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236)

  以求济度外之功哉!”(《上孝宗皇帝第三书》)针对这种情况,他要求取消皇帝

  个人独裁;一切政事“付之会议”,主张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以应有的权力。提出

  “重六卿之权”“置大帅以总边陲”,“住文武以分边郡”,充分发挥中央各部分

  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官吏的作用。他认为,如果能如此,就可达到“财自阜”“兵

  自强”“利自兴”“守自固”。使国富民强的目的。北宋王朝在建国之初实行高度

  的中央集权,目的是为了彻底结束地方割据,巩固国家统一。高宗南渡以后,为了

  推行对金人妥协投降的路线,防止主战派将帅专权抗战,死抱中央集权不放,大大

  削弱了抗金力量,由于将帅无主动权,因而屡战屡败。陈亮的改良主张,不仅可以

  纠正君主集权造成的种种弊端,而且还对于加强发展抗金的军事力量有着积极的作

  用。由此可见,陈亮的分权主张,在南宋更有其特殊意义。

  对于“任人之道”,陈亮认为,南宋之所以萎靡不振,也与“任人之道”不当

  有着密切关系,这种“任人不当”首先表现于“以儒立国”(《上孝宗皇帝第三书》),

  以儒家经典为内容进行科举取士,形成了使士大夫“宛转于文法之中”,“而不知

  事功之为何物”,“不知形势之为何用”(《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造就了大

  批的“儒庸萎(王肖)之人”(《中兴五论》)使之充斥朝廷,那能为国家办好事?

  在这样的用人制度下,许多有真才实学的能人受到排斥。其次表现在用人不信,不

  能“虚心以待之”,推诚以用之”(《中兴五论》),这就使得天下的英豪之士不

  能为朝廷所用。针对这些问题,陈亮提出了“疑则无用,用则勿疑”、“与其位,

  勿夺其职,任以事,勿间以言”(同上)的建议,这种建议是要求放手发挥各级官

  吏的作用,使人尽其才。

  在选用人才上,陈亮认为“自古乱离战争之际,往往奇才辈出”(《中兴遗传

  序》),他讲了一个善于选求人才的寓言故事:

  昔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不得,则以五百金买其骨焉。不逾期,而千里马至

  者三。何则?趋其所好,人之情也。不得于生者,见其骨犹贵之,可谓诚好之矣。

  生者之思奋,因也。(《英豪录序》)

  这个故事含义深刻,说明只要能真正爱护人才和真心实意求取人才,就不会忧

  虑没有人才,他有一句名言“何世不生才”,关键在于善于发现和求取。他提出要

  “任贤使能”“以清宦官”,就是要对旧的官吏进行清理整顿,对那些贤能之才要

  加以重用,对那些名不当实的庸人要加以摒弃,为此,他还要求废除腐朽的“恩荫”

  制度,不能再给皇族、官僚子孙不通过严格考核而靠祖、父辈特权为官的机会。

  在对人才的考核上,陈亮主张通过实际使用来进行检验。提出了“人才以用而

  见其能否”(《上孝宗皇帝第一书》)和“策之以言,而试之以事”(《英豪录序》),

  对在职官员的考核、升降、赏罚、陈亮提出了“严政条以核名实”,“惩吏奸以明

  赏罚”的原则。

  陈亮的改革思想见地虽高,意见虽好,可惜终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和采纳。然

  而,他的一片爱国热忱和金玉良言却在历史上,留下了长久不息的光辉。

  三、批判理学 论说“王霸”“事功”

  陈亮的思想。有一个从浅到深的发展过程。

  在初期阶段,即青年时期,他对南宋在抵抗金人入侵的斗争中软弱无力,在战

  场上连连失败的原因认识不深,仅仅归结为军事上的处置不当。因此从“考古人用

  兵成败之迹”出发,写出了《酌古论》,用单纯的军事观点考察补救之方。随着其

  社会阅历的增加,他才察知若要取得抗金事业的胜利,还必须解决政治上的积弊,

  在他的五次《上孝宗皇帝书》中,表现了他的思路从军事转向了政治的发展。在其

  思想发展的第二阶段,不仅提出了抗金的战略、策略,同时还着重研究了政治问题,

  提出了许多解救南宋萎靡颓败局面,使国家重新统一的变革主张。这些思想都包含

  在他对皇帝的上书之中,这在前文已有评述。陈亮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他的

  哲学思想的成熟,这一更深刻的转变,表现在用唯物主义的功利思想为武器,对理

  学唯心主义批判之中。在当时,理学已被抬到压倒一切学术思想的地位,它不仅形

  成为一种学术思潮而且成了可以左右舆论,定夺是非的政治势力,成了士大夫们猎

  取官职,攫取权力利禄的资借物。对于这种弥漫于天下的社会思潮,陈亮自青年时

  期起便置身于冷静观察的地位,不肯盲从附和。经过长期的观察分析,终于认识到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