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237)

  这种脱离社会实际,空谈心性的理学不但无补于实际,反而与南宋统治者在政治上

  的因循苟且。对金人侵略的忍辱求降有着紧密的联系,“始悟今日之儒士,自以为

  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举一世安于君父之仇,而低头拱手以

  谈性命,不知何者谓之性命乎”(《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他同当时理学的代表

  人物朱熹进行了激烈的论战,双方壁垒森严,互不退让,在辩论中对理学进行了系

  统的批判。后来,陈亮又经过了反复研究,终于建立了与理学相抗衡的永康学派,

  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竟然使朱熹为之惊恐声言其“可畏!可畏!”(《朱子

  语类》卷123)

  陈亮在批判理学的思想斗争中,以唯物论的事功主义为武器、从事实上和理论

  上揭露和批判了朱、陆学说脱离实际的危害性,他说“世之学者,玩心于无形之表,

  以为卓然而有见,事物虽众,此其得之浅者,不过如枯木死灰耳、得之深者,纵横

  妙用,肆而不约,安知所谓文理密察之道,浮乎中流,无所底止,犹自调其有得,

  岂不哀也哉!”(《陈亮集》卷19《与应仲实》),“得之浅者”指陆九渊一派心

  家,他们只注重自己的心性修养,使之不受外物干扰,结果把人弄成了像“枯木死

  灰”一样的废物。”“得之深者”指朱熹一派的理学家,他们自谓留心于对外界的

  “文理密察之道”,但却“肆而不约”,支离破碎,二者都无助于解决国家兴亡和

  民生实际中的迫切问题。陈亮指出,理学家们“只知议论之当正,而不知事功为何

  物”(同上卷《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陈亮的学说不拘于门户之见,他表明自己

  做学问的态度是:“正欲搅金、银、铜、铁、锡作一器,要以实用为主耳。”(同

  上卷20《答朱元晦秘书》、《又己已春书之一》)又说:“亮以为学者学为成人,

  而儒者门户之大者耳”(同上《又甲辰秋书》),他主张广采搏闻,取各家有用之

  学,目的是为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进步思想。

  (一)在世界观上与理学的对立:

  陈亮的世界观,是同他的事功主义,联系在一起的,他针对理学的唯心主义在

  哲学上坚持了事物是宇宙间唯一存在的唯物主义立场。他说:“夫盈宇宙者,无非

  物;日用之间;无非事”(同上《经书发题》),又说:“夫道非出于形气之表,

  而常行于事物之间者也”(同上卷9《勉强行道大有功》)。与朱熹相对立,他坚持

  了道在事物之中的观点。从这个观点出发,他认为“道”既然体现于日常事物之中,

  所以任何具体事物都具有其相应的法则,他说:“夫道之在天下,何物非道,千途

  万辙,因事作则。”(同上卷19《与应仲实》)只要人们能用心从客观存在的事物

  中去“体认”,就可以认识和掌握事物自身的法则,这样,他就用朴素唯物主义的

  观点批判了朱熹理在事先,道在物先的唯心主义论调。“千途万辙”是指事物的复

  杂性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因事作则”主要是要求执政者”明于事物之故,发

  言立政,顺民之心,因时之宜”(同上)。

  针对朱熹“理一分殊”的形而上学观点、陈亮从理不脱离具体事物的观点出发,

  认为具体的理只能从属于具体的事物。物有种和属的关系,理就有总体的理和部分

  的理的关系。他对“理一分殊”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把“理一分殊”的“理一”

  看做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整体,把“分殊”解释为这个整体所属的每一事物的功能,

  认为整体的理就是各部分理的总和。朱熹的“理一分殊”认为,理是脱离具体事物

  的,万理分享此理,而又各得此理之全。陈亮说:“尝试观诸其身,耳目口鼻,肢

  体脉络,森然有陈列而不乱,定于分于一体也。一处有阙,惟失其用,而体固不完

  矣。”理一而分殊之说也,“是推理存义之实也。”(同上卷14《西铭说》)这就

  是说,“理一”和“分殊”的关系,如同人的全身和耳目口鼻,肢体脉络的关系。

  世界上绝没有孤悬于物外之理。陈亮对道(理)、物之关系的论述,把被朱熹等人

  颠倒了的精神和物质之关系再颠倒过来,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正确原则。

  (二)在历史观上同理学的对立:

  陈亮同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唯心主义的斗争,主要是围绕着“王霸义利”问题

  而展开的。而在“王霸义利”问题的辩论之中,又集中地表现为两种历史观的分歧。

  朱熹在继承和发挥工程关于天理与人欲不能并存的说法,认为“人之一心,天

  理存则人欲灭,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朱子语类》卷13),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