不退缩。甚至还乐在其中,传道授业不息。被围于匡,弟子焦急,

  他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之人(指自己)不得闻于斯

  文;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在宋逼于桓囗,他说:“天

  生德于予,桓囗其如子何!”(《述而》)最可歌可泣的是,困于陈蔡时,弟子又

  饿又病,孔子面有菜色,但他依然讲学论道,弦歌之音不绝。子路愤愤然说:“君

  子亦有穷(走投无路)乎?”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接着他问子

  路:“《诗》曰:‘匪兄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子路答曰:“我听说为

  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报之以祝,夫子累德、积义、怀美已经很久了,何以如

  此倒霉?”言下有怀疑夫子之道之意。孔子说:“如果仁者必然得到信任,哪有饿

  死首阳山的怕夷叔齐?如果智者必定达到目的,哪有剖心而死的王子比干?”孔子

  明知有了好学间、好品行不一定得到赏识,但他仍然要“知其不可而为之”!又召

  子贡,子贡认为“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曲高和寡,要孔子改变主张,降

  低高调。孔子坚决拒绝,说:“君子只管探求大道,建立理论,不能随俗媚世!”

  最后召颜回,颜回说:“不容有什么不好!不容然后见君子!道之不修,是吾羞也。

  道已大明,而当局者不能用,是有国者之羞。不容有什么不好,不容然后见君子!”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直乐得孔子恨不得贫穷的颜口成为富翁,自己好给他当管家。

  穷而更坚,老当益壮。孔子就是这个性格,不管穷通否泰,都守道弥坚,追求

  越笃。尽管颠沛流离,而志不稍贬,学不暂停,坚持不懈地教学和布道,始终吸引

  着一大群弟子,随他南北东西,出生入死。这种精神,曾引起遁世者的不解和讥笑,

  他在蔡国迷路,长沮、桀溺拒绝为他指路;荷囗丈人骂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楚狂接舆追在他后面狂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

  而已而,今之为政者殆而!”但是,他汲汲救世,百折不挠的精神,也曾赢得人们

  的赞许。仪封人见过孔子后,满怀敬意地说:“天将以夫子为木择!”木择,是宣

  行教化时用的木铃铛。仪封人认为,孔子是上天派遣来宣扬仁义礼乐的光荣使者!

  这确实不是过誉之辞。

  五、依仁游艺 志道据德

  “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微子》)

  这是当时鲁国另一位贤者柳下惠的名言,用来检讨孔子似乎非常合适。岂止孔子,

  对于整个专制社会下的士大夫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时社会,“以强凌弱,

  以众暴寡”;公室衰微,大夫擅权,陪臣执国;上下荒逸,风俗颓废……不仅鲁国,

  “滔滔者天下皆是”(《微子》)!在这个罪恶堕落的社会里,除非人们变得比它

  更加堕落,否则就不能适应,更莫望要出人头地了!孔子既不屑作同流合污、乱中

  图利的投机分子;又不愿作那避世肥遁、高尚其事的山林隐士,留给他的自然就只

  有碰壁和失败了。四处碰壁的境遇,使这位垂暮老人,难免不有故国之思。就在他

  68岁那年,他的弟子冉有在鲁国干出了成绩,赢得了季桓子的继承人季康子的赏识,

  在他的建议下,鲁国派出特使隆重将孔子从卫国迎回,终于演完了周游列国的悲壮

  一幕。

  终于回到了阔别14年的故国首都,江山未改,景物已殊。鲁定公、季桓子都已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