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311)

  案子才算最终了结。初冬,炎武由保定抵平原(今属山东),(木圣)幼弟潘耒(字

  次耕)前来谒见,正式拜门受业。(木圣)章被难后,潘来居淮安王略家中读书,并

  与王略之女成婚。这年六月,岳父和妻子相继去世,潘耒遂北上往投炎武。

  岁月的流逝,没有使炎武忘却家国之恨;境遇的坎坷,也没有使炎武的耿耿孤

  忠有所销蚀。康熙十年(1671),炎武再游京师,住在外甥徐乾学(字原一,号健

  庵,昆山人,曾任内阁学士、刑部尚书)家中。当时,清廷议修《明史》,翰林院

  掌院学士熊赐履(字敬修,湖北孝感人,后来曾任武英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为此

  设宴款待炎武。席间,熊邀请炎武参与撰述,炎武断然拒绝,说:“果有此举,不

  为介推之逃,则为屈原之死矣!”(《蒋山佣残稿·记与孝感熊先生语》)赐履与

  出席作陪的徐乾学相顾愕然。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为纂修《明史》,“特开

  博学鸿词科,征举海内名儒”(《年谱》),一时知名之士赴召者所在多有。翰林

  院掌院学士叶方苞(宇于吉,昆山人,方恒胞弟)和经筵讲官韩囗(字元少,江苏

  吴县人)准备向朝廷推荐顾炎武,炎武坚辞,三度致书方蔼,表示“耿耿此心,终

  始不变”!叶、韩知炎武志不可屈,方才作罢。后人有诗云:“到底不曾书鹤版,

  江南惟有顾圭年。”次年,叶方蔼为明史馆总裁,又欲招炎武入史局,炎武回信说:

  “人人可出而炎武必不可出”,“七十老翁何所求?正欠一死!若必相逼,则以身

  殉之矣!”(《文集》三,《与叶讠刃庵书》)且自此以后,“遂绝迹不至都门”

  (《年谱》),以表明自己不与当局合作的决心。

  自康熙七年(1668)“明史案”后近十年中,炎武仍仆仆于燕赵齐豫陕晋之间,

  “频年足迹所至,无三月之淹”(《文集》六,《与潘次耕》)。由于年过六旬,

  尚无子嗣(38岁时得一子,名贻谷,3岁即夭折),因而江南亲友商议,以族侄衍生

  过继炎武为子。康熙十六年(1677),衍生在其师李云囗陪同下由江南赴山东德州,

  与炎武“行父子相见之礼”。时年衍生12岁,炎武则六十有五。这年十一月,炎武

  往游西岳华山,居友人王山史(名弘撰,字无异,陕西华阴人,与炎武订交于康熙

  初)家。炎武认为“此中山水绝佳”,于是有卜居华下、以年余年的想法,山史进

  为之构筑屋舍。康熙十八年(1679),炎武携衍生迁入新居。康熙二十年(1681)

  八月,炎武由华阴至曲沃,不幸染病,呕泻不止,经医生疗治,数日后病势稍减;

  然而,到康熙二十一年(1682)正月四日,病又复发,竟日夜呕泻,初九日凌晨,

  炎武溘然长逝。衍生当时年仅17,又从未经历过这种大事,全仗居停主人韩宣(字

  句公,曲沃人)及炎武生前友好一力操持治丧;两个月后,炎武堂弟顾囗(字大云)

  由江南赶赴曲沃,与衍生一道扶枢南返,归葬于昆山祖茔。

  自顺治十四年(1657)“掉首故乡”,20多年来,炎武“身负沉痛,思大揭其

  亲之志于天下”(《神道表》引炎武友人王良语),东西南北,惨淡经营,“九州

  历其七,五岳登其四”(《文集》六,《与戴耘野》),至死不忘恢复明室。晚年

  定居华阴,亦有极深的用意。他在《与三侄书》中说:“华阴绾毂关、河之口,虽

  足不出户,而能见天下之人、闻天下之事。一旦有警,入山守险,不过十里之遥;

  若志在四方,则一出关门,亦有建瓴之便。”(《文集》四)在《与李星来书》中

  也说此地“三十年来,在在筑堡,一县之境,多至千余。人自为守,敌难追攻。此

  他省所无,即天下有变,而秦独完矣”(《文集》三)。其置田垦荒,也是为了同

  一目的。全祖望《神道表》说:“先生既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选,而所至每试之垦

  田度地,累致千金”;“先生置田五十亩于华下,供朝夕,而东西(按即“章丘长

  白山下”和“雁门之北”两地)开垦所人,别贮之以备有事”,至于炎武自己的日

  常用度则相当俭省,一年所费“约一百二三十金”(《残稿》三,《与原一公肃两

  甥》),曾“饵沙苑、蒺藜而甘之,曰:‘啖此久,不肉不茗可也。’”(《神道

  表》)

  由于种种缘故,炎武的图谋付诸实践的希望愈来愈小,“奔走流离,老而无子,

  其幽隐莫发,数十年靡诉之衷曾不得快然一吐”(《神道表》),内心深处之悲愤

  哀痛自不待言,但他从不因此而颓唐或者怨天尤人,其“耿耿未下”之心终始如一。

  一生当中,他多次哭吊孝陵、十三陵、思陵;以抒故国遗民之情,多次以死坚拒清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