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226)

  说兴,学者视国家之事如越人视秦人之肥瘠,漠然不知,至有不识前辈姓名者。异

  时一旦立朝廷之上,委之以天下事,使都是杜撰,岂知古人所以教国子之意。然又

  须知上之教子弟,虽将以为他日之用,而子弟之学,则非以希用也。盖生天地间,

  岂

  可不知天地间事。”(《遗集·杂说》)在这里,吕祖谦说明了自己的教育思

  想,说明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指出了科举制度的弊病,提出了教育之目的在于为

  国家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人才。

  为了说明学以致用的道理,吕祖谦以百工治器为喻,他说:“百工治器,必贵

  于用,而不可用,工弗为也。学而无所用,学将何为也。”(同上)因此,他对当

  时士人只重虚文不察实际的不良风气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今人读书,全不着有用看。且如二三十年读圣人书,及一旦遇事,便与闾巷无

  异。或有一听老成人之语,便能终身服行,岂老成人之言过于六经哉(同上)!

  这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那些只读圣贤之书,不闻实事之人并无真才实学。因此,

  吕祖谦不仅强调学以致用,还提出了如何培养有用之才的途径。他说:“为学须日

  用间实下功夫,乃得力。”(《遗集·与学者及诸弟》)他要求学者“以务实躬行

  为本”(同上《与内兄曾提刑(致虚)》)。他这些思想,在《太学策问》中明确

  归纳为“讲实理,育实才而求实用”十个字,鲜明地体现出他的经世致用主张。

  在吕祖谦自己的治学方法上,就尽力实践了上述思想。在认识方法上,主张研

  究问题“不可有成心”,强调“参合审订”、“再三商榷”,并且十分重视民众实

  际生活的经验,认为“闻街谈巷语;句句皆有可听;见舆台皂隶,人人皆有可取”

  (《文集·杂说》)。不仅提出了治经史以致用,同时还用大部分时间对历代的经

  济、政治、军事和文化教育进行了广泛的考察,著有《历代制度详考》一书,企图

  经过研究与考察,从中得到经验与教训,寻求解决当前国计民生问题的办法。例如,

  他在《历代制度详说》中,就提出了针对当时赋役、兵制、田制等问题的解决办法,

  他在考查历代赋役制度的利弊后,便提出了“寓兵于农,赋税方始定”的意见。在

  田制方面,提出了“均田”的主张,在兵制方面,他指出了当时兵多为患,主张精

  兵,他说:“敌之畏,畏其精也,非畏其多也。”(同上卷11)

  注重实际,提倡经世致用之学的思想,说明吕祖谦在学风上不同于当时所谓正

  宗的道学家,因为那些道学先生习惯拱手端坐,空谈性命道德,对于国计民生中的

  实际问题却不屑一顾。更表明了吕祖谦多少有一些超越于理学束缚的地方,难怪朱

  熹批评他说:“伯恭之学合陈君举(陈傅良)、陈同甫二人之学问而一之。永嘉之

  学理会制度,偏考其小小者,唯君举为其所长。……同甫则谈论古今,说王说霸。

  伯恭则兼君举、同甫之所长。”(《宋元学案·东莱学案·附录》)朱熹同陈傅良、

  特别同陈亮在学术观点上分歧很深,上述评论实际上是对吕祖谦的不满,所以他还

  批评吕祖谦“博杂极害事”。吕祖谦的“博杂”不仅有突破正宗理学的倾向,甚至

  还有超出“吕氏家学”的地方,由于他主张学以致用,这种“博杂”正好表现了其

  可贵之处。

  (李刚兴 撰)

  主要参考书

  1.《宋史·儒林四》

  2.《宋元学案·范吕诸儒学案》

  3.《宋元学案·东莱学案》

  4.《宋元学案·说斋学案》

  5.《宋元学案·紫微学案》

  6.《宋元学案·荥阳学案》

  7.《宋元学案·丽泽诸儒学案》

  8.《吕东莱先生遗集》

  9.《左氏东莱溥议》

  10.《增修东莱书说》

  11.《重修浙江通志用·丽泽源流传》

  12.宋明理学史》侯外庐等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

  13.《金华丛书书目提要》卷7

  14.《陈亮集·文集》卷20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 回目录

  心学祖师 陆九渊

  (1139—1192)

  宋明理学在南宋时期,分化为“理学”和“心学”两个系统,陆九渊是“心学”

  的创始人。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是指宋明时期,以研究儒学经典

  “四书”、“五经”之义理的“义理之学”;从狭义上讲,是指程朱理学和陆王心

  学的共称。因为无论程朱之学或陆王之学,都把“理”(或称天理)作为其学说的

  核心范畴。理学是后期封建社会中占居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中国封建社会地主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