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215)

  财富大抵无余,若取之不已,而经用有缺,不过巧为名色取之于民耳!”孝宗矍然

  曰:“如卿所言,是朕假手于发运使以病吾民也。”事后经过查实,确实如张栻所

  言,便停止了此项弊政。

  第三件事是朝廷准备用宦官张说除签枢密院事,张栻连夜起草奏疏,极陈其不

  可,并在第二天早朝中,当面指责虞允文:“宦官执政,自京辅始,近习执政,自

  相公始”。(同上)弄得堂堂宰相“惭愤不堪。”接着再上奏劝阻皇帝不可用张说

  掌握枢密院,终于使孝宗省悟,制止了这次任命。但自此以后便和虞允文结下怨恨。

  次年就将张栻排出中央政府,除知袁州(今属江西)。淳熙五年(1178年)改知江

  陵(今属湖北)。淳熙七年(118。年)迁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祐观。同年八

  月,年仅48岁的张栻就病逝于住所。

  张栻一生不仅力主抗金,反对和议。他居官期间,廉明清正,关心人民。每到

  任,常“问民疾苦”,调查当地“利病”,认真改革地方的弊政,减轻人民的负担。

  公元1171年,湘中大旱,农民大量逃亡。张栻对此种情况十分关心,当时朱熹正在

  兴办“社仓”(由封建国家的地方政府,组织筹划,掌握部分必需的生活资料,在

  青黄不接之际贷给农民。年成不好,则利息减半,遇饥荒年则全免利息,然后用产

  品偿还)。他十分赞同这种作法,认为它能减少农民流徙,还能阻止大地主的高利

  剥削和土地兼并。张栻提出了“薄赋宽民”的主张。公元1169年除知严州,到任即

  访民疾苦,首以丁盐钱捐太重为请,得蠲是岁半输”(《朱文公文集》卷89)。他

  在江陵时期多次弹劾了信阳守刘大辩“估势希赏,广招流民,夺户熟田”,他清楚

  地知道刘大辩有后台支持,冒着丢官的危险,要求朝廷论其罪,表现了他“勇于从

  义”的无私无畏精神。张栻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清官,对贪官污吏十分痛恨。在任

  荆湖北路转运副使、知江陵期间,竟“一日去贪吏十四人”,此外,他做地方官期

  间,还取缔了一些有害于社会的恶劣习俗。如知静江府时,刚上任即发布了《谕俗

  文》说:“访闻愚民无知,病不服药,妄听师巫,恶僧邪说,以致害人致死。”明

  申要对那些“班惑百姓”的“师巫”、“恶僧”重作施行,《谕俗文》又说:“访

  闻乡落愚民诱5!他人妻室贩卖他处”,明申对拐卖人口者要“严行惩治”。还规定

  对婚丧葬礼中存在的“竭产假贷,以侈糜相夸”的有害风俗,要加以“制抑”,严

  申“若有不俊,当治其尤者以正风俗。”(《全集》卷15)张栻做地方官时,也十

  分重视倡办教育事业,积极兴办地方学校。其中以静江府为最,为倡办学校,他先

  后为地方州府撰写了许多《学记》,进行鼓吹。认为兴办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明人

  伦”,“人伦之在天下不可一日废,废则国随之”,故“有国者之于学”,“不可

  一日而忽。”(《全集》卷9《袁州学记》)不仅如此,他还亲身执教,带头示范,

  在主持岳麓书院期间,为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他又是一位

  著名的教育家。

  张栻为人“表里之同然,勇于从义,无毫发滞吝,每进对,必自盟于心,不以

  人主意悦辄有所随重”(《宋史本传》)。他正直无私,每遇君臣问对时,不投人

  主之所好,不视君主之脸色行事,敢于“犯颜直谏”。据《宋史》记载:

  孝宗尝言:“伏节死义之臣难得”。栻对:“当于犯颜敢谏中求之,若平时不

  能犯颜敢谏,他日何望其伏节死义?”孝宗又言:“难得办事之臣”。栻对:‘陛

  下当求晓事之臣,不当求办事之臣。若但求办事之臣,则他日败陛下之事者,未必

  非此人也。”

  从上面问对之中,可以看出张栻就是犯颜直谏之人,他公然敢于同皇帝顶嘴,

  大胆说出自己与那个具有无尚权威的人的不同意见。在多次问对中,孝宗为他的忠

  义所惑动,还赐手书进行褒奖。甚至在临终前,还写了奏疏劝说孝宗“亲君子远小

  人,信任防一己之偏,好恶公天下之理,以清四海,克团丕图。”真是做到了“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忠义形象受到了世人的传诵。宋宁宗嘉定年间追赐谥宣,

  理宗淳祐初再下诏从祀孔庙以示表彰。

  二、以古圣贤自期 上承二程学统

  张栻出生于一个忠义之风十分浓厚的家庭,从小接受儒家传统思想的薰陶,

  “自其幼壮不出家庭而因以得夫忠孝之传”(《南轩文集序》)28岁以前,没有做

  官,一直在家读书,接受圣贤之教。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遵从父命,去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